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公私募規模齊創歷史新高,基金託管人呼籲明確“職責邊界”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財經

財聯社(海口,記者 陳俊嶺)訊,隨着疫情後經濟恢復,宏觀經濟預計持續向好,財富管理市場穩健發展。有機構預測,2020年中國個人持有可投資資產總規模達241萬億元,預計2021年可增至268萬億元。

與國內居民可投資資產的日益龐大步調一致的是,國內公、私募機構管理規模雙雙創造了歷史新高。而在其中,券商、銀行等基金託管人也開始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作為託管人,壓力最大的就是勤勉盡責,勤勉盡責為份額持有人保護份額持有人的利益,這是作為託管人的一個最大職責。”在日前一場資管大佬齊聚的行業論壇上,某頭部券商託管部負責人表示。

公私募規模齊創新高,居民資產配置更加“均衡”

回顧近十年來金融產品市場的大擴容,重要依託是宏觀層面的快速加槓桿;資金需求方對應實體經濟,包括企業、政府和居民的加槓桿增加了資金需求,是金融產品市場繁榮的重要推動因素。

站在2021年中的時間節點,業內人士認為,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與開放仍在繼續推進,實體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對資本需求加大,隨着疫情後經濟恢復,宏觀經濟預計持續向好,財富管理市場穩健發展。

來自券商的數據顯示,2020中國個人持有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達241萬億人民幣,預計2021年可增至268萬億人民幣,金融資產投資佔比有望持續增長。

隨着資本市場的廣度和深度的提升,居民在配置上將更加“均衡”——減少地產投資,增加保險、基金、銀行理財、權益投資。

數據顯示,2020年末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整體規模為121.71萬億元,其中銀行理財產品的佔比最高,其次為信託產品、保險產品(包含保險資管管理機構專户和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公募基金、私募基金。

2020年是公、私募基金的發展“大年”——截至2020年末,公募基金規模19.89萬億,比上年同期增長5.12萬億;2020年私募基金規模 16.96萬億,同比上漲2.88萬億元,公私募規模均創下歷史新高。

而在其中,私募證券基金規模4.3萬億,同比大幅上漲1.74萬億元;私募證券基金頭部管理人擴容迅速,50億元以上規模私募證券管理人從70多家增長至120多家;量化類私募證券基金獲得爆發式增長,2020年全年規模增長約4800億元。

“公募基金被動型產品規模逐年增長,開始為大眾投資者所重視;私募基金產品策略更加豐富,宏觀策略、中性策略等產品紛紛湧現,為投資者的多元化資產策略配置提供更多選擇。”上述券商託管部人士稱。

機遇與挑戰並存,明確基金託管人“職責邊界”

伴隨國內公、私募基金的大發展,集中資本市場服務優勢為資管機構提供綜合服務的券商託管機構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機遇。不過,由於券商託管機構起步晚、發展快,也面臨種種現實的挑戰。

券商託管機構具備明顯的優勢,例如其交易、研究等資本市場服務能力較強;服務機制靈活、個性化服務舉措多;向基金管理人提供備案合規支持、交易通道、資金募集、賬户管理、託管清算、後台運營、研究支持、融資融券、衍生品交易對手等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

當然,券商託管機構也存在不少劣勢,例如起步較晚、積累少、牌照處於劣勢;銷售渠道資源有限,公募基金“以銷定託”趨勢難以扭轉;資本實力相對偏弱等。

展望未來,券商託管機構機會與挑戰共存。在機會方面,大資管行業發展空間廣闊,各類資管機構的需求呈現多樣化;資本市場業務開放創新進度加快,要求各類服務機構快速響應;資管行業深化對外開放,要求服務機構看齊全球服務標準。

與此同時,也面臨種種挑戰,例如:業務規模和業務收入的平衡;差異化發展的商業模式;人力資源投入和技術資源投入的衡量;新技術對於運營系統和服務流程的應用。

在分析了券商託管機構的優劣勢和機遇挑戰後,上述人士也提出了對行業的一些思考。大資管行業是否能夠湧現專業的資產託管人機構?專業託管人機構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資源和能力?如何實現差異化發展?

對於基金託管人的“職責邊界”,業內人士呼籲,各基金當事人應各負其責,共建基金生態圈;基金託管人應以託管賬户資產為界履行資產託管職責;基金託管人應以形式審核為監督職責主要履行方式;基金託管人應以合同為主要依據承擔有限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