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等身邊的新污染物,國家將要管起來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北京3月3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新污染物——一個或許陌生的名詞正在影響着你我的生活。
在生態環境部今天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司長任勇談及新污染物治理,並表示,“這是污染防治攻堅戰向縱深推進的必然結果。”
相對於大家熟悉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常規污染物而言,新污染物是一個新概念,然而它就存在於人們日常生活中,比如化妝品裏的部分添加劑,未被人體吸收的消炎藥、降壓藥和藥物代謝產物,一旦進入環境,也將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任勇介紹,目前國際廣泛關注的新污染物有四大類,分別是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微塑料。
新污染物的一個更重要的特點是,隨着人們對化學物質環境和健康危害認識不斷深入,以及環境監測技術不斷髮展,被識別出的新污染物還會持續增加。
聯合國環境署定義新污染物時用的是“進行時”,任勇説,這説明新污染物可能還會不斷增加。
儘管新污染物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存在較大風險,其生產和使用往往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但有的尚未納入環境管理,有的現有管理措施不足。
這與其本身的治理難度相關。任勇説,多數新污染物的短期危害不明顯,可是一旦發現其危害性時,它們可能通過各種途徑已經進入環境中,並且難以降解。
新污染物治理之難還在於其自身隱蔽性,任勇坦言,即使以低劑量排放到環境,也可能危害環境、生物和人體健康,對治理程度要求高。
此外,新污染物涉及行業眾多,產業鏈長,替代品和替代技術研發較難,需多部門跨領域協同治理,實施全生命週期環境風險管控。
我國是化學物質生產使用大國,在產在用的有數萬種,每年還新增上千種新化學物質,其生產消費都可能存在新污染物的環境排放。這給新污染物的治理帶來更大挑戰。
近年來,新污染物的治理問題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和“十四五”規劃綱要都對新污染物治理做出明確安排和部署,要求制定新污染物治理行動方案。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強調,要加強固體廢物和新污染物治理。
與此同時,生態環境部推動環境風險管理立法,加強源頭准入管理。持續開展新化學物質環境管理登記,防範具有不合理環境風險的新化學物質進入經濟社會活動和生態環境。以2021年為例,共批准登記564種新化學物質,提出500多項環境風險控制措施。
此前,生態環境部印發兩批《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列入共計40種類應優先管控的化學物質,推動通過禁止生產使用、實施清潔生產、產品中含量限制管控、納入大氣、水、土壤有毒有害污染物名錄等措施,初步沿着全生命週期環境風險管控的思路去管控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環境風險。
這樣的管控思路也與新污染物治理總體思路一致。任勇將其概括為“篩、評、控”和“禁、減、治”:通過對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篩查和評估,“篩”、“評”出需要重點管控的新污染物,然後對重點新污染物實行全過程管控,包括對生產使用的源頭禁限、過程減排、末端治理。
“很多措施是要通過在水、氣、土壤污染治理中落實的,這是化學品環境管理對環境污染防治的‘牽引驅動’的特點和規律。”任勇説。
在任勇看來,開展新污染物治理是污染防治攻堅戰向縱深推進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