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大包”來了 個貸不良批量轉讓市場供需活躍

“超級大包”來了 個貸不良批量轉讓市場供需活躍

日前,個貸不良批量轉讓市場“大包”接連出現,平安銀行價值11.5億元個貸不良資產包9月23日公開競價,建設銀行3期合計1.43億元的個貸不良資產包於日前成功轉讓。

專家認為,逾10億元的“超級大包”出現意味着個貸不良轉讓市場加快發展,供需逐步活躍。個貸不良轉讓潛在市場空間很大,預計後續業務規模將有較大幅度上升。

逾10億元“超級大包”出現

平安銀行日前在銀登中心發佈的《關於2021年第3期個人經營類信用不良貸款轉讓公告》顯示,於9月23日對平安銀行深圳分行等7家分行所持有的681户個人經營類信用不良貸款進行公開競價,債權金額約11.5億元,起始價為1930萬元。

公告稱,債權資產標的共計681户6731筆債權,少量債務人已表示可儘快結清欠款本金。項目亮點包括:一是案件均已進入司法執行程序;二是部分債權有查封債務人名下財產;三是部分債務人有定期還款計劃。

此前,平安銀行已成功轉讓2期個人不良貸款資產包,債權金額分別為1773.45萬元、5967.98萬元。可以看出,平安銀行掛出的個貸不良資產包債權金額逐漸提升。

除平安銀行外,建設銀行未償本息總額合計約1.43億元的三期個貸不良資產包也於日前成功轉讓。其中,北京地區包未償本金總額為1360.24萬元、未償本息總額為1518.64萬元;大灣區包未償本金餘額為6679.01萬元,未償本息餘額為7256.96萬元;綜合跨區包未償本金餘額為5065.12萬元,未償本息餘額為5480.33萬元。

業內分析,本次建行個貸不良資產包質量較高,三個不良資產包的平均逾期天數均在一年以內。大灣區和北京地區資產包內貸款均未起訴,綜合跨區包內643筆資產中,有625筆未起訴,意味着後期資產池催收後的本息回收將更多留給投資人。

業務規模將持續上升

除了上述“大包”之外,多家銀行仍以“小包”演練為主。工行、農行、交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等此前也在銀登中心掛出個人不良貸款資產包,貸款類型以個人消費貸、個人經營貸為主,債權總額在數十萬元至數千萬元不等。

“儘管試點規模仍然很小,但個貸不良轉讓的潛在市場空間很大,預計後續業務規模將有較大幅度上升。”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稱,在銀行零售業務規模持續增長,信用風險有所上升的背景下,個貸不良批量轉讓試點的推進,可以有效提升零售類不良資產處置和出表的效率,對化解金融風險、提高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具有重要意義。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分析師周茂華認為,“大包”的出現意味着個貸不良轉讓市場加快發展,供需逐步活躍,也反映市場對個貸不良包的定價能力在增強。

周茂華認為,成熟的個貸不良資產轉讓市場需滿足定價合理的特徵,合理定價離不開數據,包括歷史交易數據、信用數據等。此外,個貸投資方需要提升個貸不良處置能力。同時,需要完善法律制度、強化監管,實現不良資產的真轉讓和有效處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77 字。

轉載請註明: “超級大包”來了 個貸不良批量轉讓市場供需活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