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經天下》週刊 程靚
編輯|楊潔
維維股份的創始人崔桂亮,已經離開了他所一手創辦的公司。
12月7日晚,維維食品飲料股份有限公司(ST維維)連續發佈了兩則公告,稱近日,公司董事崔桂亮、董事曹榮開、董事孟召永、獨立董事劉淑想及監事丁金禮均因工作原因向公司遞交了辭職報告。
其中,董事崔桂亮將一併辭去公司董事會戰略發展委員會、提名委員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職務,並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而獨立董事劉淑想和監事丁金禮的辭職都將導致公司原職位人數低於法定最低人數,在改選出新任職人員前,均仍將按照相關規定履行職位職責。
就在一週前,維維股份股權轉讓及實控人變更一事剛塵埃落定,新盛集團正式完成了對ST維維董事會的控制。
當年“歡樂開懷”的維維豆奶,在當前的植物奶賽道上,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環,多元化戰略之路也並不順利。今年4月,上交所對維維股份實施了退市風險警示,維維股票“戴帽”。急於轉型的維維豆奶,如今甚至賣起了奶茶。新盛集團掌舵後,維維會迎來新的轉折嗎?
國資接盤,摘帽有望?新盛集團不是第一次“救”維維了。
2019年8月,為解決自身財務問題,維維集團將17%的上市公司股權轉讓給徐州市新盛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交易完成後新盛集團持股17%,成為第一大股東,而維維集團持股15.91%,為第二大股東。
今年7月9日,維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徐州市新盛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根據《協議》,新盛集團將通過協議轉讓取得維維集團持有的ST維維2.16億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2.90%,轉讓價格為4.26元/股,合計為9.19億元。
今年11月,維維集團完成再次轉讓12.90%的股份給新盛集團。據悉,權益變動後,維維集團持有ST維維3.01%的股份,而新盛集團持股29.9%。新盛集團背後持股100%的徐州國資委將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同時,新盛集團在收購後享有對董事會5名非獨立董事的提名權、2名獨立董事的提名權,並由新盛集團提名董事擔任董事長。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盛集團接盤前,維維股份曾長期面臨維維集團的資金佔用問題。公告顯示,2016年5月、8月和2019年至2020年期間,維維股份與維維集團之間發生非經營性資金往來63筆,累計發生金額9.47億元。此外,還涉及大額資金擔保。
而受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對維維股份出具了否定意見的《2020年度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影響,由於公司的內部控制未能防止或及時發現並糾正上述違規行為,存在重大缺陷,上交所對維維股份實施了退市風險警示,自今年4月27日起,維維股票簡稱從“維維股份”變更為“ST維維”。
新盛集團結束了維維股份的“無主”狀態,同時,根據上交所最新處罰決定顯示,維維股份的資金佔用問題也已成為過去。
維維“何時摘帽”開始成為投資者們關注的重點,早在今年5月的業績會上,就曾有投資者提問具體何時申請“摘帽”。不過,有業內人士曾表示,目前的市場格局已然發生變化,植物蛋白飲料行業競爭激烈,不乏伊利、蒙牛等巨頭佈局,即便國資接管,要想脱掉ST也並非易事。
在與新盛集團簽訂第二次股權轉讓協議前後,ST維維股價曾一度漲幅達20%,後又持續回落。截至目前,ST維維每股最新報價3.84元,總市值為64.2億元。
根據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維維實現營收20.35億元,同比下滑19.47%;實現歸母淨利潤0.91億元,同比下滑35.68%,實現歸母扣非淨利潤0.81億元,同比增加755.54%。
對此,公司解釋稱,營業收入同比下滑主要是由於湖北枝江酒業股份有限公司退出合併範圍收入減少1.67億元、糧食初加工收入減少3.57億元;而歸母扣非淨利潤的同比激增則是在於短期借款減少導致利息費用減少了6072萬元。
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對《財經天下》週刊表示,“國資接盤對維維來説算是‘保命’了。但維維已經不是曾經的維維了,能不能東山再起還要看之後的定位。是要做植物蛋白飲料的引領者,還是某多元化企業的組成部分,不同的定位決定了截然不同的未來。”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也認為有待進一步觀察:“維維在經過幾番多元化折騰之後,並沒有太大起色。現在國資接盤、創始人辭職,整個公司未來的發展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回不去的“豆奶大王”“維維豆奶,歡樂開懷”,1989年就問世的“維維”牌豆奶粉,從1992年起,憑藉連續十餘年的央視黃金時段廣告,將維維品牌送入了千家萬户。彼時,提及豆奶就想到維維品牌,成為大多數消費者的第一反應。
