楠木軒

研發團隊沒有戰鬥力,問題出在哪?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財經

編輯導語:在工作中,項目類的活動都是由團隊一起完成的,一個積極高效的團隊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時候領導者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位置,要怎麼帶領你的團隊做好項目;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團隊沒有戰鬥力應該怎麼解決的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個企業能不能走向成功,特別是一個創業團隊能不能修成正果,團隊的戰鬥力是一個重要的決定性因素;特別是隨着團隊的不斷擴大,如何保持創業初期那種全員奮進的狀態,的確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估計很多團隊都經常探討這個問題,甚至經常在團隊內搞批評與自我批評,錯誤的認為既然是“敬業精神”有問題就要從精神層面上進行反思和改進,開始給大家灌輸心靈雞湯,什麼老闆思維、愛的奉獻啥的都出來了;雞湯當時好喝,也挺給勁,加班加點不在話下,但時間長了呢?

還有一個誤區,就是很多管理者認為員工加班就是工作積極的表現,典型的行為管理的作風;我們當地有家大公司,沒事加班的特色特別明顯,領導不下班,員工就得陪着,否則就等着扣績效吧;如果單純的把能不能加班等同於積極性,那這種積極性能否轉化為生產力就很難説了。

我剛參加工作時,每天都主動加班到晚上十一二點,作為單身狗,剛參加工作,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工作是學習的好學校;但現在明顯已經做不到了,因為不僅工作需要我,我的家庭也需要我,也不是不努力了,而是努力的時間和空間變了,正如現在午夜時分我依然在勤於筆墨一樣。

也有很多人,他換了工作就跟換了一個人似的,變得努力了,上進了,甚至取得了難以想象的成就,其實不是人變了,而是環境變了;現在網上提倡開展第二職業,也就是副業,增加被動收入,如果主業能給他帶來巨大的回報,我估計也沒人願意花費精力去開闢不可預知的副業了吧,所以很多人不是不努力,他只是沒有為你努力而已。

怎麼能夠讓員工全身心的為工作、為公司而努力,積極主動,並且最終要有效果,這才是作為一個管理者要去思考的;就像做產品一樣,怎麼才能讓用户願意用我們的產品,為產品付費,首先我們要挖掘用户的需求和動機,再通過合理的產品設計和運營策略去實現它。

一、引發員工積極努力工作的動機是什麼?

員工內在的本質是希望工作的,因為只有工作才能滿足員工的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的需要。

  • 物質:勞動所得的回報。
  • 精神:關心、表揚、獎勵、信任、讚美、興趣、成就感和自我實現。

兩者如果緊密結合,就能引發員工積極工作。

二、激發戰鬥力的核心是合理的激勵

古人説 “水不激不揚,人不激不奮” ,短短十個字,藴含着古人巨大的智慧。

漢高祖劉邦揭竿而起的時候,就像創業團隊,他們靠着共同的願景和目標而凝聚;漢初三傑不遺餘力,眾將士眾志成城,而劉邦也廣施恩澤,從不小氣;商鞅變法,立木而信,鼓勵農耕,獎勵軍功,靠一整套激勵體系,開創了六世之國法,才有了秦始皇一統天下的霸業。

可見,有激勵才有戰鬥力。

對於研發團隊而言,能夠有效實施團隊管理、充分發揮團隊功能,能夠最大程度調動研發團隊積極性的公司並不多;如何更好的去激勵,也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首先它的產出並非企業最直接的績效,另外研發活動是一個團隊活動,如何對個人進行績效評價其實都不容易。

在談激勵之前,我們首先不要忽視績效考核的作用,很多研發團隊,包括我自己帶的團隊都沒有把這個工具用好;以阿里為例,大家都熟知的3-6-1,3.25這樣的數字,這就是阿里的績效強制分佈制度的體現;雖然這是一種被人詬病的考核制度,但是當你沒有更好的考核手段的時候,使用強制分佈還是一個不錯的手段。

讓績效高的人獲得更好的回報,績效低的人能夠被輔導,爭取迎頭趕上,加上末位淘汰,促使每個人都要爭先往前跑;但強制分佈的考核方式,是建立在高於行業水平的待遇作為前提的,否則不考核都有可能走掉,考核也就沒有意義了。

最近的PDD事件,很多人也在評論説,既然PDD的環境如此差,不把員工當人,把人活活累死,為什麼你們要選擇累死而不是離開呢?換我阿里朋友的話就是説,要不是圖這點破錢,老子早不幹了!

