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貝會跑路,人蔘要冬眠!未名醫藥年報恐難產,生物性資產嚇跑會計師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馮憶情

獐子島的“扇貝跑了”對於很多股民來説還歷歷在目,沒想到還有上市公司會因為“人蔘冬眠”可能造成年報“難產”。

每年年報窗口期,也是上市公司們“造梗”的日子。距離A股年報披露最後截止日還有一個月時間,有的公司早早公佈了年報,有的公司卻連審計機構都聘不到。

近日,未名醫藥(002581.SZ)公告稱,受公司人蔘資產審計盤點工作的自然條件限制、時間窗口限制、專業方法限制以及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風險評估的影響,尚未有會計師事務所應邀公司年審工作。

扇貝會跑路,人蔘要冬眠!未名醫藥年報恐難產,生物性資產嚇跑會計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令投資人擔憂的是,若未在規定期限內披露經審計的年度報告,未名醫藥股票可能存在終止上市的風險。

3月29日,時代財經記者致電未名醫藥董秘辦,對方工作人員承認,“確實存在這樣(終止上市的)風險。”

不過,該工作人員表示,“可能有一些會計師事務所之前已經對人蔘資產進行了審計盤點,公司正在與他們溝通,看能否接下2021年全年的工作。”

未名醫藥也在之前的公告中表示,公司管理層先後邀請了十餘家會計師事務所,並積極與各會計師事務所開展了初步考察、業務溝通、談判和商業盡調等工作。

未名醫藥發佈公告後的第一個交易日(3月28日),股價下跌5.57%。但3月29日截至收盤,未名醫藥報收18.06元/股,漲5.55%,最新市值119.1億元。

扇貝會跑路,人蔘要冬眠!未名醫藥年報恐難產,生物性資產嚇跑會計師

截圖來源:東方財富

扇貝會跑,人蔘要冬眠

A股無奇不有,農林牧漁奇葩事尤為多。

未名醫藥在公告中稱,公司全資子公司吉林未名天人中藥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林未名”)的主要資產是人蔘,吉林人蔘是一味道地名貴藥材,將近大半年時間(每年11月至次年5月)處於大雪封山的冰封凍土中,該期間積雪厚度達30公分以上,土壤處於凍土狀態,凍土層厚度約為40-50公分,人蔘通常生長於該部分凍土中,此時從地表無法觀測出人蔘存苗,亦無法從凍土中挖取,因此該階段無法開展人蔘的審計盤點工作。

根據2021年吉林省鑫茂林業調查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林調公司”)出具的《吉林未名天人中藥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露水河野山參撫育基地調查報告》,吉林未名種植的野山參基本採用籽播的方式,不移栽、不搭棚、不施肥、不打藥、不鋤草、不動土,沒有人工干預,無法取得有關參齡、出苗率、參種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農林牧漁行業向來是財務問題爆發的聚集地,這個行業經常缺失票據,而且通過生物性資產非常容易調控業績,所以一般會計師事務所都避之不及。”北京一家會計機構的相關負責人向時代財經表示。

而這也不是未名醫藥第一次出現問題。

事實上,未名醫藥自2017年以來已連續4年被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年度審計報告。2021年,未名醫藥因信息披露等問題收到深交所的6次關注、1次問詢、1次行政監管,還發生過總經理被免職的事件。

如今,未名醫藥管理層大半職位處於空缺狀態。據其1月26日晚發佈的公告,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財務總監和證券事務代表等崗位空缺。

之後,未名醫藥還因為董事會辦公室相關人員對業務不熟悉,漏接投資者電話而被交易所問詢。

未名醫藥在3月25日的公告中表示,受邀的絕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出於謹慎原則和風險方面的考量,拒絕了公司的年度審計工作邀請。

扇貝會跑路,人蔘要冬眠!未名醫藥年報恐難產,生物性資產嚇跑會計師

截圖來源:未名醫藥公司公告

事實上,去年年底,未名醫藥曾擬聘任深圳久安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為2021年度審計機構,但在當年的臨時股東大會上因53.39%的反對票被否決。

相比未名醫藥的人蔘沒有腳只能凍在地裏,獐子島的扇貝則可以根據上市公司意願游來游去。

2014年,獐子島第一次發佈公告稱因為黃海遭到幾十年一遇的冷水團影響而導致大量蝦夷扇貝絕收,當年業績大幅虧損之後,扇貝淪落成了上市公司的擋箭牌。獐子島也一度被投資人戲稱為A股“娛樂公司”、“故事大王”。

近年來,獐子島多次因扇貝的離奇遭遇而引起資本市場關注。最近一次是在2022年1月17日,有媒體發佈一則短視頻,並配文稱“由於湯加火山噴發和海嘯,大量太平洋扇貝湧入獐子島,預計今年收益將增長100%以上。”該視頻在後來被刪除,但獐子島股票,漲停了。

然而,炒作只能是一種短暫的僥倖。財務數據顯示,獐子島近五年來營收整體呈下滑趨勢。2017到2020年,獐子島分別實現營收32.06億元、27.98億元、27.29億元、19.27億元;淨利潤分別為-4.47億元、0.34億元、-3.85億元、0.36億元;2021年前三個季度,獐子島也是虧損狀態。

