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總量超110萬億元意味着什麼?國家統計局解讀→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天(1月17日)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2021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並答記者問。經濟日報記者在現場提問:2021年我國經濟總量超過110萬億元,佔全球GDP的比重繼續提高,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有望超過1.2萬美元,接近世界銀行的高收入國家門檻。這些數據該如何看待?這些變化又意味着什麼?

寧吉喆表示,經濟總量達到110萬億元,確實是一個標誌性事件,人均GDP也相應提高了。過去一年,我國經濟總量規模和人均水平都是持續提高的,這意味着我國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也意味着我國發展的基礎更牢、條件更優、動力更足,同時也為全球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第一,這意味着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經濟規模進一步擴大,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10萬億元人民幣,穩居世界第二。過去一年,名義GDP從101萬億元到114萬億元,增量約13萬億元人民幣。這個增量,按年均匯率折算合2萬億美元,相當於世界上一個比較大的主要經濟體一年的經濟總量。如果考慮匯率因素,這個增量還不止2萬億美元。經濟總規模和經濟增長數量之大,來之不易。同時,我國全部工業和製造業增加值分別為37.3萬億元、31.4萬億元,已經連續十多年居世界首位。貨物貿易、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位,服務貿易、對外投資、國內消費市場規模居世界第二位是沒有問題的。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8萬元人民幣,按年均匯率折算為12551美元,雖然尚未達到高收入國家人均水平的下限,但已逐年接近。

第二,這意味着我國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提高。主要工農業產品產量繼續位居世界前列。從農業方面看,2021年,糧食總產量1.3萬億斤以上,按世界的統計,穀物產量居世界第一,籽棉、花生、肉類、茶葉、水果產量均居世界第一。從工業方面看,粗鋼產量10.3億噸,發電量8.1萬億千瓦時,化肥產量5446萬噸,布產量396億米,汽車產量2653萬輛,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4.7億台,手機產量16.6億台,均居世界第一。我國220多種主要產品產量都是世界第一,這顯示了社會生產力的增強。同時,科技實力也明顯增強。目前,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人員全時當量超過500萬人年。2021年底,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359.7萬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7.5件,比上年又提高了1.2件。

第三,這意味着我國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就業規模持續擴大。2021年,新增就業人數超過1200萬。居民收入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萬元,比上年實際增長8.1%;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萬元,實際增長12.6%。反映消費結構的恩格爾係數,即食品支出佔消費支出的比重是下降的。2021年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9.8%,比上年降低了0.4個百分點。

第四,這意味着我國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我國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拉動了世界經濟增長。2020年,世界經濟負增長,我國經濟正增長,對世界的拉動作用十分顯著。2021年,我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將達到25%左右,這是引領世界經濟恢復的重要力量。同時,我國統籌抗疫發展對全球抗疫發展作出巨大貢獻。過去一年多,我國率先控制住本土疫情,並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保證了14億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這是對世界抗疫的重大貢獻。同時,到去年底,我國已累計向國際社會提供了約3720億隻口罩,超過42億件防護服,84億人份檢測試劑,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了超過20億劑新冠肺炎疫苗,成為對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國家。

同時,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我國目前仍處於中等偏上收入國家行列,人均GDP尚未達到高收入國家下限標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改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當前還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我們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通過艱苦不懈努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着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增強我國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經濟日報記者 熊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04 字。

轉載請註明: 經濟總量超110萬億元意味着什麼?國家統計局解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