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對華進出口,印媒自嘲“已淪為中國殖民地”
印度《印刷報》4月1日文章,原題:印度已淪為中國的殖民地?從進出口看,似乎是的 過去幾年印度對華出口增加,從中國的進口減少。但細察兩國貿易項目,就會發現雙邊貿易仍不平衡。專家表示,2014-2015年至2019-2020年的貿易數據顯示,出口低價值原材料和進口高價值製成品是印度與中國貿易關係的特點,有點類似印度獨立前與殖民統治者英國的關係。這種貿易模式意味着,過去6年印度對華出口額僅佔印度從中國進口額的1/5。
截至2020年的前6年裏,印度對華年均出口額約為130億美元,而印度從中國的年均進口價值660億美元。印度的(對華)出口包括魚、香料等食品,以及鐵礦石、花崗岩和石油產品等初級產品,從中國進口的主要是電氣設備及其他機械器具。專家稱,這種貿易格局短期內不會有大改變,本財年因疫情而出現的一些變化可能只是曇花一現。
印度出口組織聯合會總幹事阿賈伊·薩海説,目前的貿易模式反映了印度的製造水平,“這與印度的製造水平有關。我們從中國進口成品滿足印度國內需求。例如,印度掀起電信革命,需要從中國大量進口電信設備和手機。中國在電子硬件市場佔據主導地位,而印度工業還處於萌芽階段”。
著名歷史學家畢潘·錢德拉曾撰文指出,當年英國人在印度推行的自由貿易政策曾令印度的原材料出口過剩,但相應的經濟前景卻沒有任何改善。新德里尼赫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研究與規劃中心的比斯瓦吉特·達爾教授稱:“印度和中國之間的貿易模式是一種殖民貿易模式。”
他認為,“由於印度工業無法抵禦中國的競爭,印度有限的製造能力在減弱。中國作為世界工廠,需要原材料和中間產品來推動其製造業的發展。印度於是成了這些產品的供應商”。(作者瑞姆亞·奈爾等,陳俊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