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李寧作為第一家登陸紐約時裝週的中國運動品牌,迎來諸多關注。此後李寧乘熱打鐵頻登“大秀”,讓李寧與“國潮”緊密聯繫起來。2021年,李寧宣佈明星肖戰成為運動潮流產品全球代言人,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品牌熱度在年輕市場再次升温。
近日,李寧(02331.HK)發佈了2021年全年財報。財報顯示,2021年全年李寧營收為225.72億元,同比增長56%;淨利潤為40.11億元,同比增長136%,毛利率為53%,同比提升3.9個百分點。
這是一份看上去不錯的“成績單”,但紅星資本局注意到,財報發佈後卻沒能在資本市場激起太大浪花。截至3月23日收盤,李寧股價下跌0.44%報67.35港元/股;而從去年九月至今,李寧股價整體呈現跌態。
李寧股價為何低迷?一方面,這確實受國際形勢等因素影響;但另一方面,李寧重押國潮與流量明星的策略,資本市場是否願意為其“買單”?這或許更值得深思。
(一)
收入端:首次破200億,背後“推手”眾多
此次財報,李寧最大的看點之一在於企業總營收大幅增長。財報顯示,李寧在2020年、2021年的全年營收分別為144.57億、225.72億,同比增長分別為4.2%、56%。
從營收結構來看,中國市場依然是李寧的主要營收來源。2021年中國市場營收為222.76億,佔總營收比重達98.7%;2020年李寧的中國市場業務營收佔比為98.5%;對比之下,李寧的國內業務比重進一步增多。
來源:公司財報
那麼,2021年李寧在國內營收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什麼?又是否具有可持續性?
1、外部:短期大環境利好
目前在國貨潮、北京冬奧會以及疫情後經濟復甦等大環境下,國民消費熱情持續增強,國內運動品牌安踏(02020.HK)、李寧、特步(01368.HK)等企業的營收都呈現向好趨勢。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100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3.6%,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2.6%;其中,人均衣着消費支出1419元,增長14.6%,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5.9%。
伴隨着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在“支持國貨”與“運動潮流”的推動下,大量國產運動品牌在2021年營收基本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根據各企業財報顯示,2021年安踏實現營收493.3億元,同比增長38.9%;2021年特步營收為100.13億元,同比增長22.5%,也是特步首次營收突破100億元;此外根據361度(01361.HK)2021年中期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361度營收31.07億元,同比增長15.7%。
來源:公司財報、紅星資本局
由此可見,在整體市場大環境向好的背景下,國內各大運動品牌營收都有所上漲,李寧的營收上漲也是意料之中。
2、內部:渠道升級+價格上漲
除了外部行業大背景,從李寧內部看,線下門店與線上電商的渠道升級以及產品的提價,都成為了李寧營收增加的重要“推手”。
首先渠道上,在線下渠道方面,根據李寧財報披露:公司積極推動旗艦店等高效大店落地,同時繼續優化店鋪視覺形象和消費者運動體驗,新品線下零售流水加速錄得60%-70%高段增長,同時線下門店數量也有所增加。
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李寧牌(包含李寧核心品牌及李寧YOUNG)常規店、旗艦店、中國李寧時尚店、工廠店、多品牌集合店的銷售點數量為7137家,較2020年12月31日淨增204家。
線上渠道方面,近年來受益於電商直播業務不斷髮展,傳統的運動品牌如今紛紛重點佈局相關業務。根據李寧2021年報顯示,2021年公司持續聚焦大數據分析體系,新興直播平台為公司帶來58.4%的收入增長。
除渠道升級以外,李寧的產品價格也有所上漲。
關於李寧“漲價”等相關消息早已在網絡上引發較多討論,去年李寧正式發佈全新獨立高級運動時尚產品線LI-NING1990,再一次拔高了商品售價天花板。
根據LI-NING1990天貓旗艦店顯示,店鋪內價格最高的一款和創魂系列女士中長款大衣,零售價已達4599元,在店鋪225件商品中,有超一半的商品售價在千元以上,一雙經典系列中短襪零售價也高達110元。
來源:LI-NING1990 天貓旗艦店
