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郭子碩
中國持續成為全球投資熱土。2021年,中國吸收外資首次突破1萬億元。
外資機構如何在中國市場獲得穩定收益?國際金融公司(IFC)或是一個典型案例。IFC是世界銀行集團下屬機構,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專注於新興市場私營部門發展的國際開發機構。即使全球經濟發展放緩,IFC的運營成績也依然優秀。年報數據顯示,2020年6月末至2021年6月末,IFC實現淨收入42.09億美元,而上一財年IFC還淨虧損16.72億美元。
中國是IFC投資總額第二多的國家,佔全球總額的7.40%。進入中國以來,IFC共投資項目337個,覆蓋領域包括金融、汽車、農林、採礦等。它主要是提供貸款、股權投資和諮詢服務。
“一直以來,我們認為秉具包容性和可持續性的金融市場對於扶貧減困和促進就業有重大意義。” IFC回覆時代週報記者稱,IFC強調幫助中國應對發展挑戰,尤其是向環境更可持續的增長模式轉型和減少落後地區的不平等。
這些投資也為IFC帶來豐厚回報。“IFC不是慈善機構,贏利是我們的目標。”IFC原執行副總裁彼得·沃奇曾表示,IFC在華投資之路,簡單概述就是順應中國發展潮流,幫助在華企業發展,順便找到那隻“風口上的豬”。
敲開銀行大門
IFC是較早進入中國金融業的外資機構。
作為世界銀行集團的下屬機構,IFC在國務院特批下入股上海銀行。1999年,上海銀行與IFC簽訂協議,IFC以2.12億元認購上海銀行增資擴股的1億股股份,持股比例5%。這一投資開闢了我國商業銀行引入境外投資者的先河。
2001年,中國加入WTO。央行在當年12月宣佈逐步取消對外資銀行外幣業務、人民幣業務、營業許可等方面的限制。此後,IFC在上海銀行的持股比例增至7%。
也是在這一年,IFC計劃入股民生銀行。此前並沒有外資進入民營銀行的先例,計劃在兩年後有了結果。2003年,原銀監會發布《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中資銀行可以引入合格的境外戰略投資者。
2003年5月,東方集團(600811.SH)發佈公告,將公司所持民生銀行約4098.79萬股股份轉讓給IFC。次年,IFC以2312.88萬美元(約1.91億元人民幣)受讓民生銀行5604.39萬股。
2004年至2005年,興業銀行、華夏銀行、北京銀行等國內主要股份制及城商行引入戰略投資者,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國有大型銀行也迎來外資股東。IFC是其中主力軍。2004年,IFC聯合加拿大豐業銀行入股西安市商業銀行(現“西安銀行”)。2005年,IFC聯手荷蘭ING入股北京銀行24.9%,IFC持股5%。
IFC在銀行的投資,範圍廣泛,既有上海銀行、西安銀行、北京銀行等城商行,也有杭州聯合銀行和天津濱海農村商業銀行等農商行,同時也投資了民生銀行、興業銀行等股份行以及以郵儲銀行為代表的國有大行。
IFC投資銀行收益頗豐。以原南京市商業銀行(現南京銀行)為例,2001年IFC耗資270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2.23億元)認購該銀行15%的股份,共1.81億股,摺合每股約人民幣1.23元。而IFC轉讓部分原南京市商業銀行股權時,每股作價3.04元。按照相關媒體報道,IFC向巴黎銀行轉讓10%股份,約合3.67億人民幣。通過交易IFC獲得的淨收益高達2.18億元,且IFC仍留有原南京市商業銀行5%的股權。
這只是IFC運籌帷幄中的出彩一筆。據相關媒體報道,自1999年首筆上海銀行股權投資以來,興業銀行、南京銀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相繼上市,IFC獲得了近10倍浮盈。
IFC原中蒙區首席代表葉邁克(Michael Ipson)在接受相關媒體採訪時表示,IFC在投資之前會做精確的財務分析,確保有合理的經濟回報,絕對不會在沒有商業成功可能性的情況下進行投資。但相比一般的私人股權基金,IFC願意承擔更多的風險,也願意等更長的時間。
截至2021年6月末,IFC在華累計投資337個項目,總投資額接近147.52億美元,其中125.24億美元為自有資金,22.28億美元為貸款和擔保參與資金。
掘金醫藥
近年,IFC投資開始向醫藥行業傾斜。官網顯示,2019年至今,IFC在華公開投資項目共28個,其中醫藥項目便佔據8席。
時代週報記者留意到,IFC投資項目皆為A股和H股市場流通的醫藥板塊上市公司,包括藍帆醫療(002382.SZ)、魚躍醫療(002223.SZ)、老百姓(603883.SH)、九州通(600998.SH)、威高股份(01066.HK)、迪安診斷(300244.SZ),以及復星醫藥(600196.SH;02196.HK)。
IFC為上述醫藥公司均提供了長期低息貸款。2021年3月,藍帆醫療與IFC同簽署長期貸款協議,IFC將向藍帆醫療提供首期金額5000萬歐元、期限長達7年期的私營部門貸款,用於支持藍帆醫療丁腈手套的產能建設,以幫助縮小新冠疫情造成的全球範圍內健康防護手套產品的供應缺口。
2006年以來,IFC向復星醫藥提供過多筆長期貸款。
2006年, 復星醫藥獲得IFC總額3.2億元人民幣、為期7年的貸款支持。貸款來源於IFC啓動發行的第二期熊貓債券。此前復星醫藥2006年報顯示,利率為6.3337%,隨後幾年利率下調。2013年復星醫藥年報顯示,這筆貸款約定利率下降超過1%,利率為5.28%。
2012年,復星醫藥再度獲得IFC超過4700萬美元貸款(約合人民幣3億元)5年期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IFC將斥資2500萬美元對復星醫藥進行股權投資。復星醫藥在H股招股書中將IFC定義為“基石投資者”。
IFC按發售價認購2500萬美元(約港幣1.938億元 )可購買的H股。以發售價11.80港元測算,IFC共認購1642.35萬股股份。時代週報記者留意到,在IFC官網,復星醫藥這一項目的狀態仍是“持續中”。IFC回覆時代週報記者稱,至今仍為該公司的少數股東。如IFC持股數量未有變動,以3月28日港股收盤價36.30港元計算,該部分持股市值近5.96億港幣(約合7615.71萬美元)。
2021年,復星醫藥再次獲得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4億元)貸款,用於mRNA新冠疫苗供應鏈及產能的升級,以及新冠檢測試劑的產能升級。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IFC為貸款方。IFC提供了2億美元貸款,期限最長為七年。
IFC不僅以股權投資支持復星。2013年,復星國際(00656.HK)和IFC在港合資成立的鼎睿再保險公司開業,復星國際和IFC分別持股85.1%和14.9%。
世界銀行集團行長戴維·馬爾帕斯在IFC2021年度報告指出,“世界銀行已擴大了用於新冠疫苗的融資,將在兩年時間提供200億美元。僅在2021財年,我們就為53個國家承諾了44億美元。”
IFC中長期的投資戰略仍會向醫藥板塊傾斜。IFC表示,IFC通過幫助欠發達地區居民更好地獲得藥品和醫療服務,實現世行集團在中國減少落後地區的不平等這一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