農林牧漁是重災區

近年來,對於生物類資產的折舊年限、殘值率甚至是資產盤點、收入確認,頻頻引起市場的關注。

“因為這裏面太容易做文章。”上述會計機構負責人向時代財經表示。

據時代財經瞭解,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其中,有兩個資產負債表值得關注:一是消耗性生物資產;二是生物性生產資產。

消耗性生物資產是指為出售而持有的生物資產,為存欄待售的牲畜。生產性生物資產是指為產出農產品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產畜等。在會計處理上,生產性生物性資產是要進行折舊的,而消耗性生物資產則計入存貨,不需要折舊。

“生物資產的金額構成非常複雜,在轉成本、計提跌價準備等環節,都埋着很多‘雷’。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很難實現精準盤點。”上述會計機構負責人説。

以養豬企業為例,根據會計準則,用來出售的豬,計入存貨;用來繁殖的母豬和種豬,計入生產性生物資產。對於大型養殖企業而言,來自存貨和生產性生物的資產往往高達數百億,哪怕只有百分之幾的誤差,就能影響數十億的利潤。

“這裏就存在很大的財務操作空間,想搞清楚真實數據非常困難。只能先根據賬面數據進行粗略估算,然後核對其他關聯的財務指標,再結合之前的報表進行對比核查。”該會計機構負責人解釋道。

2022年2月23日,温氏股份(300498.SZ)發佈了2021年度業績快報。其2021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33.3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74.26億元下降幅度為279.61%。

對於業績巨震的原因,温氏股份稱,報告期內,生豬價格大幅下跌,同時因飼料原料價格連續上漲、公司外購部分豬苗育肥、持續推進種豬優化等因素推高養豬成本,公司肉豬養殖業務利潤同比大幅下降,出現深度虧損。

而令不少投資人困惑的是,根據其三季報披露,温氏股份擁有公豬為主的存貨達147億元,種豬母豬為主的生物性資產近80億元。市場普遍預測,在豬價暴跌時,這些存貨很可能產生跌價損失,併成為拖累業績的主要原因。但在温氏股份此前公佈的業績預告中,資產減值僅計提了25億。

“資產減值是根據當時的市場價格等因素進行計提的。”3月29日,温氏股份董秘辦相關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季報披露的只是肉豬的存貨跌價準備,而年報會披露兩部分的資產減值計提,包括肉豬的存貨跌價準備,以及種豬的資產減值準備。

高科技手段介入

據時代財經瞭解,因為缺乏特別有效的手段,和其他行業相比,農林牧漁行業存在盤點誤差是常態。

一些會計人士會將盤點的生物資產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資產可見,數量可以計量,只是盤點的單位與記賬單位不同,主要包括豬、雞、牛、馬等生物性資產;第二類是資產可見,但數量不可計量或者很難計量的,主要包括一些海產品,比如蝦、魚、螃蟹等;第三類是資產不能直接用觀察的方式進行盤點,或者其本身就是不可見的,比如生長在地下的筍、人蔘等。

前述會計機構負責人認為,解決上述問題的方法,“一方面需要監管部門加大整治力度,提高相關公司的違法成本;另一方面需要上市公司自身誠實守信,對投資人負責。現在,越來越多的高科技開始用於金融監管,效果也很明顯。”

2020年,獐子島發佈公告稱,由於水温度變化、海域貝類養殖規模及密度過大等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扇貝又“跑路”了,業績依舊鉅虧。此後,證監會通過北斗衞星定位系統,解開了獐子島的扇貝“出逃”之謎,進一步認定獐子島成本、營業外支出、利潤等存在作假。

在未名醫藥的案例中,根據林調公司2020年6月出具的《吉林未名天人中藥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露水河野山參撫育基地調查報告》,依據種植野山參的不同品種和年份的邊界,採用衞星GPS座標定位,結合奧維軟件,利用ACGIS軟件計算林下參種植面積,繪製種植基地不同林班和地塊的電子版平面圖,繪製的佈局圖和現狀圖能夠顯示林班邊界、地塊邊界及不同品種和不同年份野山參的面積,面積調查精度95%以上。

但未名醫藥當下的困境是,預約2022年4月30日披露2021年年報,如今距離該期限僅剩一個月左右。若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經審計的年度報告,公司股票可能存在終止上市的風險。

“確實存在這樣(終止上市)的風險。”3月29日,時代財經致電未名醫藥董秘辦,對方工作人員表示,可能有一些會計師事務所之前已經對人蔘資產進行了審計盤點,公司正在與他們溝通,看能否接下2021年全年的工作。

獐子島也有了新消息。3月26日,北京產權交易所司法拍賣顯示,獐子島控股股東長海縣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持有的10996萬股股票被成功拍賣,成效價為3.43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這場司法拍賣幾乎無人問津,僅有大連鹽化集團有限公司一家參加競拍,而且是事先約定好的。

拍賣完成後,大連鹽化將成為獐子島第一大股東,而原控股股東的持股比例將下降到約7.04%。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67 字。

轉載請註明: 扇貝會跑路,人蔘要冬眠!未名醫藥年報恐難產,生物性資產嚇跑會計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