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大佬也缺錢吉利謀劃迴歸科創板融資169億元
6月17日晚間,吉利汽車發佈公告,董事會批准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及於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
吉利還表示,發行人民幣股份所得款項在扣除發行開支後,擬用於吉利集團的業務發展及一般營運資金。
之所以如此火急火燎投向上交所的懷抱,意味着,吉利缺錢了。
雖然貴為自主品牌老大,每年賣車的營收數目都不小,但吉利這些年四處買買買,財務已經吃緊。
迴歸A股,是當下解決財務緊張的最好選擇。
買買買帶來沉重的財務壓力
通過買買買,吉利控股的汽車帝國越來越龐大,但在光鮮的外表下,卻承受着不小的財務壓力。
我們來算一筆賬:
2017年,收購DRB旗下寶騰汽車49.9%的股份以及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雖然吉利沒有透露具體金額,但有媒體推算,這兩筆開支總計約為12億元人民幣。
2018年,以約90億美元收購戴姆勒9.69%股份。
同樣在2018年,與世界第一大自動變速箱廠商日本愛信株式會社簽署協議,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主要從事前輪驅動6速自動變速箱及相關零配件的製造與銷售,其中吉利出資2.93億人民幣。
這些買賣,總共花費吉利超過580億元。
完成上述收購行為之後,後期投入也不少。
根據公開消息,吉利集團擬投19億美元重振路特斯的雄風。戴姆勒這邊,吉利和戴姆勒之間的合作也緊鑼密鼓的展開,包括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推動smart品牌轉型。
這些,花的都是真金白銀。
但吉利並不滿足,又把目光放到了商用車身上。近日傳出消息,吉利或用4億元抄底華菱星馬15.24%股份,以彌補商用車短板。吉利商用車內部人士也證實公司與華菱星馬有接觸,説明此事可信度較高。
在不斷加碼投資的同時,吉利的財務壓力也與日俱增。
根據吉利汽車官方公佈的財報,2017年至2019年,吉利的淨利潤分別為106億元、125.53億元、81.9億元,合計313.43億元,只夠支撐這三年時間裏總支出的一半左右。
與此同時,吉利的盈利能力也在下滑。在車市連續兩年下行的衝擊下,吉利2019年的淨利潤同比下滑35%,2020年的疫情讓汽車行業雪上加霜,吉利2020年的盈利能力大概率還將繼續下滑,這讓熱衷買買買的吉利開始捉襟見肘。
一個可以佐證吉利存在財務壓力的事實是,吉利和沃爾沃正在謀劃打包上市,因為從投資視角來看,將兩者打包要比分散來得更有競爭力,藉此進一步拓寬集團的融資渠道和能力。
或成首家科創板上市整車企業
吉利迴歸A股的消息,近兩年一直在傳。這一次,吉利用一則公告讓傳聞走進現實。
吉利瞄準的是近年來大熱的科創板。
根據證監會發布的《關於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已境外上市的紅籌企業,若要申請在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其市值須滿足兩類標準之一:一是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二是市值在200億元人民幣以上,且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在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
在發佈公告前,即6月17日下午4時收盤,吉利汽車港股報收11.9港元,市值為1167.71億港元,無法滿足條件一。
但對於條件二,吉利汽車遊刃有餘。
吉利汽車目前已經進入“4.0全面架構體系造車時代”,有近20款車型出自CMA架構,這個架構是吉利和沃爾沃共同研究的,被官方稱為“智能魔方”,囊括了整個汽車產業鏈的全面升級優化,並且在每個流程有着統一的標準。
行業地位方面,吉利汽車2019年銷量達136.2萬輛,已經連續三年保持中國品牌第一;今年1-5月,吉利的市佔率達6.9%。
6月17日晚,吉利發佈公告稱,董事會批准可能發行人民幣股份及於上海交易所科創板上市的初步建議。人民幣股份將為普通股股份,由目標認購人以人民幣認購,將於科創板上市及以人民幣交易。
公告發出的第二日,即18日港股收盤,吉利汽車報收12.6港元,上漲5.88%。
上交所科創板自2019年6月13日開板以來,至今已運營滿一週年,截至2020年6月5日,在科創板實現上市的公司數量已達106家。如果吉利成功登陸上交所科創板,將成為首家在科創板上市的整車企業。
“這有助於提升國內汽車板塊上市公司質量,擴大A股汽車板塊市值,使資金得到更合理分配。”中金公司分析認為。
根據公告,吉利發行的人民幣股份不得超過發行及配發建議發行人民幣股份項下擬發行人民幣股份數目擴大後公司已發行股本之15%。人民幣股份均為新股份,且將不涉及轉換現有股份。這意味着,按照吉利汽車當下總股本98.13億來看,其A股股份數將不超過14.7億。
假設A股發行價與目前港股當前價格一致,吉利汽車A股上市可募資約185億港元,即人民幣約169億元。
加上吉利與沃爾沃整合業務,尋求打包在香港和瑞典斯德哥爾摩上市,吉利有望成為首家A股+H股+歐洲三地上市的整車企業。
這對吉利來説,不僅可以大大緩解財務壓力,還能準備足夠的資金儲備進一步擴大汽車王國。
吉利的這一步棋,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