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暴漲3713.45%的英科醫療,卻被實控人砸了盤

高速增長的業績,大幅飆漲的股價,將劉方毅及其掌舵的英科醫療一度推至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但自今年1月下旬以來,英科醫療頭頂的“手套茅”光環卻逐漸黯淡,市值縮水近六成。屋漏偏逢連夜雨,此時實控人卻聯合高管團隊一道“做空”自家股票,這與此前劉方毅一人包攬公司全部定增股份的舉動截然相反。時隔不到一年,劉方毅的態度出現180度轉彎,是真的“個人資金需要”,還是另有“隱情”?

業績暴漲3713.45%的英科醫療,卻被實控人砸了盤

6月1日晚間,“手套茅”英科醫療突發利空。根據公告,公司實控人兼董事長劉方毅及多位高管拋出大幅減持計劃,實施時間為2021年6月24日至2021年12月24日。

其中,劉方毅一人擬最高減持2175.55萬股,佔總股本比例為6%;總經理陳瓊、副總經理於海生、董秘李斌以及財務總監馮傑合計減持25.5萬股。若按當日收盤價計算,此次高管團隊套現金額超30億元。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劉方毅所持部分限售股在去年7月就已獲得解禁,至今已近一年才拋出減持計劃,而且還是聯合高管集體減持。這樣的舉動,顯得不同尋常。

減持早有“徵兆”?

從公告來看,英科醫療的實控人兼董事長劉方毅無疑是此次減持的主角。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劉方毅持有英科醫療1.41億股,持股比例達40.05%,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英科醫療上市以來,劉方毅尚未有過減持股份的動作。上一次關於減持的新聞,還是與可轉債有關。去年3月中旬,劉方毅在賣出英科轉債時,因操作失誤,發生了誤買入的操作。在知曉誤操作事項後,劉方毅“非常自責和重視”,並承諾未來十二個月內將不減持所持有的英科轉債。

這樣的操作失誤,一度被市場傳為笑談。不過,這並不是英科醫療在資本市場上發生的唯一“失誤”案例。

今年3月15日晚間,英科醫療發佈利潤分配預案,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30元人民幣(含税),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5股,即“10轉5送30”。公告一出,投資者十分激動。在市場看來,這份“高送轉”方案無疑是巨大利好。其中,儘管由於除權除息的存在,轉股操作並不會改變股東的持股比例和持股市值,但是A股歷來就有的“填權行情”依然備受期待。

不過,“高送轉”的同時,也往往伴隨大股東或高管的減持行為,因此上述分紅方案出來之時,也有相應的質疑聲音。“公司應該説清楚為什麼高送轉,與業績增長是否匹配,是不是想刺激公司的股價上漲?”有股民如是質疑道。

然而,僅僅過去一個晚上,英科醫療的分紅預案即發生“變臉”。3月16日早間,英科醫療發佈利潤分配修正預案公告,分配預案調整為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30元人民幣(含税),取消了轉股計劃。

根據2018年11月深交所發佈的高送轉信息披露指引,上市公司不得利用高送轉方案配合股東減持。公司提議股東、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在前3個月存在減持情形或者後三個月存在減持計劃的,公司不得披露高送轉方案。

實際上,由於英科醫療屬於創業板上市公司,達到“10轉10股以上”才屬於“高送轉”,因此上述轉股方案嚴格意義上不能將其稱之為“高送轉”。但是,英科醫療主動取消轉股的行為,倒是顯得“疑點重重”。對於此舉,英科醫療給出的理由是,公司正在籌措H股上市,而為了保證H股順利上市,才取消了轉股計劃。潛台詞似乎是,轉股會影響公司在H股上市。

然而,作為一家有着豐富資本市場經驗的上市公司,分紅預案必然會經過重重審議程序,英科醫療竟然出現“一夜變臉”這樣的低級“失誤”,顯然不太合常理。回過頭看,多少有點欲蓋彌彰的味道。

在取消轉股後,英科醫療股價便進入震盪下跌模式。截至6月1日收盤,英科醫療股價區間跌幅超25%。

減持為鎖定“定增”收益,還是為激進擴張“找錢”?

