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的A股,走的是什麼行情?
很顯然,典型的慢牛行情。雖然,很多人還活在熊市的思維中,“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也還有很多人還活在快牛的回憶中,但是“快牛一去不復返,A股卅載空悠悠”,你要學會認清現實。“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者,天下之公理也”。
But,慢牛行情下,不代表沒有快牛機會。除了大熊市之外,每年的A股,都有快牛機會,不管是過去的快牛行情,還是現在的慢牛行情,每年都有數倍漲幅的品種與標的。
因為人性貪婪,是個人就想賺快錢,不管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都是如此,沒人不想一夜暴富,能一年賺三倍,為何要三年賺一倍?
當大盤走慢牛後,賺快錢非常難,But,不是沒有這種機會,特別是A股沒有做空機制,幾乎每年都會有快牛的機會。因為大資金與散户一樣,他們也想賺快錢。
17年的大金融大消費,19年的豬雞芯片5G消費電子,20年的白酒疫苗免税新能源汽車光伏,21年前四月的化工資源碳中和醫美,不都是如此嗎?
那麼,如何從慢牛行情中,尋找快牛機會?
很簡單,從低位低估值的品種與標的中,尋找業績主升浪的大機會,這種品種與標的,最容易走出快牛,成為暴利機會。所有的大機會,都是低位低估值啓動,低位低估值是必要條件,而業績主升浪是充分條件。
因為“萬物皆週期”,任何行業與公司,都有生命週期,當它的業績出現主升浪時,估值也會急劇擴張,從而容易走出一年數倍的快牛機會。當業績主升浪過去之後,估值也會隨之收縮。
對於我等小散來説,每年只需要重倉吃上一個低位低估值、業績主升浪的大機會,就足夠了,高勝率高賠率。
這種品種或標的,每年可能都會有一批,那麼如何抉擇?
很簡單,要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要從幾個或一批品種裏面,先找出低位低估值業績主升浪的品種,再選出那個勝率與賠率最高的品種,低勝率或低賠率的都放棄,板塊容量太小的也放棄,只看高勝率高賠率的大類資產品種。等品種確定後,再配置勝率最高的那個標的,與賠率最高的那個標的,通常前者是板塊龍頭,後者是人氣龍頭。
Forexample:
18年底玩豬週期時,配牧與正;19年下半年玩芯片時,配韋和晶;20年玩新能源汽車時,配寧與天,玩光伏時,配隆與陽;21年初玩面板時,配京與小面板。
4月PMI環比大降0.8個百分點,已經低於了1月份的水平,今年經濟增速的峯值過去,加上海外疫情再次反覆,意味着今年流動性最緊的時期要過去了,“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即是此意。
不過,因為輸入型通脹壓力太大,貨幣政策只是不會更緊,但目前無法明顯放鬆,流動性的拐點,大概率還是要到三季度才會出現。5月延續橫盤震盪,6月中下旬,開啓新一輪指數行情,走完牛市3浪5,面板開啓第一個主升浪。
今年投資面板的人,與17年投資白酒的人類似,每天都非常的無聊,因為每天都不用看盤,你看或不看,沒有多大區別。
不管大盤是大漲,還是大跌,面板都是按自己的節奏在走,不管是龍頭京,還是二弟T三弟彩,都是如此。雖然很多人都意淫現在來主升浪,有些人也在吹主升浪,但沒有什麼用。很久以前就説過,想從面板身上賺快錢的人,是不可能賺到大錢的。
整個二季度,面板都將走趨勢性慢牛,即使有回調,調整幅度也會比較有限。6月中下旬,股價開始加速,逐步進入主升浪,時間週期一個月左右,任何股票的主升浪時間,基本都是一個月左右,別把醖釀的時間,算到主升浪裏面了,屬於典型的缺乏常識。
去覆盤下歷年就會發現,除了大熊市之外,每年的二三季度,上一年的主流品種,基本都會做一個大的B浪反彈,在絕大多數人都以為是新一輪的主升浪時,主力完成了尾貨的出清,構築一個技術上的大雙頭。
而當年新的主流品種,在二季度時都不會表現太扎眼,更不會在6月之前就做主升浪,太早就無法貫穿全年,就不會成為當年的主流品種。
其實有個很簡單的常識,6月之前就做了主升浪的品種,就可以把它從自選裏面剔除掉,因為後面不會再有大機會。
一季報之後,郭家隊從不少白馬裏面消失了,這是預期中的事,沒事奇怪的,春節前的那波行情,就是郭家隊在出白馬,而基金在高位接盤,很早之前就説過了。
除了茅五中寧等,已經成為了權重股的大白馬,郭家隊不會大幅減倉外,因為需要用它們來調控指數,其他過去幾年炒的白馬,郭家隊基本都會出掉,然後再去把基本面出現反轉、低位低估值、千億市值以上的行業寡頭公司,炒成市值5000億以上甚至萬億以上,讓它們成為指數新的權重。
過去幾年,創業板權重基本都被換了一遍;未來幾年,上證指數與深成指,也將換一遍權重,大消費與大科技裏面的寡頭公司,將逐步替換掉金融與傳統週期股。當三大指數都完成換血後,大盤就將突破6124創下歷史新高,往7500點甚至萬點去走,當然了,這需要數年的時間。
牛市的上半程,消費醫藥裏面的寡頭公司,先後都成為了新的權重;牛市的下半程,硬核科技裏面的寡頭公司,也將成為新的權重。而面板龍頭京,就將是下一個新的權重股。
對於任何股票來説,估值的提升是非常容易的事,講一個忽悠的故事,估值就會大幅提升;而難的是業績的提升,它需要時間的沉澱。那些還在低位低估值、市值千億左右的行業寡頭公司,特別是硬核科技公司,都是未來幾年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一旦它們的基本面完成脱胎換骨,就根容易被炒成新的核心資產,炒成新的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