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丨綠地負債詳細拆解:管理層稱自有資金可覆蓋年內到期債券
否認存在流動性風險。
去年開始,泰禾、華夏幸福、協信,頤和地產、銀億股份、中弘股份、正源地產等多家房企相繼爆發債券違約事件,違約規模超百億,引發資本市場對房企資金流動性、償債能力的高度關注。
4月27日,綠地2021年一季報與2020年年報同時發佈,處於業務結構轉變中的綠地,毛利率下滑、現金流風險仍然是投資者最關切的兩大問題。
日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綠地控股(600606.HK)管理層向投資者披露了綠地近期一些新的資金狀況:儘管受到國內外融資收緊的大環境影響,但綠地已經準備好三大舉措應對年內即將到付的海外債券,包含今年12月一筆可回售債券。
綠地財務部副總經理吳正奎指出,雖然近期海外債券行情波動比較厲害,但綠地對於今後每一筆到期的債券,都預設了三套方案保證兑付完成:
1、考慮再融資,但也會重點考慮窗口期和成本;
2、綠地海外銷售回籠資金大部分完成結轉,對海外債券到期有很好的保障,境內外資金雙向流動暢通。
3、綠地海外投資的二級市場股票、IPO資產,流動性比較強的資產隨時可以變現。其中海外股票資產按照市值估算應有4、5億港元。
吳正奎表示,即使作最壞的打算,公開市場再融資陷入困境,綠地不在資本市場做再融資也沒有多大壓力,自有資金,即銷售回款就可以償還(年內到期債券)。
此外,綠地管理層也透露了綠地引入戰投目前沒有新進展。有關部門相關領導近期到綠地集團做過調研,綠地堅定了引入戰投的決心,但是沒有給出時間表。
知情人士也透露,綠地是當地國資經濟貢獻重點單位之一,因此選擇戰投資金的時候非常慎重。
對於土地雙集中政策執行,橙檔房企是否不夠資格參加土拍一事,吳正奎也大方回應稱,橙檔房企在公開市場拿地不受限,綠地近期報名了幾幅土地。公開資料顯示,4月28日,綠地18億拿下重慶一幅商住地,溢價率28.4%。
吳正奎指出,今年以來國內債券市場環境不樂觀,有幾家房企債券違約,對投資人信心造成負面影響;春節之後,國內債券市場也沒有改觀,對於其他融資,比如開發貸,受到金融機構影響,額度也非常受限,整體融資環境趨緊。但吳正奎也強調,對於在中心城市有資產佈局的企業而言,融資還是暢通的。
流動性風險釋疑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底,綠地有息負債餘額3218億。從來源構成分類:銀行金融機構佔比74%,債券類17.3%,信託2.7%,其他6%;從產業分類:房地產74.4%,大基建21.3%,其他2%。其中,信託一年內到期47.45億。
綠地董事兼執行總裁張雲進一步透露,如果有合適的窗口期和成本會考慮通過再融資緩償債,前提是融資成本和發行窗口期。張雲認為,因為綠地境內公開市場借款已經償還得差不多,因此壓力大部分來自於境外借款。綠地對此也早做好準備:去年開始,綠地境外項目陸續進入回收期:2002年12月開始,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項目想相繼交付,這些交付項目在建設週期過程中都完成了銷售,只要項目交割,海外銷售款就可以回籠。海外銷售回款除了撥還當地的項目融資之外,剩餘的回到集團海外賬户,用於償還部分海外到期債券;另外,綠地還有一些可變現能力比較強、流動性比較強的項目,比如二級市場的股票等等,都可以作為償還債務流動性上的補充。
2020年年報顯示,綠地2020年債務增速超過淨資產增速,且淨資產增長以少數股東權益增長為主。綠地2020年底總債務規模3148億元,短期債務1077.51億元,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在2019年末82.8%的高位上繼續提升至84.09%,得益於貨幣資金增加,淨負債率由168.5%下降至147.2%,現金短債比由0.67倍略有提升至0.8倍,不過仍然沒有達標。
對此,綠地綠地財務部副總經理吳正奎透露,從綠地有息負債規模來看,一季度和年初比明顯減少了,餘額從1800多到1077億,降幅比較大。他估計年末有息負債金額的減少會更多,這從一季度經營性現金流可見一斑,平均回款率96%,住宅回款率達到了114%。
實際上,今年2月底之前,綠地已經降了一檔,從紅檔轉到橙檔。管理層表示,年內再爭取降一檔,實現從橙檔到黃檔。但從2021年一季末來看,綠地剔除預收的資產負債率、淨負債率(含受限貨幣資金)和現金短債比(含受限貨幣資金)分別為83%、154%和0.79,其中淨負債率和現金短債比指標較年報惡化,財務槓桿和流動性均承壓。
此外,有投資者指出,綠地近兩年應付票據增長較快,其中2020年應付票據規模較2019年底增長144億元,而2021年一季度較2020年底進一步增長近100億元,截至2021年3月底應付票據352億元。投資者提問這是否反映公司對票據融資依賴度提升?吳正奎解釋稱,去年底併購廣西建工,應付費用有590億,這是對綠地應付款影響最大的原因。
目前,綠地土儲中三四線項目和商辦項目佔比偏高,項目去化和資本開支面臨壓力,也考驗公司加快境內外資產去化的能力。
綠地管理層透露,綠地境外融資額度還有20多億,足夠覆蓋2021年的到期債券,且是2022年3月才到期,綠地上半年也沒有發債計劃;境內發行公司債還剩餘100多億額度。
毛利率下滑,加速降槓桿
早於2019年,綠地大基建營收與規模增速開始超越房地產業務,如今整體業務結構產生了巨大變化。預計綠地2021年結轉收入裏,基建業務超過70%。然而,大基建行業的毛利率偏低,導致綠地近兩年來的毛利率下滑,可謂轉型陣痛。今年一季度,綠地房地產毛利率接近25%,但一季度基建業務增長較快,整體毛利率被拉低了。
吳正奎透露,綠地正通過對併購企業做精細化管理,包括提升科技含量等,逐步拉抬基建產業毛利率。他舉例稱,去年收購廣西建工之後,整體毛利率卻在往上走。
據瞭解,基建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為7%-8%,綠地基建產業毛利率目前剛超過4%,有很大提升空間。綠地大基建的基數足夠大的話,一旦毛利率獲得提升,對綠地整體利潤貢獻的想象空間是非常可觀的。
2020年年報披露,綠地未售面積在9800萬平方米,貨值1.2萬億,其中65%住宅,35%商業。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商業項目回款週期較長,綠地已售未結轉金額7800億規模中,合同負債只有4210億。
吳正奎解釋道,綠地大部分合聯營項目均為房地產項目,按照股權比例計算,合聯營企業有息負債規模金額不大,且大部分合聯營項目規模都比較小。
21世紀經濟報道曾經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有的房企為了債務出表,有些項目並不做融資,或者通過多方股東投入資本金、股東借款投入的方式降低表內負債。或許綠地也沿用了這一辦法。
吳正奎透露,綠地降低淨負債率指標的具體辦法包括以下三點:1、加速去化海內外資產;今年有息負債規模計劃安排減少200億,一季度已經減了181億;2、加速銷售回籠資金,增加貨幣資金餘額;3、通過加強項目合作、跟投、加快結轉、增加子公司股東權益、加速其他綜合產業單位混改等等方式提升淨資產規模。
(作者:唐韶葵 編輯:張偉賢)
21世紀經濟報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載內容的知識產權均屬廣東二十一世紀環球經濟報社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詳情或獲取授權信息請點擊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