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1月13日電(王逸飛)“超長待機”的“雙11”剛剛過去,但近兩日數以億計快件的持續運轉,還是讓人深刻感受着這場盛大消費的餘温。在不少人看來,疫情之後的“雙11”體現出了中國巨大的內需動力。
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史晉川。受訪者 供圖
圍繞新發展格局下的內需拉動問題,13日中新網記者採訪了經濟學家、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史晉川。他表示,從短期來看,以雙11為代表的新消費,以滿足現有需求為主,實現了內需拉動與潛力體現,對當下中國經濟具有正向作用。而從長期考慮,以新技術、新產品來開發新偏好、新需求,將是未來內需激活的關鍵。
今年,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和新冠疫情影響交織疊加的背景下,“雙11”的表現如何備受關注,其甚至也被視作中國經濟活力的“測温儀”。
最終的成績單好於許多人的預期。從主要電商平台的官方數據看,天貓雙11全球狂歡季實時成交額498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032億元,26%的增速近三年最高。京東11.11全球熱愛季累計下單金額超2715億元,較去年增長超32%,創造新紀錄。
史晉川認為,從同比數據看,電商平台實現了較為明顯的業績增長,這説明“雙11”從短期來看起到了挖掘內需潛力、促進消費的效果,對受疫情衝擊的中國經濟而言是一個積極信號。
但他也指出,“雙11”用大規模降價、促銷等挖掘出的內需潛力並非是可持續的,在推動未來的平滑消費再上一個台階方面,作用並不明顯。
目前,中國官方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史晉川表示,構建高質量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從內需激活的角度看,未來需要重視兩方面的提升。
“一方面要重視消費能力的提升,讓老百姓收入持續提升,其中重點要做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比重的提高,以及通過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產收入羣體規模來縮小收入差距這兩項工作。”史晉川説。
另一方面,是要重視需求、偏好的提高。其指出,首先是現有需求、偏好的挖掘和增強,即通過廣告、降價、促銷等傳統手段不斷增強老百姓的購買慾望。在此基礎上,未來更重要的是重視供給端的創新,通過新技術、新產品來開發和引領新偏好、新需求,以供給端刺激消費端。
在史晉川看來,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和構建高水平的“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一定要注重“供給創造需求”。“接下來,應該從頭做起,用創新引領新偏好和需求,既要實現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更要實現為‘主導’,這是未來的關鍵所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