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蒙特利爾9月24日電 題:專訪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柳芳:中國在航空領域角色重要 責任日增
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我很高興地看到,中國一直引領着全球航空旅行的復甦,”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柳芳博士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説。
中國航空業抗疫成效帶來樂觀信號
今年是聯合國成立和《聯合國憲章》簽署75週年。國際民航組織是聯合國重要的專門機構之一。
柳芳説,航空運輸是可持續發展的催化劑,是連接各大洲民眾、社區和企業不可或缺的生命線。但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給人類帶來痛苦,亦令航空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疫情令全球人員和貨物流動受到災難性限制,不過航空業仍在人員和醫療物資運輸等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她説,為推動全球航空業以協調統一的方式重啓和復甦,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成立了航空恢復工作隊,通過了包括一系列指導和建議措施的《航空恢復工作隊報告》。秘書處為各國政府和航空運營商編制了實施上述報告的《全球實施路線圖》這樣的實用指南。恢復航空業及旅行者信心的另一關鍵步驟是推行“公共衞生走廊”概念,以儘量減少對航空飛行運營的限制,並預防病毒經由航空旅行傳播。
柳芳認為,作為最早遭遇新冠疫情挑戰的國家之一,中國在採取抗疫措施保護民眾的同時,允許在安全環境下繼續進行有限水平的航空運輸,發揮了重要的帶頭作用。
她舉例説,今年2月份,中國民航業客運量同比下降84.5%,航空業虧損達245.9億元人民幣,是有史以來單月最大虧損。但至8月,中國國內航空運力已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九成左右。她認為,這對於計劃逐步解封的國家而言,帶來了樂觀信號。
柳芳表示,中國民航業在助力疫情防控方面一直髮揮着重要作用。中國民航管理部門積極引導和協調全國的航空公司、機場、空中導航服務提供商及供應鏈中的其他航空企業共同抗疫。主要航企出動大型飛機、增加航線,以確保醫療隊和應急物資的及時運輸。同時,中國已發佈並向國際社會分享了一系列有關在航空運輸領域防控病毒傳播的工作指南。
中國航空業成長經驗頗具價值
《國際民用航空公約》(亦稱《芝加哥公約》)是國際民航組織成立的基礎。柳芳表示,中國是該公約創始締約國之一,此後中國在國際民航領域的發展日益進步。中國與國際民航組織幾十年來都保持着良好合作關係。根據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民航組織“不讓一個國家掉隊”倡議,雙方就民航各領域達成了多項諒解備忘錄和協議,攜手實現共同目標。
柳芳表示,中國的經濟現代化為民航業發展創造了成熟條件。中國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場。預計到2031年左右,中國將擁有全球最大的國內航空市場,這同樣會帶動其國際旅行需求的增長。
她認為,蓬勃發展的中國航空業已成為經濟發展越來越重要的驅動力。中方在這一領域的經驗對於各國藉助航空運輸推動可持續發展頗具價值。
中國於1974年當選為國際民航組織理事國並連任至今。柳芳説,中國在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和各委員會中也發揮了積極和重要作用。2018年,中國主辦首屆亞太地區民航部長級會議,促成歷史性的《北京宣言》獲通過,就説明了這一點。
國際民航組織於2013年在北京設立了亞太地區分辦事處,這是該組織首個地區分辦事處。中國還在全球和區域層面為國際民航組織提供了大量財政和人員借調支持。
柳芳表示,國際民航組織感謝中國政府最近通過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捐助,支持民航規劃和中高級管理人員培訓項目。中方的捐助將大大促進全球互聯互通,支持貿易以及社會經濟發展。
“中國正在為國際民航業發展作出至關重要的貢獻。”柳芳列舉説,中國參與制定相關全球政策、國際標準和指南;鑑於中國複雜的航空環境,及其製造業、數據處理能力等,中國在這些方面的專業知識尤顯重要;在創新、無人機,以及扶持新生代航空專業人才等領域,中國也扮演着引領角色。
柳芳説,中國在航空領域重要的角色也意味着一定的全球和區域性責任。國際民航組織樂見中國更多地參與全球和區域性會議,分享經驗,加大對國際標準和政策制定的支持,並引領亞太乃至全球航空業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