從英科醫療目前的股價來看,劉方毅等人選擇的減持時點似乎並不明智。不在高位減持,卻在股價腰斬之後拋出減持計劃,讓人摸不着頭腦。根據公告,劉方毅及其他幾位董監高給出的減持理由也很簡單:個人資金需要。

實際上,早在去年7月21日,英科醫療就有8243萬股首發限售股獲得解禁,而解禁的股份正是來自劉方毅。不過,由於其持有的部分股份處於質押狀態,此次實際流通股份為2060萬股。從數量上看,此次實際流通的股份與本次計劃減持數量幾乎一致。

解禁已近一年才拋出減持計劃,而且還是高管集體減持,顯然不同尋常。

值得注意的是,幾乎在首發股獲得解禁的同時,2020年7月,董事長劉方毅還以43.57元/股價格斥資5億元,包了公司增發的1741.5萬股份。

特殊之處,不僅僅是此次定增只有董事長一人認購,還在於鎖定期長達36個月。要知道,去年再融資新規發佈後,限售期已從36/12個月縮短至了18/6個月。這樣的舉動,市場普遍將其解讀為董事長對英科醫療未來業績的極度看好。

不過,自今年1月下旬以來,英科醫療遭遇“股債雙殺”,股價一路走低。而三年的限售期,似乎過於漫長了些。受疫情刺激而業績、市值才短期飛漲的英科醫療,三年之後顯然面臨太多的不確定性。而通過此次減持,劉方毅去年參與定增的成本已得以覆蓋。

此外,本次減持計劃還正值英科醫療赴港上市進展不明之際。早在今年1月,英科醫療已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時至今日卻未有新消息傳出。

近年來,尤其在去年疫情爆發以來,英科醫療大舉擴張產能,投入了大量資金。粗略估算,2020年起英科醫療推出的擴產計劃投資總額將超過100億元。除IPO募投項目外,公司各類項目投資總額超過200億元。進入2021年,英科醫療仍在大力實施擴產計劃。

擴產需要大量資金。儘管手握70億貨幣資金,但是謀求二次上市依然暴露了英科醫療對資金的渴求。在H股上市進展不明、融資不順的背景下,如今董監高集體減持套現,為“私”或也為“公”?

“手套茅”跌落神壇?

從公司發展歷程來看,英科醫療的出名來得似乎很“偶然”。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英科醫療都岌岌無名。自2017年登陸創業板以來,股價大多數時候都在15元/股左右徘徊,並未獲得太多關注。

直至新冠疫情這隻“黑天鵝”的降臨,英科醫療才身價暴漲。疫情發生後,市場對醫用手套的需求急劇增加,英科醫療業績、股價雙雙起飛,市值一度突破千億。今年以來,英科醫療的業績指標繼續延續2020年的高光時刻,一季度單季收入和利潤雙雙創出歷史新高。

但與業績高速增長相背離的是,公司股價年內大幅回落。針對英科醫療股價崩落,所有的質疑都指向了同一點:在疫情逐步緩解的情況下,英科醫療的激進擴張戰略是否將會使其置於“產能過剩”的危機當中。

過去一年中,擴產成為英科醫療的頭等大事。2019年底,英科醫療一次性手套產能為190億隻,至2020年末已經達到360億隻。目前,其在安徽淮北、山東青州及淄博建立了三個生產基地,在海外越南也有佈局。

擴張遠遠沒有結束。在英科醫療的規劃裏,今年的未來12至15個月,將一次性手套的年產能增加至約1200億隻,以至於有人稱之為“賭博式擴張”。

要知道,在醫用手套這個賽道里,大幅擴產的可不單單英科醫療一家。數據顯示,藍帆醫療2021年一季度在建工程11.30億元,較年初增長338%,是同期固定資產規模的50.67%;中紅醫療2021年一季度在建工程5.98億元,較年初增長87%,是同期固定資產規模的110%。

目前,疫情在國內的零星反彈以及在海外的蔓延,掩蓋了英科醫療激進擴張可能出現的問題。然而,一旦疫情結束或明顯緩解,手套市場大概率將呈現過剩的局面,而手套價格也會隨之回落,從而反噬公司利潤。

儘管劉方毅曾公開表示,不擔心產能過剩,給出的理由似乎也很有説服力:“公司建成的產能佔全球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十幾,公司新建的是最先進的生產線,如果要淘汰,也是淘汰那些落後產能”,但依舊擋不住資本用腳投票。截至6月2日收盤,英科醫療市值較前期高點已縮水近六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46 字。

轉載請註明: 業績暴漲3713.45%的英科醫療,卻被實控人砸了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