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運龍。南方日報記者 王輝 攝
去年面對嚴峻複雜形勢,中央財政果斷髮力,對沖經濟下行壓力、保證民生支出、應對抗疫大戰大考。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怎麼理解?預算報告又將如何落實安排?
“今年的預算報告呈現出政治站位高、政策導向穩、資金安排準、改革意識強的特點,我認為可以用‘四個度’來概括:財政政策有穩度、惠企利民有温度、支持地方有力度、推進改革有深度。”3月7日,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戴運龍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廣東財政將堅持以“政”領“財”,確保中央各項政策在廣東不折不扣落地落實,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定踐行者、推動共同富裕的堅實保障者、建立現代財税體制的先行探索者。
持續加大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支持力度
南方日報:怎麼理解“提質增效、更可持續”,以及這“四個度”?
戴運龍:首先,“財政政策有穩度”體現在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兼顧穩增長和防風險需要,合理安排赤字、債務、支出規模,其中赤字率(3.2%)比去年下調0.4個百分點、新增專項債券額度(3.65萬億元)比去年減少1000億元、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萬億元)比去年增長1.8%,調控精準、不急轉彎。
惠企利民有温度,則是在繼續執行制度性減税政策、延長部分階段性政策執行期的同時,持續加大對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比如,安排就業補助資金559億元,增長3.7%;安排城鄉義務教育補助經費1770億元,增長4.3%,進一步釋放政策紅利。同時,今年雖不再發行抗疫特別國債,不再實行特殊轉移支付,但中央今年對地方轉移支付安排8.34萬億元,仍比上年有所增加,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長7.8%,支持地方有力度。
此外,中央以全局觀念和系統思維推動深化財税體制改革,建立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等,體現出推進改革有深度。總體來説,我覺得2021年的預算安排科學、合理、精準、務實,看到後倍感振奮。
廣東將投500億推動先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南方日報:中央財政對廣東的支持力度如何?
戴運龍:長期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中央財政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了廣東大力支持,近年來對我們的支持力度是空前的。
一是債券額度支持力度大,2020年中央下達廣東新增地方政府債券額度3616億元、抗疫特別國債504億元,總規模在各省份中最大。二是資金支持力度大,2020年中央財政“三本預算”對廣東的税收返還和轉移支付達2300億元,增長高達36.6%,創下了廣東歷史最高增幅。三是政策支持力度大,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中央給予了最大力度的財税優惠政策支持。四是工作指導力度大,我省在地方財政管理工作績效考核中排名全國前列,歷史性地獲得了國務院督查激勵。
南方日報:下一步,廣東將如何落實中央預算各項安排?
戴運龍:首先,我們將全面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的要求,優化和落實減税降費政策,增強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的財政保障,做中央決策部署的堅決執行者。比如,在支持“雙區”建設方面,廣東財政將持續推動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把“雙區”打造成為現代化建設的主引擎。
同時,我們要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堅定踐行者,集中力量支持我省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積極對接好中央正在研究出台的高質量發展財政支持政策,結合實際爭取試點示範。目前,廣東正在研究設立省財政先進製造業發展專項資金,計劃“十四五”期間投入500億元,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在民生保障方面,廣東將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做推動共同富裕的堅實保障者。全省民生支出佔比達到七成,並將保持“只增不減”,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包括落實就業優先政策,縱深推進“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大工程;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支持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加快實現本科高校和高職院校地市全覆蓋等。
我們還要做建立現代財税體制的先行探索者。近年來,廣東多項財政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如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管理改革、涉農資金統籌整合等,得到財政部高度肯定。我省具備在更高起點上深化改革的基礎和條件,將繼續發揚先行先試、敢為人先的改革開放精神,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改革等,為全國加快建立現代財税體制提供有益探索。
建議建立“錢隨人走”轉移支付機制
南方日報:您對財政政策還有什麼建議?
戴運龍:我有三條建議:一是在地方政府債券額度上繼續給予大力支持,建議中央充分考慮我省新增債券使用效果好、償債能力強、風險管控到位,以及廣東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資金需求大的實際,對我省2021年度新增債券額度繼續給予大力支持;二是建立“錢隨人走”轉移支付機制,實現在轉移支付資金分配中對外來人口和户籍人口一視同仁,縮小常住人口人均支出差距,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三是加大對廣東原中央蘇區和海陸豐革命老區支持力度,建議中央對我省執行贛南蘇區的優惠政策,或逐步縮小政策差距,支持我省老區蘇區實現振興發展。
採寫:南方日報記者 吳哲 後方聯動記者 肖文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