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千億美元基金,橋水達利歐如何與聰明人共事?

管理千億美元基金,橋水達利歐如何與聰明人共事?

來源丨創業邦(ID:ichuangyebang)

作者丨信陵

編輯丨及軼嶸

10月4日,橋水基金(Bridgewater)創始人瑞·達利歐(Ray Dalio)將控制權移交董事會。

這是金融業的大新聞。橋水是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據公開資料,截至6月基金管理規模1,264億美元。(相對於用支付寶就能買的公募基金,對沖基金可理解為是偏二級市場的私募基金)。

基金傳承是老大難問題。基金管理人沒有退休年齡,但最終都需要人接棒。

早在2010年,達利歐就宣佈了過渡計劃,讓年輕一代接班,當時他認為兩年就能完成。但直至今日,73歲的達利歐才算如願,放棄聯席CIO(首席投資官),交出了投票權。

金融投資業,人才濟濟,競爭慘烈。要想在產品/服務高度同質化的行業裏勝出,尋找並留住出類拔萃之輩,必定是管理者的首要挑戰之一。

過去的五年裏,達利歐一氣出版了三本書,在中國影響最大的是《原則》(Principles: Life & Work),中文版2018年1月首次發行,金融投資圈幾乎人手一冊。2020年8月的數據,大陸市場銷售170萬多冊,超過美國(含電子版)的二倍。

管理千億美元基金,橋水達利歐如何與聰明人共事?

在這本厚達550頁的暢銷書裏,《原則》記錄了達利歐自己40多年的人生、投資和管理之道。其中,關於用人的思考佔據了重要位置。

如何招聘聰明人?

達利歐認為,所有事情的背後是人的力量。多數情況下,一件事的成因就是那些具有特色素質、並以特殊方式工作的人羣。改變人就會改變事情的進展。因此,一家公司,如果把創造者換成非創造者,公司也就停止了創造。

但同時,達利歐有一個信念:多數人不會隨歲月有太大變化。尤其不能指望一個人短短一兩年就能吸取教訓,做出改變。他的建議是,管理者最好假定他們不會改變。尤其是價值觀,改變絕無可能。

我認識的一位國內投資大佬A也有類似觀點。他説:事情其實都差不多,就是看誰去做。人一開始沒對,後面也改不了,People Never Change(意思是人性難改)。

也正是基於此,達利歐在招聘時非常嚴格,有自己的一套邏輯。

比如,他認為一個組織需要不同類型的人才,但人性使然,老闆往往容易選擇與自己相似的人。所以,公司需要一個面試團隊,老闆不能一言堂,才能確保找到多樣化的人才。

達利歐眼中的人才是啥樣?

一是要能提出很多好問題,二是要能客觀認識自己。

做投資必須是聰明人。達利歐相信,聰明人總能提出最有思想的問題,而未必是凡事都有答案。他説,“與好答案相比,好問題是表明未來成功更好的一個指標”。

同時,聰明人有個通病,就是自以為是,達利歐説,再聰明的人,如果看不到或是不承認自己的缺點,再聰明也不會在這個行業成功。

“股神”巴菲特也有類似的認知,比如“能力圈”的概念。巴菲特認為,投資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堅守自己的能力圈,“不懂不投”,隱含的意思是人人都有盲區,要有自知之明。

國內著名的投資人如張磊和李錄,認為投資者最核心的素養是Intellectual honesty,可以譯為“求真”,也是差不多的意思。“求真”,要求一個人在面對自己內心時要誠實,不要自己騙自己。古話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另外,達利歐還有一個獨門絕技,就是讓求職者知道工作的陰暗面。在面試環節,老闆就告知求職者真實情況,尤其是壞消息,以及最困難的挑戰,這種做法似乎不多見,但達里歐認為是一種有效的“壓力測試。”

前面提到的那位大佬A也認同這個做法。他説:聰明人入職幾天就知道工作會有多難。與其這樣,不如早説。有人因此知難而退,也降低了招聘成本。

如何管理聰明人?

