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回11年前!恆生指數收四連陰,何時到底?
10月11日,恆生指數再跌2.23%,報收16832.36點。已連續4個交易日收陰線,創2011年11月以來新低。此外,恆生科技指數跌3.55%報3278.24點,個股方面,嗶哩嗶哩、中國國航跌超9%,美團跌超6%,百度集團、蔚來、中芯國際跌超5%。
為何大跌?
自2022年3月份美聯儲開啓新一輪加息週期以來,美聯儲5次加息累計300個基點。密集加息下,不僅讓全球經濟面臨高通脹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的“滯漲”風險,也讓更多國家面臨本幣貶值、通貨膨脹、經濟衰退、主權債務危機甚至系統性金融風險。
例如,作為三大避險貨幣之一的日元,較美元貶值超20%(截止9月底)。同樣,儘管香港採用聯繫匯率制度,通過自動利率調節機制及履行兑換保證來維持港幣(與美元)匯率的穩定。在聯繫匯率制的框架下,中國香港的貨幣政策目標是維持港幣匯率穩定。中國香港金管局維持匯率穩定的過程,就是執行貨幣政策操作的過程。
儘管自5月12日至今香港金管局已累計34 次買入港幣,共計2189.61億港元,但目前港幣與美元的匯率已極限接近7.85弱方兑換保證(目前約為1:7.849845,10月11日)。
持續的匯率壓力使得香港的資本外流壓力比較嚴重,這也同樣影響到股票市場的流動性狀況,進而產生殺估值效應。從歷史數據看,匯率貶值與市盈率確實存在一定的相關關係和領先滯後關係,即匯率出現大幅貶值,往往意味着之後市盈率的下調。
而在市場預期美聯儲將再度加息的情況下,市場的流通性會進一步收緊(不僅影響到香港股市,更影響到全球股市)。
港股何時會見底?
近年來,港股表現極為“拉胯”,恆生指數目前跌至16800點,創下了近11多年的新低,自高點回撤幅度已經逼近45%。連續的大跌也使得投資者對港股頗為失望,港股究竟何時見底?
2000年以來,港股經歷過5次大底,分別發生在2003年4月、2008年10月、2011年10月、2016年2月和2020年3月。通過梳理這5次底部特徵,海通證券發現港股見底往往需要美股和A股企穩回升。
通過覆盤回顧歷史上港股見底背景,發現港股走勢與A股、美股均高度相關。主要原因在於,港股作為離岸市場,基本面由內地經濟決定,而流動性又受到海外市場影響。港元與美元直接掛鈎、2020年外資交易佔比達到41.2%(美資23.2%),説明港股與美股走勢關係密切。
海通證券認為,隨着保交樓、穩增長政策落地,有望催化A股再次開啓一輪上漲,從而對港股形成正向的拉動作用。但是美股何時見底尚未清晰,NBER指標顯示美國經濟在今年7月時已經進入技術性衰退,按照歷史規律,美股在美國經濟衰退中後期才見底,因此預計美股大約在今年四季度或明年初見底,這就意味着美股對港股可能仍有負面影響。
目前估值處於歷史低位
好的一點是,當前各大港股公司都開始回購自家股票。包括騰訊控股、小米集團、京東集團、濰柴動力、友邦保險和長城汽車等多家公司已回購一定數量。其中騰訊控股已連續35個交易日進行回購操作,年內累計回購金額累計超220億港元。
南下資金也加入了“抄底大軍”,今年8月南下資金成交額佔港股總成交額比例達到13.3%。9月中旬以來,南下資金流入更是加快恢復,國慶前最後一個港股通交易日單日淨流入近60億港元,創6月30日以來高點。
港股的持續回調,對於公募基金來説也已頗具吸引力。數據顯示,公募基金也在持續加倉港股。此前便有易方達基金舉牌海吉亞醫療,被動基金方面,恆生ETF、恆生科技ETF、恆生科技指數ETF、恆生互聯網ETF等被動基金9月來持續獲得淨申購。淨申購份額在8.94億份至24.32億份不等。
興業證券此前研究表明,恆生指數價格與公司回購數量呈現負相關走勢,大規模的公司回購往往預示着階段性底部,並且後續均伴隨着一波上漲行情。
隨着恆生指數跌至如今位置,目前港股已破淨,估值處於歷史低位。部分公司整體已然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和投資回報。然而,“否極泰來”並不是在某一時刻完成的,是在反覆懷疑、猶豫,絕望中逐漸產生的,港股目前或許正在經歷這樣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