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民製藥十連跌停成跨年“大熊股” 頻繁收購卻增收不增利“莊股”現原形

濟民製藥十連跌停成跨年“大熊股” 頻繁收購卻增收不增利“莊股”現原形

  對於醫藥行業而言,2020年可謂是“魔幻的一年”。上半年遭遇新冠疫情、下半年遭遇藥品集採,兩樁大事將行業一分為二,可謂“冰火兩重天”。

  有的醫藥公司漲勢不斷、有的卻開啓“跌跌不休”的模式,濟民健康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就屬於後者。

  在眾多上市醫藥股當中,就屬濟民製藥“特立獨行”,用股價的十連跌停的方式走進2021年,令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不僅如此,還“連帶”幾家公司損失慘重,其中也包括蘇州中來光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原本大家都還在疑惑,濟民製藥這“十連跌”從何而來?直到中來股份發佈公告後,才揭曉謎底。

  一系列的操作,市場對濟民製藥“莊股”的質疑已經鋪天蓋地。還因為“報喜不報憂”而收到證監會的警示函,日後公司將如何在信息披露這塊進行管控?對於公司股價如此狀況,又如何看待?就相關問題,《投資者網》聯繫濟民製藥,未得到隻言片語的答覆。

  醫藥大熊股帶來“連帶反應”

  濟民製藥是一家以大輸液、醫療服務及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主營業務的公司,於2015年在上交所掛牌上市。

  從2020年12月16日開始,連續十個跌停板。至今年1月27日,濟民製藥的跌幅高達82.22%,位居醫藥板塊前十大“熊股”。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2020年濟民製藥的第二次股價閃崩。上一次發生在2020年的6月份,當時連續三四個跌停板。之後,6月17日濟民製藥發佈一則公告市場上有人利用微信羣、QQ羣及直播間向股民推薦買入濟民製藥股票。雖然經公司自查後,沒有發現公司相關人員策劃、參與該事件,但股價沒有絲毫起色。

  而這一次,即使濟民製藥在閃崩期間發佈了一則利好消息,即全資子公司聚民生物科技與美國RTI簽署了總金額約為5.4億元的合作,可依然阻擋不了股價下跌勢頭。

  即便是利好也拯救不了股價閃崩,濟民製藥到底是怎麼了?正值投資者們疑惑之際,濟民製藥不僅自己“跌跌不停”,還牽連了其他上市公司,這從中來股份的公告可知曉一二。

  今年1月10日晚間,中來股份披露2020年度業績預告,2020年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52.71%—62.99%,而其前三季度尚盈利2.63億元,同比增長約15.7%。此次業績出現較大幅度變動的重要原因,竟是公司購買的私募理財遭遇爆倉風險。

  中來股份稱,1月4日晚間,公司獲取了最新一期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基金資產淨值報告,顯示上述私募基金淨值出現了鉅額虧損,其主要原因就是重倉了濟民製藥。

  “莊股”操作風格遭質疑

  2020年6月第一次閃崩後,市場對濟民製藥“莊股”的質疑已經鋪天蓋地。

  所謂“莊股”指股價漲跌或成交量被莊家有意控制的股票。莊家通過增持或減持手中籌碼,不斷洗盤震倉,來達到吸籌目的,然後擇機拉高股價,吸引散户追高,達到出貨目的,並從中獲利。

  A股莊股特徵明顯的個股,其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小盤股。因為小盤股的流通市值小,對資金的要求也不高。無論是之前的仁東控股,還是現在的濟民製藥,皆是如此。仁東控股的市值僅為47億,濟民製藥的市值才31億。

  覆盤濟民製藥近兩年以來的股價走勢發現,其存在着“莊股”特點——股價暴漲暴跌和逆市而動。濟民製藥的股價,兩年前忽然走高,然後再慢慢跌,其股價走勢特立獨行,基本不受大盤的影響。

  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異常的股東户數,將籌碼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具體來看,根據Wind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末,濟民製藥股東户數1.91萬户,在連續六個季度的籌碼集中後,其股東户數在2019年底已降至僅4336户,是一年半之前的23%。户均持股數量也由1.68萬股上升至7.38萬股。

  而前十名股東持股數量穩穩保持在66%左右,這更意味着剩餘股份比所呈現的更為集中。

  再到了2020年期間,濟民製藥股東户數變化更是大起大落。先是由一季度末的5904户上升至二季度末的15295户,股東户數大增約1.6倍。到三季度末,濟民製藥股東户數又下降至9272户,降幅40%。

  到底誰才是濟民製藥的“莊家”?這個有待監管部門去查實。

  增收不增利與頻繁收購

  濟民製藥自2015年上市以來,業績一直都不突出,常年陷入“增收難增利”的局面。具體來看,上市當年公司的營業收入為4.49億元,同比下降8.13%;扣非淨利潤為0.49億元,同比下降4.8%。

  而2016年至2019年期間,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5億元、6.03億元、6.98億元和7.71億元,同比增長0.4%、33.86%、15.75%和10.53%;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39億元、0.52億元、虧損1億元和虧損0.04億元,同比下降20.57%、增長33.26%、下降293.15%和增長96.32%。

  到了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營業收入為6.05億元,同比增長4.65%;扣非歸母淨利潤為0.42億元,同比增長28.21%。

  由此可見,濟民製藥這些年以來的營收和淨利潤波動較大。

  細究發現,濟民製藥從上市之後,便開始致力於頻繁收購民營醫院,拓展醫療服務領域,但最關鍵的是效果並不樂觀。

  根據Wind數據顯示,2015年濟民製藥出資5100萬元收購博鰲中整51%股權;2016年,完成對LINEAR公司100%股權收購,交易價格為498.75萬歐元;2017年耗資3.44億元收購鄂州二醫院有限公司;2018年花費1.15億元收購鄆城新友誼醫院有限公司和耗資1.26億元收購白水濟民醫院60%股權。

  不僅如此,濟民製藥收購的這些醫院還給其添了不少麻煩。濟民醫院未將鄂州二醫院20%股權過户給濟民製藥,並且濟民製藥還被起訴。2020年濟民製藥還募資約3.2億用於鄂州二醫院新建工程項目。

  儘管濟民製藥收購這些民營醫院數量不少,可多數公司卻未能達到預期的業績承諾。就比如,濟民製藥在收購鄆城新友誼醫院之後,交易對方承諾,2019年和2020年的淨利潤為1147.5萬元、1318.35萬元。可實際上,2019年的淨利潤為425.86萬元,甚至不到承諾數的一半。未來,濟民製藥如何多措並舉改變現有局面?《投資者網》將持續關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19 字。

轉載請註明: 濟民製藥十連跌停成跨年“大熊股” 頻繁收購卻增收不增利“莊股”現原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