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淨
現階段,我國經濟是處於通縮狀態,還是通脹狀態?之前,爭論不休;現在,答案有了!
10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9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8%.
9月以前,4月到8月的CPI同比數據分別是2.1%,2.1%,2.5%,2.7%,2.5%.
CPI數據連續6個月保持在2.0%~3.0%區間。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
説明,我國現階段處於温和通脹狀態,經濟趨於穩定!
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的簡稱,CPI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商品和服務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
意思是,CPI是根據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換句話説,CPI往往是市場經濟活動與政府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數據背後反映了一個國家經濟的温度。
如果,CPI數據過高,則往往暗示經濟過熱,放任不管的話,有惡性通脹的風險。
比如,20世紀70年代,美國石油危機時期,通脹一度飆升至10%以上,最高時CPI數據為13.58%.
結果是,物價飛漲,石油價格從3.01美元/桶,飆升至42美元/桶。
貨幣貶值,美元指數從高點120以上,下跌至低點85以下。
人們都擔心明天物價會更高,爭相提前消費,從而,使得物價進一步呈現螺旋式上升。
又比如,2020年後,美國面對疫情,不做長遠規劃,貿然超發貨幣,甚至直升機撒錢,人人有份,導致流動性氾濫。
美國通脹指數更是創下40年來新高,美聯儲不得不連續加息,全球金融市場也是風聲鶴唳。
美聯儲一邊要控制通脹,另一邊又要引導經濟軟着陸,典型的“既要、又要”。
拜登政府更是不惜一切代價,全球搞事,遊走在危險邊緣。從而導致,“我們的美元,你們的麻煩”!(如圖所示,自行體會!)
數據來源:網絡,侵刪
相反,CPI數據過低,則又往往暗示經濟過冷;漠不關心的話,則有惡性通縮的風險。
比如,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進入大蕭條,大家不敢消費,企業商品滯銷。
結果是,企業無法持續經營,相繼倒閉,最多時,8萬多家企業破產;失業人員增多,最多時,美國出現了1600萬無業遊民。迫於壓力,美國也有5000多家銀行宣佈倒閉!
再後來,美國經濟深度蕭條,波及整個歐洲大陸,比如英國、法國、德國。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經濟蕭條時期,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不但沒有受到嚴重影響,反而還順利完成五年計劃。
又比如,2020年,全球疫情期間,經濟活動停滯:中國CPI罕見破“零”,數據為“-0.5%”;同樣,美國CPI數據也跌至低位區間,數據為“0.1%”。
一時間,全球陷入通縮擔憂,石油價格更是破天荒的出現了有史以來的的負油價。
原因在於,石油生產商仍然在生產石油,但是,市場根本沒有消費需求。石油塞滿了全球所有可以儲存的庫存,仍然賣不出,只能倒貼處理。
就好比,你買了新家電,但是家裏的舊家電還在佔着位置,二手賣不出,只好出錢給收廢品的幫忙帶走。
因此,經濟不需要太熱,也不需要太冷,温度適中,最健康!
眾所周知,温和的通貨膨脹能夠對經濟發展起積極推動作用。問題是,這個温和通脹的標準是多少呢?
我們從美國、日本、中國三個國家嘗試找出具有代表意義的答案。
首先,看下美國:
近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傑克遜霍爾央行年會上表示,美聯儲的通脹目標是2%;並且,希望通脹在一段時間內“平均”增長2%.
當下,美聯儲反覆強調要加息,要控制通脹。
意思就是,美聯儲要加息,一直加到通脹回落到2%以內,並且持續一段時間才會結束。
對於美聯儲來説,就目前情況而言,至於加息到4%也好,5%也罷,都不重要。
只要,通脹不回落到2%,就繼續提升加息目標!
然後,看下日本:
我們一直説,日本失去的20年,乃至失去的30年。
這個“失去”的意思就是日本的CPI長期在1%以下,甚至CPI數據階段性在0%以下;導致,日本經濟低迷、通縮的意思。
2022年8月,日本通脹數據CPI為“3.0%”;2021年8月,日本通脹數據CPI為“-0.4%”。
一年時間,日本CPI數據上漲3.4%,從負數到正數;一年時間,日本經濟從“失去”,到“健康”,馬上奔“過熱”。
日本央行,面對1991年來最強勁的通脹數據(剔除銷售税上調的影響),面對通脹率遠高於2%的目標,居然繼續實施貨幣刺激措施;
日本央行解釋到,當下的通脹只是暫時的,後續難以持續。
這句話非常熟悉!
因為,一年前,美國CPI超過3%時,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及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均在不同場合公開表示:美國的通脹是暫時的。
現在,美聯儲卻要火力全開,狠了勁兒的鷹派加息!
數據來源:wind
另外,日本央行企圖打破“資本自由流動、匯率穩定、貨幣獨立性”蒙代爾不可能三角。
9月22日,日本央行罕見入市干預日本外匯市場,日元當天從145.89一路升值至140.35,隨後收盤在142.37。
然而,截至10月15日,日元再次大幅貶值,收盤價格為148.86,創下32年來新低。
目前看,日本央行干預外匯市場失敗,日元本輪貶值44%左右。
最後,看下中國:
2022年8月,央行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表示,預計今年物價漲幅仍將運行在合理區間,有望實現全年CPI平均漲幅在3%左右的預期目標。
因此,根據歷史經驗,及各國國情不同;温和通脹的標準一般認為是2.0%~3.0%左右。
接下來,需要面對的問題是,中國通脹是否會穩定在2%~3%區間彈性波動?
