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跟風到主動操作,年輕人理財意識覺醒,已成為理財市場主力軍

2020年,是公募基金十分輝煌的一年。2021年上半年,是無數基民怒喊“退場”的半年。2020年,“你買基金了嗎?”幾乎成了日常問話。

從跟風到主動操作,年輕人理財意識覺醒,已成為理財市場主力軍

整整一年的時間裏,“基金”一詞頻繁地出現在大家的生活中,年輕人對基金的態度,也從好奇變成了主動出擊,2020年是公募基金輝煌的一年,同樣也套牢了不少新手小白。

近幾年來,理財人羣日益年輕化,年輕人對於理財的態度,也從不聞不問變成了主動出擊。在互聯網理財市場中,90後已然成為了主力軍。

根據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年底,互聯網理財用户規模1.7億人,而30歲以下人羣,是互聯網理財市場的主力軍。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而言,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了,理財可以“錢生錢”。

對於這一代年輕人而言,脱貧比脱單更重要,在面對花式理財的時候,年輕人的理財意識也比較理性,愛錢的同時,也不會忘記理財市場具有的風險。在震盪的理財市場中,年輕人的投資更趨於理性、謹慎。

從跟風到主動操作,年輕人理財意識覺醒,已成為理財市場主力軍

男女理財方式有別

根據調查的數據顯示,男生和女生對於理財的態度和方式並不同,男生更趨於高收益,女生更趨向低風險。記賬可以幫助人們合理規劃自己的資金,而記賬類APP更受女性歡迎,女性用户佔比超70%。

而男性恰恰相反,在證券服務類的APP中,男性用户佔比超過60%,而年齡數據顯示,31歲-40歲的用户佔比過半,説明男性更傾向於高收益類的炒股理財。

從跟風到主動操作,年輕人理財意識覺醒,已成為理財市場主力軍

從跟風“抄作業”,到主動了解出擊

根據《證券日報》調查顯示,部分90後投資者對於基金,仍是一知半解的狀態。為了儘快入手,很多人選擇向理財博主抄作業,別人買什麼他們跟着買什麼。

隨着“基金”的話題熱度越來越高,年輕人對於相關知識的瞭解也越來越多,在一些社交媒體平台上,經常出現“教你理財”、“推薦基金”等話題的相關視頻和文章。

對於相關話題的點擊率越來越高,官方也開始提醒用户警惕風險,“投資有風險”這是給所有投資人上的第一節課,無論是別人推薦的,還是你“抄作業”得來的,都是有投資風險的。

從跟風到主動操作,年輕人理財意識覺醒,已成為理財市場主力軍

部分投資者由於對市場風險把控不嚴謹,經常會陷入一個怪圈:基金賺錢,自己不賺錢。看着別人賺錢,自己卻不斷地虧損,很多人只是沒有把握投資的邏輯,從而失去了最佳入場時機。

對於年輕人越來越愛理財,經過調查採訪得知,年輕人投資基金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賺錢,其次是主動性的存錢。畢竟買基金的風險低於買股票,但是收益卻遠高於銀行定期存款,對於存不下錢的年輕人而言,買基金同樣也是一個存錢的好方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87 字。

轉載請註明: 從跟風到主動操作,年輕人理財意識覺醒,已成為理財市場主力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