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金磚”VS美元,貨幣格局會不會重塑?

由 廉擁軍 發佈於 財經

最近有個數據必須説一下,根據全球金融信息服務SWIFT彙編的最新交易數據,7月份與美元相關的交易增長至創紀錄的46%,而十年前這一數字略高於三分之一。

當然慘的就是歐元了,要知道在2012年的份額達到46%的峯值。上個月,卻成為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略低於25%。

關鍵的來了,7月份,通過Swift發送的指令中有超過3%涉及人民幣,這是有記錄以來的第二次,以外美元強勢期,非美貨幣要麼均衡,要麼被稀釋一些份額,人民幣吸引力增加了凸顯了一種共識,美元以外也有其他貨幣值得青睞。

當然,數據也説明了美元現在在世界上還是主要信任貨幣,這個必須得承認,值得一提的是最近“金磚會議”召開,許多人説美元受到威脅。

我覺得大概率不會,不是因為美元太強,而是沒有辦法統一,原因很簡單,“金磚幣”畢竟帶有貨幣屬性,意味着一定的戰略權,歐元依託歐盟都缺陷這麼大,更別説“金磚幣”了。

還有,當下金磚國家,都在極力的發展自己的貨幣,俄羅斯也好,印度也罷,不會新的統一,我們人民幣也是走自己的國際化,所以最終只可能是是一種機制,即內部交易本幣結算。

要説美元危機,真正來源還是美國自己內部,金融上最大的麻煩就是美債,無底洞的模式美國精英層已經意識到了嚴重性,只是眼下拿不出好的辦法解決。

導致,現在對於持有美債,世界分歧變大了,持續減持的是因為看到了美國手段,出於安全性考慮,增持的基本是美國盟友,而且都是抱美國大腿的。

再有就是美國內部討論的美元未來走向,有的政客希望繼續執行金本位,主要是集中在共和黨州,事實上已經在州一級的議會上通過了,黃金和美元都可以作為貨幣使用。

還有就是最近一個總統候選人的觀點,這也是一種“新觀念”,呼籲美國美聯儲穩定美元與大宗商品價格的關係,而不是與消費者價格指數的關係。

他的依據是,以1994年前的五年為例,當時消費者價格上漲超過19%,但大多數商品價格下跌。或者從2004年到2008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了約三倍,但美國的物價通脹率基本保持在2%的範圍內。

當然,説是“新”其實也不新,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經濟學家提出過用一籃子商品穩定美元的“ANCAP”建議,涉及到商品是硝酸銨、銅、鋁和膠合板,主要是因為這些商品當年對美元是穩定的。

其實這老弟的意思很近單,不應該讓CPI決定美聯儲的美元政策,而是選擇其中一些商品來穩定美元。

從建議角度來説,自然是不可取的,即便是美國掌握了大宗商品所有的供應,但你決定不了需求,因此肯定是行不通的。

不管怎麼説,美元從歷史角度在走下坡路,美國人自己也看到了,也在想辦法,包括玩陰謀、陽謀,最常用的當屬制裁。

往大勢上看,新的貨幣格局已經在進行中了,“去美元化”也是多種多樣,有的國家選擇其他貨幣作為補充,有的國家增強自己的貨幣,如果加一個期限的話,我覺得三五十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