從“向上突破3%”和“向下跌破2%”兩個方向進行分析。
首先,看會不會長時間向上突破3%?
看一組具體數據,
國家統計局數據,9月份,食品煙酒類價格同比上漲6.3%,影響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約1.73個百分點。
食品中,畜肉類價格上漲16.0%,影響CPI上漲約0.50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上漲36.0%,影響CPI上漲約0.45個百分點;
鮮果價格上漲17.8%,影響CPI上漲約0.31個百分點;
鮮菜價格上漲12.1%,影響CPI上漲約0.25個百分點;
蛋類價格上漲7.3%,影響CPI上漲約0.05個百分點;
糧食價格上漲3.6%,影響CPI上漲約0.06個百分點;
水產品價格上漲2.8%,影響CPI上漲約0.06個百分點。
其他七大類價格同比均上漲。其中,交通通信、其他用品及服務、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分別上漲4.5%、1.6%和1.4%,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價格分別上漲1.2%和0.7%,衣着、居住價格分別上漲0.5%和0.3%。
結論是,豬肉價格上漲36.0%,影響CPI上漲約0.45個百分點,對本次CPI上漲影響最大;其它的因子對通脹有影響,但是都沒有豬肉影響大。
數據來源:wind
因此,抓住主要矛盾,着重分析豬肉價格,對理解通脹的波動有事半功倍效果。
對於豬肉價格,國內外兩個方面進行簡述:
1.國內方面:豬肉消費在傳統節假日前後,需求往往會有季節性回升;加之,部分養殖户壓欄惜售,看漲預期下供應有所收緊,豬肉價格出現上漲。
對此,國家已有成熟調控經驗,年內已經組織4批中央儲備豬肉投放,近期也即將進行第5批中央豬肉儲備投放。
並且,發改委專家建議養殖場(户)合理安排生產經營決策,把握好出欄節奏、順勢出欄育肥生豬,不盲目壓欄惜售,不盲目開展二次育肥,防範市場價格波動風險。
這場面,很熟悉!上市公司中有一家養殖企業在豬價高位時,沒有把握好出欄節奏,隨後,豬價下跌時,因為大額虧損,對代養户進行斷料,導致養殖場出現“豬吃豬”的慘象。
國家出手調控豬肉價格後,豬肉價格在9月中下旬漲勢有所趨緩,全月平均上漲5.4%.
2.國外方面:國外通脹居高不下,大豆、玉米價格高位;同時,美國豬肉價格也攀升至歷史高位區間。
美國部分地區豬肉價格高達100美分/磅以上,按照1美分/磅=22.0462美元/噸,1美元=7.2人民幣,進口關税為12%計算,摺合人民幣17.77元/公斤。
數據來源:wind
另外,疫情後,進口冷鏈食品的檢測增加了核酸、消殺等環節,通關時間比疫情前要長。加之,海運費仍然高企,成本居高不下,進口豬肉在中國市場上的價格優勢並不明顯。
對此,國家也有經驗,完全可以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豬肉進口税率,有利於合理利用國際市場保障國內豬肉供應、穩定豬價。
因此,我們認為豬肉價格難以持續大幅上漲,國內通脹難以進入持續過熱狀態。
再看,會不會長時間向下跌破2%?
美國的股市,中國的房市。
美國有沒有風險,就看股市有沒有大的風險;
中國有沒有風險,就着重看房地產有沒有大的風險。
今年3月,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曾表示,“房地產泡沫化金融化勢頭得到根本扭轉”;
9月,央行年內三次調低5年期LPR之後,7年來首次下調下調首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0.15個百分點,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別調整為2.6%和3.1%;
10月,財政部發文:嚴禁舉債儲備土地,不得以國企購地等方式虛增土地出讓收入。
這説明了什麼?
説明了中國房地產積累的風險得到有效釋放,説明房地產剩下風險也正在逐步有序地化解。
此外,房地產之外的風險也在防範和化解之中:
比如,曾經的世界500強企業,渤海鋼鐵債務重組;
比如,曾經的世界500強企業,海航集團破產重整;
比如,曾經的“明天系”金融機構,包商銀行被央行果斷接管。
一路走來,中國經濟始終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不斷“拆彈排雷”;最終,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中國經濟弱復甦的韌性越來越強,弱復甦的基礎也越來越夯實。
因此,我們認為中國的通脹難以持續向下跌破2%。
總結一下:
穩住了豬價,也就控制經濟了向上的過熱;穩住了房價,也就托住了經濟向下的過冷。
換句話説,我們保就業,促銷費,拉需求等就有了政策的空間。
現在,我們的情況是什麼?
豬價穩,房價穩;
中國連續6個月CPI處於2.0%~3.0%區間;
我們處於温和通脹區間,經濟弱復甦顯現。
現階段,中國進入通縮言論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