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出歷史最大回撤紀錄後,張坤等明星基金經理的產品這兩日又漲了。在這一趟過山車之旅中,很多投資者一頓擇時操作猛如虎,卻心態崩潰,“最近完美體驗了剛買就跌,剛賣就漲,慘綠收場!”
國內基民對擇時的看重似乎是種普遍現象,曾經自詡長期投資理念的90後工薪族小風,熬過了去年春節後的下跌,也熬過了7月大漲後的調整,但這一次卻妥協了,“焦慮得要禿頭,我都沒心情上班了,一天要打開基金賬户看7、8次,就等着合適的基金賣點。”
很多人都知道選到一隻牛基並長期持有可獲得豐厚的回報,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寥寥。從歷史數據來看,其實,就算不慎在2007年6124點的市場最高點買入一隻混合型或股票型基金,持有至今也有92%以上產品是盈利的,最高的基金回報接近400%。
明星“牛基”淨值反彈
基金很忙,忙着上熱搜。
最近,“基金人已虧到毫無波瀾”“張坤、劉格菘旗下基金創最大回撤紀錄”等話題紛紛衝上熱搜。不過,就在有基民絕望到割肉的時候,一些明星基金產品又攜手反彈了。
比如被人“拉下神壇”的張坤,數據顯示,昨日,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淨值上漲4.38%。從淨值表現來看,白酒短期的大幅調整似乎並未影響基金經理的操作思路。
由於盈虧同源,白酒3月10日開始的反彈確實令他管理的基金淨值出現過山車一樣的走勢曲線。且不論白酒是否已經調整到位,這一波調整中追漲殺跌的基民日子應該不太好過。
數據顯示,不僅是張坤,很多明星基金產品昨日紛紛反彈,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吳興武管理的廣發醫療保健、劉彥春管理的景順長城鼎益等均漲幅均較為靠前。
中歐基金提示,基金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不要去猜測未來市場是漲是跌,要對優秀的基金經理給予足夠的信任。
歷史上的“牛基”都怎樣?
歷史上經歷牛熊週期的基金都怎樣了?其實,即便在牛市最高點買基,長期來看都不一定會虧損,甚至還可能有不錯的回報。
如果在2007年10月16日(A股歷史最高點之日)買入權益類基金,然後不再操作,並持有至今,將獲得怎樣的投資回報?
數據顯示,若持有這一隻基金至今,截至3月10日,有92%的幾率可盈利,且四成上的產品至少帶來翻倍的回報,最高的基金回報接近400%,盈利超300%的也有6只。
不過,這近14年的持基體驗並算不上美妙。
以所選期限內回報最高的華夏大盤精選混合為例,該基金歷經多輪牛熊,動態回撤曾接近50%,長期持有者或還體驗過淨值腰斬的慘痛回憶,但是最終,這隻基金仍然取得了可觀的回報。
這也意味着,如果即便在牛市最高點買入該基金,依然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但是,這都建立在長期持基的基礎上。
華夏大盤精選混合淨值走勢圖
頻繁操作基金的效果,大家其實可以猜得到。
截至去年7月10日,在某理財平台購買了偏股型基金的“基民”中,頻繁操作5次以上的人,一年下來平均僅賺了5%;堅持持有一年、拿住不動的用户,平均賺30%;堅持持有達一年半的用户,平均能賺50%。數據顯示,越拿得住的基民,可能賺得越多。
然而,基金業協會2019年全國公募基金投資者狀況調研報告卻顯示,很多基民或對自己投資操作有較高的自信心。其中,有93.4%的受調基民認為,自己的金融知識水平高於同齡人平均水平。“擇時這件事,基金經理都不一定能做好,基民為什麼會覺得自己能做得比基金經理好呢?”有基金業人士説。
“長期看,投資本質上賺得是企業盈利增長那部分錢,即便我們僥倖靠某次擇時賺到了,大概率也會在下一次的擇時輸掉。與其猜市場是漲是跌,不如把資金託付給專業的基金經理,讓他幫我們把握國家經濟環境變化,選擇長期確定性高、基本面良好的板塊進行投資。”中歐基金人士説。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