對此李寧方面回應:“漲價”並非主動、刻意地去提升大眾產品的價格,李寧主品牌大眾產品的定價依舊親民,2021年由於新品(3個月)售罄率、折扣率都有所增長,商品在上市後未等到降價就已售出,消費者自然覺得“漲價”了。
綜上所述,李寧此次營收大幅度增長,背後的“推動”眾多。大環境利好、渠道升級、高價位產品等共同成就了李寧首次年營收破200億元的“好成績”。
(二)
支出端:營銷先行還是研發先行
相比營收,企業的盈利能力或能更直觀衡量一家企業如今的發展狀況。
財報顯示,李寧2021全年淨利潤同比增136%至40.11億元,毛利上漲68.7%至119.69億元人民幣,集團整體毛利率達53.0%,較2020年的49.1%上升3.9個百分點。
數字層面來看,李寧的盈利能力確實在2021年基礎上獲得穩步提升。毛利的提升能夠推動企業利潤上漲,但更多的還需要看成本支出,對於李寧來説,成本端的控制也更能體現公司的盈利能力。而在這方面,李寧的“弊端”也顯露了出來。
根據李寧披露的2021年報,從支出端來看,李寧2021全年銷售成本為106.03億元,而2020年該項支出為73.63億元,同比提升44%。此外在2021年,廣告及市場成本開支達17.8億元,相較於2020全年廣告及市場推廣開支同比增長39.1%。
來源:企業財報
另一方面,李寧在研發投入上雖然有所增加,但研發費用率卻出現明顯下滑。
財報顯示,李寧2021全年研發開支為4.14億元,同比增長28.2%;但研發開支佔總收入比率卻從2020年的2.2%下滑至1.8%。
與競爭對手相比,財報顯示,2021年安踏的研發支出為11.3億元,佔總營收比為2.3%;特步在2021研發支出為2.52億元,佔總營收比為2.5%。作為老牌運動品牌,李寧在研發費用率上稍顯落後。
而從整個行業研發來看,據易觀數據顯示,國潮頭部品牌的研發費用率也遠低於國際頭部品牌,如耐克、阿迪達斯研發費用率一般在1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李寧正在不斷佈局高端化,但高端化不僅僅體現在產品價格上。長期來看想要獲取商品的議價權,仍需要通過研發來提升自身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綜上所述,2021年李寧廣告及市場推廣費用猛增近39.1%,而研發費用率卻從2020年的2.2%下滑至1.8%,這或許也為企業後期盈利能力,添加了不少風險。
(三)
李寧,面臨的長期挑戰是什麼?
李寧所面臨的長期挑戰,歸納起來可以概括為單品牌面臨的“降温”風險以及企業短期內難以尋找到第二增長曲線。
首先,就品牌而言,憑藉“國潮”翻身的李寧,選擇了“單品牌、多品類、多渠道”的路線。
但一方面,單品牌多品類佈局高中低端產品,導致了各大品類相互“約制”,對李寧的創新能力挑戰極強;同時單品牌的經營風險也較大,對於負面事件,企業的抗風險能力較弱。
另一方面,單品牌也容易對消費者造成困擾,李寧賣中低端價位是消費者的普遍認知,但同時李寧也賣高端價位,價格眾多,這對消費者會造成混亂。李寧、中國李寧、LI-NING1990各自區別在哪裏,這或許也讓企業在消費者認可度上面臨較大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國潮”的降温,李寧同時把目標放在“頂流”藝人代言上,以此“收割”粉絲經濟,但粉絲經濟效果卻相對有限,市場對此評價也褒貶不一。
2021年3月26日,李寧官網發佈消息,肖戰成為李寧潮服產品的全球代言人,隨後李寧上架多款肖戰關聯產品,產品價格主要集中於300-800元的區間,主要定位為中價位商品。
在肖戰代言後,同款商品於4月銷售額達峯值,但次月出現斷崖式下跌,因此,可以看出肖戰代言對李寧整體銷量作用有限,且同款商品購買持續性有限。
因此,李寧品牌本身仍面對圍繞用户認可度帶來的多方挑戰,國潮與流量明星都不是支撐起企業的長期價值。
其次,就戰略部署多元化而言,李寧曾經的“一哥”地位,早已被安踏搶佔多年。而安踏之所以會成功,離不開安踏後期的多品牌策略,比如安踏已經形成了FILA與安踏母品牌“一高一底”的經營策略。
雖然,近年來李寧也開始像安踏一樣,嘗試“開小號”,比如先是通過非凡中國於2020年收購了運動休閒品牌堡獅龍,對該品牌進行品牌重塑;2021年3月,非凡中國聯手萊恩資本獲得英倫鞋履品牌Clarks的控制權;同年11月,非凡中國還宣佈收購Sitoy AT,將意大利奢侈皮具品牌“鐵獅東尼”拿下。
市場一直比較關注的是,李寧能否再造出一個“FILA”,但目前仍是未知數,這也是李寧面臨的一個長期挑戰。
小結
李寧集團聯席CEO錢煒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李寧的目標將是做“肌肉型”企業,即能夠高效不斷產生動能的企業。
但目前來看,李寧的產品力與品牌力對比國外頭部企業仍有較大差距,沒能找到營收“接力棒”之前,有多少消費者願意為其持續買單?這都使得李寧倍感壓力。
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劉謐
編輯 楊程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