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600085)”又要IPO了?
不過,此“同仁堂”非彼“同仁堂”。7月7日,深交所官網顯示,天津同仁堂回覆了創業板上市申請的第二輪問詢。這也意味着,天津同仁堂上市之路又近一步。
但天津同仁堂的上市之路,並不算順利。其曾於2015年12月在新三板掛牌,後於2017年退市,2018年開始申請上交所主板IPO,2020年又撤回了上市申請。2021年6月,天津同仁堂轉戰創業板IPO。
這並不是最關鍵的,北京同仁堂狀告天津同仁堂的商標侵權之爭仍在上演,為天津同仁堂的IPO之路再添變數。
真假“同仁堂”?
2021年8月,天津同仁堂剛提交創業板IPO招股書之後不久,北京同仁堂便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起訴天津同仁堂,案由為“侵害註冊商標專用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
北京同仁堂要求天津同仁堂停止侵害其註冊商標專用權;立即停止使用“同仁堂”字號、變更企業名稱,變更後的企業名稱中不得含有“同仁堂”或者與“同仁堂”構成近似的字樣;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賠償其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費用5000萬元;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同時,北京同仁堂在官網發佈了對天津同仁堂提起商標字號侵權訴訟的聲明。聲明中,北京同仁堂強調天津同仁堂與同仁堂集團不具有同源關係,不是同仁堂集團的子企業或分支機構,也不具有任何關聯關係。
那麼,北京同仁堂與天津同仁堂到底有何淵源?
招股書顯示,“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註冊商標:太陽)系2006年商務部認定的第一批”中華老字號“。
天津同仁堂起源於清朝時期的張家老藥鋪,歷史上曾使用京都同仁堂張家老藥鋪、天津京同仁堂和記、天津市同仁堂製藥廠、天津市先鋒中藥廠、天津市第四中藥廠、天津同仁堂製藥廠等名稱開展藥品經營活動。2002年,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發起設立。2008年更名為天津同仁堂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一直沿用至今。
北京同仁堂官網顯示,同仁堂始建於1669年,自1723年被指定為皇室提供中藥以來,先後為八位清朝皇帝服務了188年。1992年,北京同仁堂集團成立,2001年成為國有獨資企業,逐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1997年,子公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上市,北京同仁堂科技於2000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北京同仁堂中藥股份有限公司於2013年在港交所掛牌上市。
追溯歷史,據《話説天津同仁堂》書中記載,天津同仁堂的創始人名叫張益堂,祖籍安徽壽州,出生於郎中世家,於清道光十五年仲夏,進京做藥材生意。張益堂生意越做越大,恰逢樂家老鋪(北京同仁堂)經營不善。
為東山再起,樂家話事人樂平泉聘用張益堂負責同仁堂的經營事務,樂氏保留鋪東之位。又過了許多年,張益堂從北京同仁堂贖股,打算去更為開放的天津另立門户。樂平泉念在往日情誼,同意張益堂使用京都同仁堂的字號,在天津迅速打開局面。此後,天津同仁堂既自己製藥,也代銷北京同仁堂的成藥。
但張益堂過世後,兩家人還是因同仁堂這個名號打起了官司。光緒三十三年,天津審判廳判決,北京同仁堂不得在天津使用同仁堂字號,天津同仁堂不得去外地使用同仁堂字號經營。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同仁堂收歸國有,天津同仁堂則歷經多次股權轉讓後,成為民營企業。
2006年,商務部認定北京同仁堂為首批“中華老字號”,同年,天津同仁堂也被商務部授予全國首批“中華老字號”企業。
雖然都是老字號,歷史遺留問題讓兩家老字號的商標之爭仍未落幕。天津同仁堂在回覆函中稱,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於2021年8月12日正式受理本案後,原定於2022年5月25日開案審理。後經法院通知,本案因疫情原因推遲開庭,具體時間待定。
但毫無疑問的是,在天津同仁堂IPO的關鍵時刻,如果敗訴,將對其上市之路再添變數。
佛系躺平?
