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克瑤
市場經濟在發展,商業鬧劇不停歇。
自辦敲鐘儀式、佯裝港股上市,港交所卻“查無此司”。近期,廈門視奕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視奕科技)自導自演“港股上市”的鬧劇引起多方關注,也被廈門當地金融監管部門公開“打假”。這出鬧劇似乎告一段落,但仍有諸多細節值得深究。
首先,鬧劇演給誰看?
今年1月22日,視奕科技在廈門舉行“香港主板上市財富峯會”,現場參與人羣包含各大品牌商、合作伙伴等,到場觀眾人數近600人。其實,本次峯會召開之前,視奕科技已於2021年11月24日在廈門舉行了“香港資本市場簽約儀式”。
從簽約到“上市”,視奕科技只用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更神奇的是,視奕科技還是一家非常年輕的公司。天眼查顯示,視奕科技成立於2021年1月21日,註冊資本1000萬元。
公司成立一年左右就完成了“香港主板上市”的創舉,究竟是什麼樣的生意如此給力?根據視奕科技官網,該公司主打名為“眼波儀”的產品,並開發有多款型號,公司願景是“致力於成為眼部大健康產業創新電商平台服務商”。
如果去掉上市噱頭,再參照峯會舉行的時間點,兩次峯會更像是產品招商會,上市鬧劇大概率是視奕科技的商業營銷行為,用“上市”展現公司實力,打消意向簽約客户的顧慮。
其次,鬧劇為何屢禁不止?
從現有的公開資料來看,視奕科技的上市鬧劇,是一部播放了三集的連續劇。除了前文所處的頭尾兩集,中間一集於2021年12月14日在重慶“插播”,在視奕科技的這次重慶峯會中,儘管文字材料未出現“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字眼,但現場簽約照片已暴露公司“身份”。
值得注意的是,視奕科技鍾情於“財富”字樣,每次峯會名頭都是“XX財富峯會”,峯會內容則充滿電商、直播等新概念。通過上市噱頭與營銷新概念的結合,部分不明真相的老百姓,或許就此登上視奕科技產品推廣與銷售的大船,甚至被騙錢財。
羣眾對財富的嚮往、持續翻新的商業概念以及監管的缺位,導致類似視奕科技上市在內的市場鬧劇層出不窮,原始股、空氣幣等“牛鬼蛇神”曾先後登場,以市場鬧劇開始,以個人悲劇結束。
再次,誰會為鬧劇買單?
在資本市場上,常見的“碰瓷”鬧劇就是蹭熱點,什麼概念在當下市場火熱,個別上市公司就無意間透露與之對應的聯繫,當公司股價漲起來、需要公司正面披露時,公司則現身説法、撇清關係。
每逢資本市場出現概念炒作,總有部分股民按捺不住、跟風進場,幻想高位清盤、實現財富增值。然而,一旦進場者眾,難免有“被割韭菜者”。幾經折磨,受挫股民賬面資金不斷縮水,繼而黯然離場。
視奕科技的上市鬧劇,恐怕難逃類似戲碼。反問一下,如果視奕科技對自家產品有足夠信心,又何必虛構“香港主板上市”的假象?當意向客户受蠱惑成為客户,後期產品銷售又不及預期,個人投資因此“打水漂”,勢必成為鬧劇買單者。
近年來,資本市場重要性日益受到各地政府認可,全國多個地區出台上市獎勵政策。視奕科技頻頻打出上市旗號,也不排除其套取地方財政獎勵的可能。
最後,“打假”之後,誰來跟進?
所幸的是,視奕科技的上市鬧劇已被“叫停”。3月14日,廈門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官網公告,視奕科技目前未在港交所上市。
不過,當筆者看到該公告落款是廈門當地某區“上市工作辦公室”時,又產生新的疑問:視奕科技於去年11月就宣告上市,按照近幾年各地重視資本市場、重視上市公司的邏輯,為何當地相關部門沒有第一時間跟進把關視奕科技的經營情況?
資本市場具有公開、公平、公正的特點,向來以嚴肅性而著稱,如不是被媒體曝光,視奕科技的上市鬧劇能演到何時,細思極恐。
此外,到目前為止,視奕科技已召開多場招商大會,這其中有多少虛假宣傳?視奕科技的產品質量如何?有多少消費者權益被侵犯?鬧劇發生的背後,是否有悲劇發生?不難看出,在廈門當地金融監管部門“打假”之後,還需更多相關部門行動。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