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正點財經》)最近有券商的研報公佈了這樣一組統計數據:從2019年的5月底到2020年的5月14號,也就是過去的將近一年時間裏,在全部A股當中,上漲個股佔比達到43%,其中,漲幅超過50%的個股佔比13.1%,漲幅在20%至50%的個股佔比為12%,漲幅在0%到20%的個股佔比為17.9%。而同期上證指數是累計下跌了1.22%。
瞭解完整體數據,再來看個股:第一隻是過去一年A股漲幅的冠軍,誰呢?卓勝微,一家創業板公司,所屬行業是這兩年市場上最熱門的一個概念——半導體產業鏈,過去一年股價累計翻了11倍。第二隻就是白酒板塊龍頭貴州茅台,過去一年股價漲幅接近50%,消費大白馬,機構重倉,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表現可謂是依然堅挺。
有牛股就有熊股,這第三隻股就是過去一年下跌個股中,市值排名靠前的一隻,誰呢?中國石油,過去一年,累計下跌了37%。
市場窄幅波動的背後,個股分化相當明顯,一年間既有翻倍股的牛氣沖天,也有腰斬股的熊途漫漫,還不乏面值退市的大地雷。説到這兒,大家會問,造成市場個股分化、結構性行情的原因究竟是什麼?是業績?是題材?是產業轉型?是消費升級?還是市場預期?亦或是某種資金的偏好在主導市場情緒?
答案也許一句話很難説清,但這也正印證了資本市場的複雜程度,各方博弈的平衡。而更讓許多投資者困惑的是,當前的行情究竟是牛市?還是熊市?
説是牛市吧,指數運行態勢不瘟不火。説是熊市吧,近半數個股持續上漲,有些甚至迭創新高。過去20年滬深股市的行情,似乎給大家帶來這樣的思維定式:市場非牛即熊,牛市就是集體狂歡,熊市則是泥沙俱下。但是隨着市場體量增大、層次增多、制度革新成為新時代的新特點後,結構性分化會不會成為這個市場的新常態呢?
能不能適應這種變化,怎樣適應這種常態,如何在結構性市場中抓牛躲熊,是不是也需要咱們普通投資者調整自己的投資思路,跟上市場的變化呢?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