研發的考核還有一個難點就是不好像銷售那樣量化,主觀評價太多,而且研發更多的是矩陣式的管理、團隊協作密切,傳統企業的直線上級的考核也有失偏頗;就像阿里考核從業績和價值觀兩方面進行考核一樣,研發的考核其實也是多個維度,首先是產品線的業績維度,另外是職能線的能力維度,有時可能還要考慮項目線的短期考核。

在大部分公司,考核只能影響到很小的薪資收入(不像那些大廠動輒幾個月的工資的年終獎),激勵程度是不足的;所以很多團隊多采用項目獎的方式來對研發進行激勵,但是項目獎形式的激勵手段有明顯的優點,又有致命的弱點。

優點:

  • 結合項目目標的短期激勵作用明顯;
  • 項目經理自主權,項目經理激勵到位;
  • 提高人力資源利用率;
  • 鼓勵項目和人員之間的競爭;

缺點:

  • 過於關注利益,淡化了其他動力因素;
  • 評價較困難,容易導致不公平;
  • 長期影響團隊合作;
  • 容易誘發短期行為;
  • 與效益不掛鈎;
  • 與其他部門不好平衡;

我認為項目獎不能作為常規獎勵,特別對於研發團隊,否則弊大於利;我們應該在常規產品研發之外的,需要技術攻關的,需要克服困難保證交付的項目上採用這種短期激勵,以培養員工打大戰役的心態和能力。

對於產品研發來説,最好的激勵還是能夠和效益掛鈎,從而推動產品向市場的轉化率,也促使好的產品有更多的資源,促進優勝劣汰。

完全的靠市場收入來激勵會帶來一個很大的問題,新產品都不願意參與,因為沒有收入或者收入很少,所以我們要對不同階段的產品採取不同的調節係數;對於未投入市場的產品,通過縮短上市進度或者項目進度來進行激勵。

三、公司的發展前景是大家主動奉獻的動力

前段時間我們公司制定了IPO的計劃,也非常慷慨的給核心骨幹員工提供了期權激勵,讓大家有了主人公的意識,也充滿了熱情;但是期權是一種長期的激勵,而且充滿了不確定性,不到IPO成功兑現之前,一切都是期望的數值而已。

所以如何才能更好的發揮期權給予大家的激勵作用呢?

期權激勵的效果最大的決定因素是因為我相信,所以我努力;我們相信公司發展前景,相信它能成功,期權才能成為激勵我們不斷努力的因素,如果一個員工都不對公司抱有希望,期權給他也是一堆廢紙!如何讓員工相信公司,願意去奉獻呢?

1)戰略認同

很多管理者錯誤的認為,公司戰略跟員工沒太大關係,特別是基層員工;的確員工不需要參與制定戰略,但是員工需要了解戰略、理解戰略直至認同戰略;否則我都不認同你,我又如何能為你拼命呢?

2)戰術能力

很多公司的方向是清晰的,但是執行過程中總是策略不當,業務不聚焦,朝三暮四,朝令夕改,管理混亂,過程中總是有挫敗感,也很難提升大家的鬥志。

四、研發團隊的能力建設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對於研發而言,我們既是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戰術執行的核心環節,所以研發團隊的能力建設也是影響戰鬥力不可忽視的因素,結合自身團隊的表現,分析下問題和對策:

1)研發團隊作為產品最後的生產者,過度的依賴產品端輸入的需求,項目拉動型為主,缺乏主動的產品意識;導致在前方需求不旺盛時,不能主動的進行產品研發。

解決思路:各研發負責人要把自己打造成半個產品經理,核心骨幹要培養產品意識,一個好的產品不僅僅有業務上的需求,還需要關注和實施非功能性的需求;比如擴展性需求、性能安全需求、開發及運維效率的需求。

在滿足業務需求的基礎上,主動去研發平台的功能,而不依賴產品的需求輸入,保證了持續的輸出;後面我會在平台功能提出更多的需求,以保證研發團隊的工作內容高飽和的狀態。

2)產品的評審機制執行並不到位,研發的有些項目會主動組織評審,有些項目可能由於需求太小,或者趕時間就缺失了這部分;缺乏評審很容易導致大家對於需求的理解不同,設計的抽象不夠,容易引起後期的反覆變化,同時在計劃要求方面很容易和諧,計劃評估的過於寬鬆。

解決思路:研發部門對需求發起評審,以保證需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避免盲目開發,反覆修改;產品部門對研發部門的計劃發起評審,以保證項目計劃的安排合理,工作緊湊。

3)員工的培養不足,成長的平台太小;雖然我們今年組織了大量的專題分享,但是還是不夠的,培訓的內容並不豐富,頻次還比較低;另外缺乏外部培訓,缺少新鮮的知識。

解決思路:加強內部培訓,豐富培訓的內容,充分的利用業餘時間去學習,去成長;加大對於培訓者的獎勵,對於績效好的員工,多提供外部培訓的機會。

4)不同部門的員工之間的交流比較少,團隊成員的氛圍比較沉悶。平時的活動也比較少,員工之間的感情比較弱,這種人文氛圍不夠。

解決思路:非常規項目需要多部門參與,增加人員的工作協同,增加一定的人員流動,適當的調崗,不僅能加深相互之間的瞭解,而且有利於協同。定期做一些團建活動!

所以説,一個團隊的戰鬥力、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形成不是單個個體的問題,特別對於研發團隊,更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我們要以員工需求動機為出發點,通過激勵制度的建立、企業文化的建設方能有效的解決;在後面的研發體系建設相關的內容中,我依然會去探索和這部分有關的策略和措施。

#專欄作家#

菜根老譚,微信公眾號:CGLT_TA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經歷程序員、技術Leader、產品經理、研發Leader等多種崗位。關注醫療,早教領域,擅長企業IT架構及互聯網產品架構。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