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騰中國區停止運營,這家初創車企問題出在哪裏?
6月29日,拜騰汽車宣佈自7月1日起暫停中國內地業務運營,這家初創車企出了什麼問題?
2018年的元旦前幾天,和一位至交好友交流,他即將入職拜騰,在當時談及此事時還是信心滿滿。兩年半過去了,期間我認識的好幾位之前在德國車企的朋友也都紛紛入職拜騰,然後離開。這個當初被不少人看好的初創企業,其實裏面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今天談一下我的理解。(主要是和幾位朋友聊下來的感受和一些看法,未必全面,當作一個參考)
(一)團隊和工作方式
拜騰是一個很特殊的案例,因為其創建團隊主要為國外人員擔當,2016年由和諧富騰宣佈投資的FMC正式成立,原寶馬負責“i8”的畢福康和原東風英菲尼迪總經理戴雷擔任聯合創始人,也正是由於創始人的背景,團隊人員大部分來自寶馬、奔馳等傳統汽車製造商,也包括Google和Tesla等新興公司。也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個管理和工程團隊,使得拜騰相對容易拿到錢(融到資)。時間點回到2016年,當時各種互聯網造車、新勢力造車,牽頭的人也各種各樣,正好是風投錢多的時候。
圖1 拜騰當時按照國外車企模式組建的執行管理團隊
而按照這個融資邏輯,也是從4千萬美金、2億美金、5億美金,然後再等C輪的5億美金,最後的努力是在CES2020上。實際上,以高端定位來做的拜騰其實和蔚來的路線非常一致,差異是在於創始人的融資能力,以及創始人本身是否有錢、是否把身價都投進去了,走高端路線“添油戰術”,是要能拿到持續的油。
圖2 拜騰的融資進程
而對應的,拜騰的組織結構也是如下所示,在全球佈局尋找資源,在全國開設不同的辦公室。其實按照BBA的做法,這樣操作無可厚非,但是按照就做一個純電開發的公司而言,把資金往這麼多地方來分工協作,整個消耗資金的速度是很驚人的,這裏整體工作的溝通成本是非常高的。
圖3 拜騰的全球辦公佈局
這帶來一個核心的問題在於:拜騰的規劃能力,或者説可以想象的部分很好,但是評價一個新造車企業最核心的標準,快速把具備產品力的新車推向市場的能力,由於之前的人力資源和管理層的特點,整體時間節點一直在往後推,消耗資金的速度又很快,花在企業本身上的錢很多,但是推進產品方面投入不足就是導致了車出不來。
這裏也有幾個悖論——
1)概念車做得太酷炫,又是超大麴面屏、又是兩個配置的電池和動力系統,還有很多定位高端的配置,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去和供應商進行開發,需要付出大量的資源。
圖4 當時這個超大屏的概念是真的讓人耳目一新
2)拜騰的定位和團隊配置,是相對開放式,相對按照傳統車企構建的,有相對完善的體制來做事情。但問題是,想要完成這麼一部車,要很多人、很多錢和很多時間,可惜初創企業做這麼個車,如果管理層不抓緊時間,便考慮進錢和各方面的限制打開,對於產品端就是各種Delay。
3)到後面,就是投資方也要看時間進度、看資源消耗速度,看其他企業的情況作為對比,也就是從2016年折騰,2018年不準備好出車,2019年再Delay,這事就很難有成果了——實際上2018年開始就是各個新造車企業出成果的時間點。
圖5 Byton的產品規劃和車型平台
事情弄到最後,只能考慮往海外去賣,因為這個價格在國內建立體系的成本不低,整個“故事”因為速度太慢沒有迭代的空間了,然後就是疫情使得所有的新造車企業無差別的面臨資金的困難。
圖6 Byton 在CES 2020上的絕響
(二) 產品更新速度
2020年很特殊,因為特斯拉都在快速國產化跑步佔領中國市場,這個過程對於新造車企業造成了絕對的壓力。首當其衝的是定位高端的新造車企業——產品需要有競爭力才行。
我們再來回顧下拜騰在電池系統的設計,要是能在2018年投產,還是主流的設計,到2019年也還可以,但是在2020年,如果繼續這麼弄標準模組出71kWh和95kWh,即便對比e-tron的390模組也沒有太大的優勢了。也就是説,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套之前比較高大上的動力總成系統設計隨着中國市場的技術迭代,價值已經基本歸零了。並且如果要按照這個系統來做,車輛的成本也沒有大的優勢。2020年,主要的車型都奔着500公里和600公里的續航來走。
圖7 Byton的三電系統
小結:
我個人覺得,Byton逐漸失去生存空間,很大原因是管理和執行團隊浪費時間、錯失機會導致的。隨着特斯拉進入中國(快速國產),留給其它在中國做高端電動汽車的企業的生存空間是很窄的——你車還沒出來呢,差不多的價格為什麼不去買特斯拉呢。這方面,近三個月的蔚來,活得很要強、很努力,還是要在市場上打磨一下才有戰鬥力。我朋友是這麼説的:“一地雞毛,可憐了苦於生計的員工”,真的,未來在汽車行業要生存要發展,必須仔細考慮個人奮鬥和企業發展的關係,個人再努力如果企業往下走,哪怕在船上也是白搭——個人的生存和發展,也需要審時度勢!
圖|網絡及相關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