然而要説起維維的發展,自然離不開創始人崔桂亮。維維豆奶的前身是江蘇徐州豆奶粉廠,擔任該廠廠長的崔桂亮在而立之年創立了維維豆奶品牌。深知“打招牌”重要性的崔桂亮,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押上全部家底買斷了電視劇《渴望》的特約播映權。借該劇的收視神話,維維豆奶也聲名鵲起。
據悉,1997年維維豆奶的市佔率曾一度觸達70%,而此後連續十餘年均佔據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也因此被冠以“豆奶大王”的頭銜。2000年,維維股份成功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市值高達66億元。
令人可惜的是,曾在食品飲料行業數一數二的維維豆奶在上市後反倒“不務正業”了。不甘心只做“豆奶大王”的維維開始一系列多元化佈局。從2001年註冊“天山雪”品牌進軍乳業市場,試圖對抗伊利蒙牛遭滑鐵盧後,維維開始轉戰房地產、白酒、煤炭、礦業、醫藥、金融等領域。
據統計,2017年至2019年,維維股份營業收入分別為46.47億元、50.33億元、50.39億元,增速分別為4.1%、8.32%、0.12%;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91億元、0.59億元、0.73億元。而資產負債率卻逐步攀升,從62.3%到68.6%。
對於維維屢次折戟的多元化戰略,朱丹蓬指出,“維維在主業不強的情況下做太多的副業,而且戰線還長,這必然會失敗。雖然那時候的維維是‘豆奶大王’,但並不具備可以多元化的綜合實力,而且一步三跳,跨度太大了。實際上,不少國內企業普遍都存在這樣的問題,那麼只要多元化就註定敗陣。”
“賺夠了做豆奶苦力錢的維維確實飄了,想賺更多輕鬆錢。但其實挺可惜的,要是當初的維維耐住性子,能夠深耕主業,今天的植物奶市場基本沒有品牌可以和它抗衡。但如今,在快速更迭的食品快消行業有太多新品牌了,市場不斷細化,而維維也只能跟着別人後面做事,再回到豆奶、植物奶市場的維維基本上沒有任何競爭力,它已經錯過植物蛋白賽道的風口了。”宋亮表示。
根據天貓發佈的《2020植物蛋白飲料創新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植物蛋白飲料市場增速高達800%,購買人數上升900%。自綠色經濟和健康飲食概念興起,國內植物蛋白飲料市場高速發展,傳統及初創的食品飲料企業和乳企紛紛入局。據媒體統計,在目前的植物奶市場中,前六大廠家產量佔整體產量的85%,其中就包括椰樹、維他奶、六個核桃、露露、豆本豆幾大知名品牌,而蒙牛入局近7年,伊利也已涉足達4年之久。
賣奶茶破局?現在,維維已經開始賣奶茶了。
今年國慶期間,維維豆奶與北京頤和園合作,在南京開設了第一家品牌門店“維妙維肖”,主打豆乳奶茶飲品,同時還售賣果茶、咖啡等。根據維維豆奶奶茶店招商負責人對外消息,目前已招募到500多位加盟商,並計劃在5-8年內開設上萬家門店。
據此前媒體報道,“維妙維肖”品牌將採取“直營+加盟”的模式。加盟店分為歡樂店和開懷店,“歡樂”店只銷售茶飲,面積為15-30平方米左右的檔口店,整體投入在24萬元左右;“開懷”店銷售“茶飲+歐包”,面積稍大,35-50平米,整體投入在35萬元左右。
《中國餐飲品類和品牌發展報告2021》數據顯示,2020年現製茶飲市場規模已達1136 億元,截至目前,全國新茶飲門店有37.8萬家。在當前的茶飲市場上,除了遍佈全國市場的喜茶、奈雪、蜜雪冰城和一點點,還有深耕地方市場的茶顏悦色、古茗和滬上阿姨等,競爭十分激烈,而此前跨界飲茶的娃哈哈也還囿於拓店和盈利的困境。
朱丹蓬對此並不看好,他認為這個時間點正是新中式奶茶市場整合和優勝劣汰的階段,維維入局晚了註定要失敗。“維維豆奶是傳統企業,很大程度上玩不轉新零售,這一塊是完全不同的運營思路。從之前多次跨界失敗來看,維維成功的幾率太低。”他進一步指出。
相比起“賣奶茶”,糧食業務上的佈局或許才稱得上是維維未來發展的籌碼。維維在財報中表示,在精耕豆奶領域、積極佈局植物蛋白飲料賽道的同時,企業還大力發展糧食收購、倉儲、加工、貿易業務,持續打造“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的全產業鏈。
財報顯示,2020年,維維實現營收47.99億元,其中位列前三的主營業務分別為糧食初加工產品、固體飲料和酒類產品,分別實現營收21.22億元、17.51億元和2.45億元。
據悉,新盛集團作為市屬最大的國資平台,是徐州市整體發展規劃的實施主體。農業和糧食一直以來都是徐州市的支柱產業,做大做強糧食產業是徐州整體發展規劃的重要部分。維維股份新聞發言人菜田就曾公開表示,引入國資,對維維股份未來的發展,特別是糧食產業的發展有着重大的戰略意義,糧食產業是維維股份繼食品產業之後確立的重點發展方向。
“糧食業務不失為維維發展的一個出口。而且國資的進入,對於這部分業務是利好的,企業發展的基本面應該可以得到保證。”朱丹蓬説。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