實際上,老字號一直是商標侵權的重災區。從南北稻香村、洛陽杜康和白水杜康酒企的商標之爭到加多寶、王老吉“紅罐之爭”等等,爭奪商標所有權是主因外,更是涉及企業多方利益博弈。
迴歸企業本身,天津同仁堂與北京同仁堂還存諸多差距。招股書顯示,天津同仁堂的主營業務為中成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覆蓋片劑、硬膠囊劑、顆粒劑、糖漿劑、口服液、口服溶液劑、橡膠膏劑、散劑等8種劑型,涉及治療領域包括泌尿系統中的腎臟病、心腦血管疾病及周圍血管疾病等。
截至招股書籤署之日,天津同仁堂擁有114個藥品批准文號,32中藥品被列入國家醫保目錄,11種藥品被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公司營收主要來源於腎炎康復片、血逐瘀膠囊和脈管復康片等三個品種,三類產品佔營收的比重高達83%、85%、86.85%。報告期內,三類產品實現的營收分別為:5.52億元、6.3億元和7.1億元。
再看北京同仁堂,其常年生產的中成藥品規逾400個,產品條線更加豐富、多元化。心腦血管類代表產品就包括安宮牛黃系列、同仁牛黃清心繫列、同仁大活絡系列、愈風寧心滴丸、偏癱復原丸等五大品類;補益類代表品種包括六味地黃系列、金匱腎氣系列、阿膠系列、五子衍宗系列等四大品類;清熱類代表品種包括感冒清熱系列、牛黃解毒系列、牛黃清胃系列等三大品類;婦科類代表品種包括同仁烏雞白鳳系列、坤寶丸、調經促孕丸等三大品類。
僅拿心腦血管類產品來説,2020年,靠心腦血管類產品,北京同仁堂就實現營收30億元。
具體表現在業績上,天津同仁堂與北京同仁堂更不在一個量級上。2020年,北京同仁堂的營收為128.3億元,是天津同仁堂的15.6倍;淨利潤實現10.3億元,是天津同仁堂的6.4倍。
但從在研產品來看,天津同仁堂並不想奮力直追,更像是“佛系躺平”。
招股書顯示,天津同仁堂的主要在研項目數量較少。在研發投入上,更是低於同行業平均水平。具體來看,2020年,天津同仁堂的研發費用為2600.11萬元,遠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2.04億元。研發人員為75人,也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318人。
與低研發投入相比,天津同仁堂更願意把錢花在銷售費用上。2018年、2019年、2020年,其銷售費用分別為:3.1億元、3.5億元、4.01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13.67%,銷售費用分別是研發費用的16.65倍、16.88倍、15.43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銷售費用中,市場推廣費用佔比較高。2018年、2019年、2020年,其推廣費用分別為:2.56億元、3.03億元、3.64億元,佔銷售費用的比例高達82.33%、85.6%、90.77%。
對此,天津同仁堂表示,市場推廣費增幅較大,主要系隨着公司營業規模不斷擴大,公司加大產品推廣力度所致。藥品用藥需求除受適應症的市場容量影響外,還取決於藥品療效、醫生與患者對該藥品的認知程度等,公司需要向醫生、患者等人羣開展市場推廣活動,及時傳遞產品安全性、有效性的研究成果。公司通過市場推廣活動傳遞公司最新學術研究成果,具體推廣活動包括學術推廣、渠道建設、諮詢及信息收集等。
除此之外,天津同仁堂更熱衷於分紅。回覆函顯示,天津同仁堂報告期及期後現金分紅分別為:6930萬元、2.431億元、1.001億元和1.298億元,共計5.423億元。
這樣看來,股東能夠拿到高額的分紅,天津同仁堂也更願意“佛系躺平”。但是,在市場競爭加劇、外界環境存很大變數的情況下,其還面臨着創新力不足、營收過於依賴幾款產品等問題。目前來看,商標侵權之爭還未有結果,天津同仁堂的上市之路仍然存在挑戰。
關於本篇文章的更多報道,我們已在【和訊財經APP】上刊登,應用商店搜索“和訊財經”,下載並參與猜指數活動贏取京東卡和萬元現金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