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音頻技術來自:訊飛配音
投資小紅書—第62期
”比爾﹒蓋茨振臂疾呼道。
今年以來消費、醫藥等板塊表現暗淡,淨值回撤的焦慮在投資者當中蔓延。
但在投資中,沒有誰能保證每年每月時時都賺錢,短期評價的結果並沒有太多意義。即使股神巴菲特在過往50多年的時間裏賺取了高達3萬倍的收益,也不能做到每年都能取得正收益,在1973年到1974年間,巴菲特更是曾有過淨值慘遭腰斬的經歷。
人只能賺自己能力圈的錢,市場總有不站在自己一邊的時候,耐得住寂寞方有收穫。希望自己的股票年年月月都在上漲,時時刻刻超越所有其它行業和熱點本來就是不現實的。
曾經有一個視頻廣為流傳:在一個參與者要接住隨機從上方掉落的禮物的遊戲中,一位大媽靜靜站在原地等待,兩次均輕鬆接到了從上方掉下來的禮物,而一位博士手忙腳亂想抓住所有的禮物,遂不斷奔向禮物正在落下之處,諷刺的是,博士在遊戲結束時反而一無所獲。
道理很樸素,這遊戲像極了投資。追逐短期的結果必然導致,投資者不斷看市場的眼色去行事,最終可能所得甚少。正如傑西·利弗莫爾在《股票作手回憶錄》中有一句至理箴言:“賺大錢得靠定力,而不是動腦子。很少有人能夠挺直坐着就做出正確的判斷。”
巴菲特的淨值腰斬時刻
即使最優秀的投資人,也難免會遭到巨大的淨值回撤,市場的走勢是羣體參與者情緒的集合,它會不定期地遊走於恐慌與貪婪的兩端。
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財政赤字大增,通脹高企,經濟步入下行通道,戰爭帶來的石油危機更是加劇了市場恐慌。標普500指數從1973年1月的最高點120.24點回撤到1974年10月的最低點62.28點,跌幅達到48.2%。在1973年淨值回撤2.5%的基礎上,巴菲特在1974年的淨值回撤48.7%。這意味着,巴菲特在1973至1974年期間淨值遭到了腰斬。
但巴菲特並不會因淨值的巨大回撤而質疑價值投資方法失效。他反而在1974年11月接受福布斯採訪時説:“我覺得我就像一個非常好色的小夥子來到了女兒國,投資的時候到了。”
巴菲特當時還説:“你在市場上正同許多蠢蛋打交道。這就像是在一個大娛樂場中,其他人都在狂飲。如果你依然能堅持喝自己的可樂,你就會沒事。”
巴菲特的名句“短期內市場是投票機,長期來是一台稱重機”正是出於1974年這個悲觀的時刻。
當福布斯雜誌問道:如果市場永遠也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隻便宜的股票,那該如何?如果股市永遠也無法恢復正常價值,那該怎麼辦?
巴菲特回答説:“當我在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的時候,我向自己當時的老闆格雷厄姆問了同樣的問題。格雷厄姆聳了聳肩,然後回答説,市場最終總會實現價值的。他是對的——短期內市場是台投票機,長期來看它是一台稱重機。”
巴菲特還説,有人之所以能成為成功的投資者,那是因為他們牢牢抓住成功的企業不放,遲早市場會反映企業的價值。
短期業績評價沒有意義
如果從1965年算起,在巴菲特投資的56年時間中,淨值回撤的年份就有8年。除了1973至1974年淨值回撤高達50%外,2008年次貸危機時,巴菲特的淨值回撤高達31.8%,1999年互聯網泡沫破滅之前,巴菲特的淨值回撤為19.9%。
短期的業績評價並沒有太多意義,投資是一個看全局的遊戲。段永平也説過,投資有點像打高爾夫,18洞,某一洞打得漂亮並不重要,因為高爾夫最終要看整個成績,而不是某一個洞的成績。
如果看全局,巴菲特在過往50多年投資中取得了3萬倍的收益,配得上股神稱號。但如果單拿出1999年的業績,巴菲特的投資組合回撤了近20%,而當年納斯達克指數上漲了86%,難怪《巴倫週刊》當時刊登了著名的文章《沃倫,你怎麼了?》
當市場氣氛熱烈時,價值投資者基本會跑輸於市場。因此,巴菲特早在1965年致股東的信裏也曾如此説,“我們做得好與壞,不能用我們某一年的盈虧衡量。評價應該看五年,至少三年,低於三年的業績沒有意義。我們的合夥基金肯定有落後道指的年份,甚至是遠遠落後。投資的長期收益率如果能超越道指10個百分點就頂天了,所以請各位讀者自行在心裏調整上述某些數字。”
A股的眾多知名投資人擁有10年、甚至20年的長期優秀業績。今年以來醫藥、 食品飲料等板塊大幅回撤,核心資產、價值投資和這些投資人一併遭到了各類嘲諷。其實,如果我們投資者僅拿幾個季度的業績來評價他們的表現,是我們對投資的理解還未登堂入室。如果我們能理解,市場經常偏離上市公司基本面這一樸素的道理,用長期的錢做能力圈投資,面對市場不景氣自然就不會有種種焦慮。
短期來説,股票的價值會被淹沒於市場噪音之中。全球超級成長股“捕手”柏基投資曾成功投資於特斯拉、阿斯麥、亞馬遜和谷歌等公司,這家百年“老字號”的資產管理人認為,短期來説,一個公司的股價與它的基本面之間聯繫並不緊密,反映公司進步或者問題的信號被淹沒在噪音之中。
正是因為如此,柏基投資進一步認為,真正的投資者是以十年為單位來考慮投資的,因為只有通過相當長的時間,信號才會轉化為清晰的畫面。最成功的公司所抓住的巨大機會,最終會表現為最強勁的股價上漲。
正如萬利富達董事長鬍偉濤所説,“每個人應該掙能力圈的錢,如果想每時每刻都掙錢,那真的就是自以為自己是神了。追求年年月月好天天好,以短期的成敗論英雄,最終也許會變成狗熊。”
偉大的投資人是熬出來的,儘管今年以來承受了市場重壓,但諸多經過時間考驗的投資人表現出了價值投資應有的抗壓能力,能熬是優秀投資人的必備素質。
在熬過1973-1974年的淨值腰斬後,巴菲特在1976年實現了129.3%的投資收益,1979實現了102.5%的投資收益。到了1980年時,巴菲特不僅走出了淨值腰斬的陰影,而且淨值相比1972年增長了4倍。
芒格説,我們這代人,我們這批做價值投資的人,哪一個不是熬出來的,堅持下去,甚至用不着腦子多聰明。
責編:戰術恆
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