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摩拜的被收購以及ofo的跑路,共享經濟最近幾年提的人少了。
不過共享經濟的熱度仍在,共享充電寶領域已經有不少企業開始扭虧為盈。王思聰在共享充電寶領域的判斷也慘被打臉。
除了共享充電寶領域之外,共享按摩椅也成了當下最熱門的生意之一。
別管我們是漫步在商場中還是在汽車站、火車站,我們都可以見到共享按摩椅。通常情況下,這些按摩椅是坐的人多,付費的人少。因此,不少人會擔心商家的盈利狀況,如果大家都是隻坐不付費,那商家豈不是賠慘了?
可能大家想多了,商家不僅沒有賠錢,可能賺的笑彎了腰。那麼問題來了,這個產業鏈中,到底是誰虧了?
1
按摩椅現狀
通常情況下,共享按摩椅都是擺放在商場和車站中的,如果人流量較大,坐的人還是挺多的。
按摩椅的價格通常也跟擺放的地點、地段有關。一般情況下,共享按摩椅的價格都是30元起步,按摩15分鐘左右,按摩的時間越長,價格就會越便宜。
據我觀察,商場的共享按摩椅收費情況大多是不容樂觀的,車站會相對好一點,火車站的效果最佳。
假設一個共享按摩椅的成本是1萬元,每個月的場地租金是600元(包括電費),只要能夠做到平均每天有一個客户為此付費,一個月的收入就能賺300元左右,大約3年時間回本。
商場也是分情況的,人流量較少的商場一天可能真的很難遇到一個付費用户,人流量多的就會相對容易得多。一個月賺個幾百元或者上千元是有可能的。
汽車站的人由於都在等車,旁邊放有共享按摩椅的話,每天接待5位客人也並不是難事,即使我們都是按最低檔的30元/15分鐘計算,每天可以收入150元,每個月除去租金,可以賺4000元左右,差不多3個月就可回本。
火車站就更狠了,幾乎是一個人挨着一個人去按摩,不過會存在白嫖的人。有的公司為了減少白嫖,會在火車站候車廳裏專門派一個人看着收費。假設平均每1個小時就有2位客人付費,即使每台機器只工作10個小時就可以日收入600元,20天就可以實現回本需求。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想要將共享按摩椅放進汽車站和火車站,沒有點特殊關係恐怕有點難度。
2
共享按摩椅的商業模式是怎樣的?
要想知道按摩椅商家賺不賺錢,這就要搞明白從商家到商場、車站到底經歷了哪些中間環節。
一般來説,共享按摩椅的商家很少有直接跟終端對接的,商家通常是將自己的產品交給營銷公司,營銷公司再通過各種招代理的方式將機器交給代理,最終由各個代理去跟當地的商場、車站商談入駐條件。
通過整個產業鏈條,我們可以知道,當商家將按摩椅交給營銷公司的時候就已經賺到了錢,後面的人能不能賺到錢,跟商家無關。
緊接着營銷公司會通過自己的渠道來招代理,代理的門檻很低,不過大多要求是先買幾台機器。營銷公司會在機器上再賺一筆錢,然後還要從消費者的付費中抽成。
最後就到了代理這裏,如果眼光不準或者沒有談判能力,最終就會造成賠本的情況。
這個模式有點像微商的操作思路,上面幾級風險都是相對較小的,最下面的代理其實是風險最大的,因為這不僅考驗他們的關係,還考驗着他們的談判能力以及管理能力。
如果自己沒有關係,也沒有談判能力,那麼按摩椅就會砸在自己的手裏;如果有談判能力,但是眼光不好的話,也會賠本;只有談判能力、眼光以及管理全部到位的情況下才能賺到錢。
可能有人問了,難道這些代理都是傻嗎?明知道風險這麼大,怎麼還願意去做呢?
根本原因就是利益的誘惑。如果營銷公司給代理們看的都是火車站的案例,每個小時就有2個消費者消費,一台按摩椅每天至少收入600元,10台按摩椅就是6000元,一個月就可以收入18萬元,一年就可以收入200萬左右。
聽完是不是很心動?這還只是只有10台按摩儀的情況下,假如你一次性擁有100台按摩椅呢?躺着就可以年入千萬,這也太爽了吧?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只要按摩椅上都是白嫖的人,那就一定會有受害者為此買單。反正不是商家,也不是營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