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1月3日文章,原題:中國鐵路外交正全速前進? 中國“鐵路外交”的最新例子,是從東部製造與出口中心通到老撾的新貨運鐵路線。北京將鐵路線視為“一帶一路”的支柱之一。坐擁最長營運高鐵網絡的中國,希望將自己的技術輸出到其他發展中國家。專家認為,中國的目標相當明確——提供中國標準、促進中國資本和產業走向全球,並幫助解決與產能過剩有關的問題。西交利物浦大學副教授德拉甘·帕夫利切維奇説,北京還尋求通過出口鐵路技術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及軟實力。
自疫情暴發以來,中國與東南亞之間已開通數十條貨運鐵路線。一些省級政府也在為此投資,因為如今東南亞已成中國的主要出口市場之一。華中省份湖南開始使用廣西提供的通往越南首都河內的鐵路貨運服務。江蘇省海安市每週開行一趟發往越南的貨運班列,為長三角及沿江地區外貿企業提供一條更加高效、穩定的物流通道。上月初中老鐵路開始運營。當月中旬,首趟“義新歐”中老鐵路國際貨運列車從義烏啓程,將70個裝滿紡織品、家電、機械配件、化肥等產品的集裝箱運往老撾首都萬象。列車上還載有此前通過中歐貨運班列從烏茲別克斯坦運來的32個集裝箱鉀肥。
中老鐵路一旦與泰國鐵路網相連,將賦予東南亞國家更多進入中國市場的通道,甚至使該地區通過中歐班列進入歐洲市場。鐵路運輸還能避免海上的擁堵現象,這正是傳統港口城市上海如今也開通中歐貨運班列的原因。
即使像老撾這樣的內陸國,直到2016年陸路貿易也僅佔對華貿易總量的1.6%。同時,中歐貨運班列一直依賴北京補貼。但隨着疫情擾亂海運和空運並推升價格,中歐兩地製造商紛紛尋找替代線路。最近幾個月,中歐班列業務迅猛增加,如今已鋪畫運行線73條,通達歐洲23個國家的174個城市。去年前11個月,中歐班列共開行13817列,運送133.2萬標箱,同比增長30%。
在中國加強中越邊境管理以阻止疫情後,越南海關官員本週建議當地出口商應考慮轉向鐵路貨運服務。越南諒山省海關局副局長阮友旺説:“在中國‘動態清零’抗疫政策的背景下,鐵路(貨運)非常便利,因為不涉及(太多)人員。整列火車僅有一個工作班組。”(作者Laura Zhou,丁玎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