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18.3%,助力全球經濟復甦
4月16日,中國經濟今年“首季報”公佈: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249310億元,同比增長18.3%。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逐步復甦,但各經濟體復甦速度並不均衡。受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疫情限制措施等因素影響,德國、法國等部分國家近期紛紛下調各自經濟增速預期。在此背景下,作為去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今年再次頂住壓力,面對冬春疫情考驗和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第一季度GDP實現18.3%的兩位數高速增長,在全球經濟中繼續領跑復甦,延續了強勁勢頭,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這個18.3%,成色足。16日公佈的經濟指標與往常比有一個顯著區別:除了同比增速,還有環比增速及兩年平均增速,這提供了一個全面理解首季度經濟的視角。同比來看,18.3%的增速是生產需求恢復、去年較低基數等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拋開低基數效應,在去年四季度強勁復甦的基礎上,今年一季度環比仍增長了0.6%,處在合理區間,經濟恢復勢頭在延續。平均來看,與2019年一季度相比,GDP亦實現了同比10.3%的兩位數增長,兩年平均增長5.0%,這在受疫情衝擊的全球經濟中仍居前列。多個國際權威機構表示,中國積極、迅速控制住疫情,經濟恢復速度遠超其他國家。
這個18.3%,貢獻大。對世界經濟而言,中國經濟強勁復甦,通過貿易渠道和中國對原材料、消費品和製成品的需求,為全球帶來積極溢出效應。今年以來,中國主動降低部分進口商品關税,加快建設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繼續擴大進口規模。一季度,中國貨物貿易進口值達到3.86萬億元,同比增長19.3%。芬蘭佩勒沃經濟研究所4月15日發佈報告指出,近幾個月中國經濟強勁增長帶動紙板、紙巾等產品需求旺盛,成為芬蘭林業走出困境的主要推動力。窺斑見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預測,從現在到2026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將超過1/4。
這個18.3%,增信心。一季度高速增長的背後,供需兩端新動能、新業態的表現尤為搶眼: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3.1倍、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增長73.6%、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5.8%……全球最大市場的潛力和活力持續激發。與之呼應,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信心進一步增強,一季度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0263家,同比增長47.8%;國際社會看好中國經濟復甦前景,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8.4%,較1月份預測值上調0.3個百分點。
形勢向好,挑戰仍在。當前,中國經濟還處於恢復發展期,一季度GDP同比大幅增長得益於經濟持續穩定恢復,也受去年低基數影響,應理性看待後期走勢。展望未來,外部環境依舊複雜嚴峻,中國經濟恢復和高質量發展基礎尚不牢固。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更需保持定力,腳踏實地幹起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更強勁動力。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