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前三季度銀行業罰單透視:累計罰沒超13億,貸款、內控缺失依舊是“重災區”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財經

在防風險基調下,銀行業金融監管力度始終以“嚴”字當頭。10月9日,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2022年前三季度,包括銀保監會機關、銀保監局本級、銀保監分局本級在內的各級銀保監繫統對銀行業機構共開出1834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高達約13.26億元。在上千張罰單中,信貸作為銀行的核心業務,相關違規行為依舊是監管處罰的重點,還有部分罰單指向銀行機構銷售虛假理財、理財產品底層數據出錯、信用卡審批不審慎等行為。

前三季度銀行業被罰逾13億元

前三季度,監管對銀行業的違法違規行為依舊採取嚴監管態勢。10月9日,北京商報記者根據銀保監會官網公佈的行政處罰信息統計發現,2022年前三季度(罰單統計以公佈時間為準)銀保監會機關、銀保監局本級、銀保監分局本級在內的各級銀保監繫統對銀行業機構共開出1834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高達約13.26億元。

從罰單數量來看,今年一季度銀保監繫統共向銀行業各類機構開出的罰單數量最多,處罰金額也最高,彼時共有634張罰單劍指銀行業違規亂象,累計罰沒金額高達約6.47億元,其中,銀保監會機關處罰約2.41億元,銀保監局本級處罰約2.02億元,銀保監分局本級處罰約2.04億元。

二季度,在強監管影響下銀行業的違規行為有所減少,隨之罰單數量和金額也有所下降。二季度,銀保監繫統共向銀行業各類機構開出606張罰單,累計罰沒金額約為3.47億元。具體來看,銀保監會機關處罰共計600萬元,銀保監局本級處罰金額約為1.58億元,銀保監分局本級處罰金額約為1.83億元。

時間來到三季度,“嚴”字不減也讓銀行業合規水平進一步得到提升,三季度銀保監繫統共向銀行業各類機構開出罰單594張,罰單數量進一步縮減,累計罰沒金額達到3.32億元,也相較二季度有所減少。

從處罰金額來看,2022年前三季度,監管共開出了超280張百萬級罰單,受罰主體涵蓋了政策性銀行、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農商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多類機構。處罰對象方面,監管也堅持落到實處雙線問責,在問責直接責任人的同時,也對管理不盡職、履職不到位的管理人員進行處罰。

未來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作為“三大攻堅戰”之首,金融監管從嚴、從緊的基調不會改變。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指出,行政處罰是銀保監會針對金融機構的日常監管手段,2022年至今處罰力度不減。目前,金融業經營壓力加大,不少業務面臨增長困境,互聯網存貸款、理財、信用卡等業務處在轉型過程中,導致業務合規層面出現漏洞,並且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相關問題也不斷顯現,從嚴監管、行政處罰的高壓態勢依然會持續。

信貸業務違規仍是“重災區”

信貸作為銀行的核心業務,相關違規行為依舊是監管處罰的重點。在今年前三季度銀保監會系統開具的1834張罰單中,涉及信貸業務違規的罰單就已超過半數。從具體的違規事由來看,主要涉及貸款“三查”不盡職、貸後管理不到位、違規發放貸款、貸款資金被挪用、貸款分類不準確等內容。

例如, 9月7日,晉商銀行晉城分行因貸款五級分類不準確,貸款減值準備計提不足、違規變相發放土地儲備貸款等違規案受到250萬元罰款處罰。

貸款業務違規也體現在業務辦理流程中,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山東蘭陵農商行、仙居富民村鎮銀行、商洛市商州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也在今年分別因信貸管理不到位、客户經理衝時點發放貸款、信貸資產分類不準確等違規問題分別被處以160萬元、140萬元、105萬元的罰款。

近年來,在“房住不炒”的總基調下,在信貸領域,監管加強了對涉房性貸款的處罰,嚴防信貸資金流入樓市、加強房地產開放貸款的監督,涉房性貸款罰單數量整體有所減少。不過,仍有部分銀行及分支機構屢禁不止,湖北仙桃農商行收到的235萬元罰單中涉及的違規事由就包括個人消費貸、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渤海銀行福州分行則因未按項目工程進度發放房地產開發貸款等被處以375萬元罰款。而福建海峽銀行福州五一支行也因房地產開發貸款貸前調查不盡職被處罰。

在於百程看來,涉房性貸款罰單數量前三季度整體有所減少與今年房地產市場不景氣有一定關係,房地產市場不活躍無論是合規還是違規資金流入房地產都會相應減少。而部分中小銀行仍存在個人消費貸、經營貸違規流入房地產、房地產開發貸款貸前調查不盡職等情況可能是因為在內控方面存在一定漏洞,監測手段不足,此外,也不排除部分銀行為了促進業績增長放鬆了對涉房性貸款的監控。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認為,貸後管理主要體現在資金套現、違規挪用甚至流向房地產市場等亂象,如果機構不持續加強風控,還有可能遭遇惡意騙貸等嚴重情形,給機構的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針對薄弱環節及早查漏補缺

梳理2022年前三季度罰單內容可以發現,除了較為常規的信貸業務違規之外,還有一些罰單內容主要針對銀行存在銷售虛假理財、理財產品底層數據出錯、信用卡審批不審慎、信用卡異常交易監測不到位等情況。

今年1月末,廣東銀保監局披露了一則行政處罰信息,廣州農商行因多項違規問題被罰100萬元,其中一條就為“對非保本同業理財產品出具保本保收益承諾”,在理財業務上“踩雷”的不止一家銀行,南洋商業銀行(中國)也因2020年部分理財產品未按規定進行信息披露被監管“點名”。

近年來,由於亂扣費、息費不明晰等問題,銀行信用卡業務屢遭客户投訴,監管在持續關注銀行內部存在的各類亂象風險的同時,也將目光落在了更為細化的信用卡業務流程方面。信用卡申請人資信調查流於形式、信用卡審批不審慎、信用卡異常交易監測不到位、信用卡髮卡操作不規範也是監管關注的重點。

在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看來,近年來監管部門加強了對“資管新規”轉型各類政策落地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對各大銀行和理財公司進行了現場和非現場檢查,所以罰單較多,後續隨着各類文件的過渡期逐漸結束,此類監督檢查的頻率和力度將繼續加強。從理財產品業務違規而言,監管重點將放在信息披露、關聯交易、消費者保護等領域。

在疫情的影響下,銀行經營面臨較大挑戰,如何在合規中展業也再次被市場討論。正如周毅欽所言,目前的經濟形勢對銀行的經營管理提出了諸多挑戰,在這種經營環境下,各種原先潛伏的風險勢必會逐漸曝光,因此,不管是從監管嚴查的外生性角度來説,還是金融機構管理不善的內生性角度來説,監管處罰的頻率和力度一定越來越強。

“銀行業機構應當從頂層制度進行完善,用好金融科技手段,強化客户的身份識別及具體的授信管理流程。”蘇筱芮進一步指出,同時,釐清各部門職責分工,將具體的責任落實到相關負責人。此外,機構還需要加強內控管理,針對薄弱環節及早查漏補缺,對內部出現的問題早發現、早處置,以合規為本推動機構經營健康、可持續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 李海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