達里歐特別重視二點:

1.準確反饋

反饋務求準確,不做好好先生。他稱之為“嚴厲的愛”。他説,評估和反饋要考慮的是準確度,不要考慮後果。“招聘多嚴,評估就要多嚴。歸根結底,準確和善意是一回事。”

另外,他提到評估要儘量全面,記錄一個人的所有表現,但不要對某一點過度解讀。業績不好時,要分析究竟是技能不足,還是能力欠佳。(達里歐似乎認為技能可培訓,能力難提升)。

2.向教練學習

達里歐認為,管理者要向體育行業學習,樹立這樣的理念:僅靠一己之力,球隊無法取勝,但每個人都必須戰勝對手。“一個球隊,不同技能的人打不同的位置,只有每個位置都表現出色,才能完成任務。”

這個道理不難理解。但達里歐點到為止,沒有給出如何讓聰明人既放飛自我又精誠合作的例子。

這方面,我推薦大家讀NBA頂級教練菲爾·傑克遜的自傳《11枚戒指》。

傑克遜帶領公牛和湖人,一共拿了11次NBA總冠軍。他如何領導喬丹、科比和奧尼爾這樣球技和薪資都遠高於自己的超級巨星?

管理千億美元基金,橋水達利歐如何與聰明人共事?

傑克遜認為,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球隊沒有道理,事實上也做不到。他總是想培養出一種所有人都能擔當領導角色的環境,激發超級明星的自我管理意識。

他非常喜歡鈴木俊隆(一位久居美國的日本禪師)的話,“控制其他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們更多的空間,讓他們胡鬧,然後觀察他們。”

《11枚戒指》裏有非常多“禪師”傑克遜如何管理和凝聚天才球星的心得。比如,何時需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何時需要“讓子彈飛一會兒”,何時需要“無為而治”,看了非常過癮,能彌補《原則》的一些缺憾。

我的閲讀體驗

《原則》是達利歐的第一本著作,內容是他多年來在公司官網上的分享的整理,涉及人生經驗、投資哲學和企業管理智慧。但彙編這樣的“網文”,通常要涉及非常深度的編輯干預。

我是分幾次才讀完《原則》的。不是因為內容難懂,也不是翻譯問題(《原則》譯文十分流暢),是因為內容和表述重複較多,磕磕絆絆,思維的列車時常出軌,沒辦法一氣把書讀完。

前面説到,中文版甫一面世就風靡金融投資圈,有的機構還專門組織員工學習。我問一位投資人:閲讀是個人的事,為啥要集中學習?答:書寫得有點囉嗦,集中起來劃劃重點,大家省點時間。

我當時心裏有個疑問:出版商是大名鼎鼎的Simon& Schuster,除了把作者提到的300多條原則做了概要和列表,為啥其餘部分看不到編輯含量?

直到最終讀完全書,我在“致謝”部分找到了答案。

達利歐寫到,最初是出版社的執行主編Jofie Ferrari-Adler讀了網絡版《原則》,認為有出版紙質圖書的價值,並向他引薦了出版社總裁Jon Karp。

兩人一見面,總裁竟然説,他希望這本書讓達利歐更滿意,而不是出版社。達利歐顯然很受用。他在致謝中説:“在總裁的幫助下,這如今得以成為現實。

我猜想,會不會是作者太有錢有勢(《時代》和《福布斯》名人榜單常客),讓出版社放棄了自己的編輯原則?

吐槽了英文版出版商,再給中文版出版社提個小建議。

關於關鍵詞的翻譯。按照翻譯行業的約定,關鍵的術語,如果沒有約定俗稱的譯法,需要靠上下文理解的,首次出現時需要附上原文。

比如,達利歐把他的上百條工作原則總結為兩個單詞,idea meritocracy。這個最關鍵的術語,直譯可以是“想法精英主義”。意思是,一羣精英共事,誰的想法最好,公司就應該聽誰的。不能誰官大聽誰的,也不能靠民主投票,聽多數人的。

因此,這個術語可以理解為“好觀點至上”,中文版譯成“創意擇優”,相當不錯。但如果編輯能在首次出現時附上原文,應該能幫助那些有語言能力的讀者更好的理解。

這樣的例子,書裏還有少量幾處。不知道再版時,出版社是否能考慮?

最後給中信出版集團做個廣告。

管理千億美元基金,橋水達利歐如何與聰明人共事?

達利歐五年出了三本書:《原則》、《債務危機》和《原則2: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本本精彩。《原則》講的是個人和企業,《債務危機》談的是金融行業,《原則2》討論的則是國家,它的興衰週期。

身處大變局時代,我們需要達利歐這樣的智者的聲音。

本文為創業邦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創業邦將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如需轉載或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10 字。

轉載請註明: 管理千億美元基金,橋水達利歐如何與聰明人共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