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建設是公認的拉動一國經濟的重要因素,因為基礎設施不足,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則會制約經濟的增長,對該國構成持續的挑戰。而憑着世界基建領頭羊的實力,中國陸續拿下泰國、俄羅斯、巴基斯坦等眾多國家的基建大單,並且無一例外如期竣工。
據新華社報道,10月9日,中企承建的巴基斯坦拉合爾軌道交通橙線項目順利竣工交付,預計將於近期開始商業運營。這是中巴經濟走廊框架下首個正式啓動的大型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由國鐵集團牽頭北方工業公司組成的鐵總-北方聯營體承建,總投資約16億美元(約合107億元人民幣)。
該項目正線全長25.58公里,設有26站,包括2個地下站和24個高架站,連接拉合爾市多個人口密集區。根據規劃,項目運行初期共計27組列車投入運營,運力保持在每天25萬人次,後期將進一步提升運力至每天50萬人次。
中企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建設高峯期聘用當地員工2000餘人,有效帶動了當地就業,項目未來投運後將進一步帶動巴國經濟發展。因為基建具有所謂"乘數效應",即能帶來幾倍於投資額的社會總需求和國民收入。
例如上世紀三十年代,為了應對空前的經濟大蕭條,美國總統羅斯福推行了著名的"羅斯福新政",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政府主導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這些基建項目,不僅提高了就業,增加了民眾收入,還為後期美國經濟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拒絕中企!印度100萬億基建計劃成"空頭支票"可見,果真是修好脱貧路,才能走上致富路。鑑於這個理,和巴基斯塔矛盾不斷的印度也推出了100萬億盧比大型基建計劃;然而,今年以來印度的所作所為無疑讓該計劃成為"空頭支票"。
據觀察者網此前7月1日報道,印度宣佈不再允許任何中國公司或與中國公司合資的企業參與該國道路建設項目,並且現下任何中資企業參與的競標項目,印度都將重新進行招標。
沒有中企的助力,印度100萬億盧比的大型基建計劃或許只能成為"紙上藍圖",畢竟該國連基建的必用機器,如盾構機都需要從中國進口。事實上,印度萬億基建計劃能否落實,本就受到眾多擎肘之阻。
在基建方面,印度除了要面對工程技術能力欠缺,工程設備無法自產的問題之外,還存在財政薄弱資金匱乏、國內徵地困難項目無法開展的難題,就拿日企承建印度首條高鐵項目來説,這條高鐵原計劃將於2022年開通運營,但目前印度僅收購了60%的建設用地,並且預計耗資11000億盧比(約合1000億元人民幣)的日印高鐵建設成本因為無限停工還在大幅上漲。
一邊是日本為印度的不守規矩不靠譜買單,頭疼不已;但另一邊卻是印度雄心勃勃推出新的項目,該國還計劃在未來幾年再推出6條高鐵,總里程近5000公里。
但日本"折戟"的先例也足以説明,事前缺乏足夠的調研和評估的印度,該國的萬億基建計劃似乎更像是在地圖上做"城市連線"的遊戲。
文 | 李澤鈈 題 | 曾藝 圖 | 饒建寧 審 | 程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