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華國際時評)風雨洗禮更顯中國“經濟之海”廣袤深邃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財經

  新華社北京9月4日電題:風雨洗禮更顯中國“經濟之海”廣袤深邃

  新華社記者樊宇

  繼雲上廣交會之後,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4日在北京開幕。中國廣袤的“經濟之海”再度以容納百川的胸襟擁抱世界,為新冠疫情衝擊下的全球經濟搭建合作共贏的平台。此舉順應國際社會謀求發展、擴大合作的共同訴求,展現了中國經濟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活力與韌勁。

  本屆服貿會的召開正逢中國經濟在遭遇疫情衝擊後觸底反彈的重要節點。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連續6個月站上榮枯線,到非製造業PMI升至2018年初以來最高,再到人民幣匯率穩步走強……一系列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復甦正加快蓄能,以遠超預期的復甦速度,為疫情肆虐下黯淡的全球經濟圖景增添一道亮色。

  各種積極跡象都在表明,中國經濟在經歷疫情風暴之後正返回穩定增長的常態。此時舉辦的服貿會無疑向世界傳遞了一個清晰的信號:在全球經濟衰退、發達經濟體普遍負增長的背景下,無懼風雨的中國“經濟之海”將堅定地擴大開放,為後疫情時期全球經濟合作創造更多新機遇,為全球經濟整體復甦注入更多新動力。

  中國經濟大海之壯闊,首在其規模。中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中國擁有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齊全多元的產業門類,有14億人口的大市場,超過4億的中等收入羣體,8億多網民,1億多個市場主體,這些數以億計的資源和空間,構成中國的重要優勢和抵禦衝擊、保持經濟韌性的堅實力量。不僅如此,作為疫情衝擊下率先復甦的經濟體,中國政府在綜合運用政策工具實現經濟快速復甦方面體現了高超的治理能力,得到了全球投資者的高度認可。

  中國經濟大海的廣袤,為全球企業帶來回旋空間。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連續多年超過30%。中國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成為全球產業鏈穩定運行的基石。中國率先復產復工,在華企業的生產和銷售也隨之企穩。陸續公佈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萬豪酒店、特斯拉汽車公司、星巴克咖啡連鎖店等一些國際知名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有效對沖了它們在其他地區的業務損失。中國的股市、債市規模均居全球第二位,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平衡風險和利益的優選。

  中國經濟大海之深邃,為全球經濟注入沉穩定力。暴風驟雨可能短期內打破海面平靜,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風雨洗禮後的中國發展有望更加強健。受中國需求提振,德國出口連續兩個月增長,中國的基礎設施等公共投資帶動日本對華出口明顯回升。隨着“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中歐班列在疫情逆風中跑出加速度,今年上半年開行數量同比大增36%。《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報道説,隨着中國國內需求提升,中國製造業近期以近十年最快的速度增長,使得疫情對亞洲製造業的衝擊得到緩解,增加了地區經濟穩步復甦的希望。

  中國經濟大海之包容,在其開放胸襟。前有廣交會、現有服貿會,還有11月舉行的進博會,面對複雜嚴峻形勢,中國推進改革開放的步伐繼續向前。中國領導人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海外觀察人士看來,中國正在修煉好“內功”的基礎上,自信地開展高水平對外開放,成為國際自由貿易最堅定和最有力的維護者之一。《南華早報》認為,中國憑藉開放與合作,將貿易伙伴吸引到自己供給鏈半徑內,未來以中國為中心的生產網絡將不斷強化,亞洲經濟一體化進程將得以加速。

  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是明智之舉。”美國國際問題專家、《全球策略信息》雜誌社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這樣評價。戰風浪、納百川,中國“經濟之海”定將持續為世界經濟帶來穩定力量和澎湃動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