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正味集團闖關資本市場:面臨巨頭圍剿,拳頭產品缺乏

由 緱風彩 發佈於 財經

休閒食品市場迎來新的上市企業。1月13日,零食乾貨生產企業正味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正味集團”)在港交所正式上市交易。這是繼三隻松鼠、良品鋪子、鹽津鋪子、來伊份等企業之後,休閒食品市場迎來的又一家上市企業。
上市當天,正味集團發行約2億股股份,每股定價0.68港元,早盤高開8.82%,漲幅一度超過11%,隨後下跌至破發。
正味食品招股書顯示,其擁有約1200種產品,但尚未形成拳頭產品。業內人士指出,正味集團上市融資,對其擴張有一定助益,但想要提升影響力,還需要有自身業績的“金剛鑽”。
受行業“巨頭”擠壓
正味集團成立於2002年,原本是一家農副產品加工銷售企業,主營業務為向大型商超供應蔬菜乾製品及食用菌、水產品加工等產品。2019年公司開始業務轉型,涉足即食零食業務。招股書介紹,正味集團業務為生產和銷售各種零食(包括蔬菜零食及肉類零食),如脆筍及烤脖;包裝乾貨食品,如菌類、乾製水產品、紫菜、穀物及調味料。同時,正味食品還經營自有品牌“聲耀”及“贛味坊”。
實際上,正味集團2017年曾在新三板掛牌,2019年從新三板摘牌。在轉型零食行業後,正味集團開始謀求在港交所上市,並於2022年12月通過港交所聆訊。
在休閒食品市場,正味集團並不是第一家上市的企業。2016年10月12日,來伊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成為“主板零食第一股”。2017年2月8日,鹽津鋪子在深圳證券交易所A股中小企業板上市。2019年7月三隻松鼠掛牌上市,成為當年休閒食品行業的大事件。2020年2月,良品鋪子在上交所掛牌上市,也成為上交所首家舉辦網絡上市儀式企業。除這些綜合類休閒食品企業外,有友食品、勁仔食品等在細分領域較為突出的企業也已經完成上市。
從企業規模來看,正味集團與其他企業仍然存在差距。在收入上,2022年上半年,良品鋪子實現營業收入48.95億元,三隻松鼠營收為41.14億元,來伊份營收23.12億元,鹽津鋪子營收12.1億元。從正味集團的招股書中可以看到,其2022年上半年的營收僅為1.67億元。
在銷售渠道方面,正味食品也存在不足。在休閒食品行業,各企業目前均在推動線上線下均衡發展,以良品鋪子為例,雖然發家於線下,但良品鋪子線上渠道已經基本搭建完畢。2021年年報顯示,良品鋪子線上、線下收入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分別為53.13%、46.87%,同比增長21.42%、16.31%,渠道收入實現均衡增長。
對比來看,超市及雜貨店仍是正味集團最主要的銷售渠道,2022年上半年,該渠道的收入為1.01億元。與此同時,正味集團在電商渠道的弱勢十分明顯,2019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正味集團在電商渠道的收入分別為84.1萬元、394.4萬元、272.8萬元、3.7萬元。
對於競爭壓力,正味集團在招股書中表示,中國乾製食品和休閒食品生產競爭激烈,消費者往往會在推出新產品、促銷活動或定價活動時變換選擇。考慮到競爭激烈及不穩定的環境,正味集團的未來增長取決於持續推出新產品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的能力。但正味集團同時稱,不能保證新產品、風味或包裝將會獲得市場認可或適合消費者的特定要求。
缺乏拳頭產品
產品種類繁雜是正味集團的一大特點。根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正味集團利用在乾貨食品生產方面的經驗,推出了清香蓮子、蔬菜零食等產品,隨後於2021年1月推出肉類零食。目前,正味集團的產品涵蓋了五大類,包括零食、乾製山珍、乾製水產品、穀物及調味品等。截至2022年6月30日,正味集團旗下產品包括564種零食以及625種乾貨食品。
雖然產品種類多達約1200個,但是正味集團卻沒有具有代表性的產品。招股書顯示,正味集團的製造板塊收入全部來源於“聲耀”和“贛味坊”兩大自主品牌。其中,“聲耀”品牌銷售帶包裝乾製山珍(如黑木耳)、香菇、乾製水產品(如墨魚乾)及蔬菜和肉類零食產品,“贛味坊”品牌銷售蜜餞(如葡萄乾)以及堅果等。2022年上半年,“聲耀”品牌的收入為1.33億元,佔比79.64%;“贛味坊”品牌收入1223.6萬元,佔比7.3%。
在休閒食品行業,產品種類多並不意味着市場佔有率高,目前有休閒食品企業已經在縮減產品種類,以求更加專注於較為突出的業務。三隻松鼠在2022年4月發佈的轉型公告中稱,未來十年的戰略方向是“聚焦堅果產業,打造多品牌模式,逐步向健康化、數字化、全球化邁進”。2021年8月三隻松鼠方面曾表示,已完成約400個SKU(產品種類)的縮減,未來SKU縮減工作將持續進行,長期來看,會維持在400個-500個SKU的動態平衡。
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曾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説,零食品類是衝動型消費產品,消費者對於這個品類的需求是求新求變,且因為零食行業的進入門檻較低,市場非常分散,眾多廠家基於市場熱點不斷推出新產品,很容易就讓SKU越做越多。
資深投資人吳曉鵬也向新京報記者分析稱,產品品類過多又缺乏主導產品,會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穩定性。在港股能夠順利上市的話,未來主要還是看業績表現如何,也會在股價表現上有所體現。
新京報記者 王子揚
編輯 祝鳳嵐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