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7成檢測儀器靠外購,“中間商”諾禾致源“帶病”闖關科創板|科創板研究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財經

出品|每日財報

作者|郜融蓮

近日,科創板受理了諾禾致源的招股書。《每日財報》注意到,這已經是諾禾致源第三次向資本市場發起衝鋒了。

在此次申報科創板上市之前,諾禾致源已經先後三次將公開發行提上日程,兩次遞交創業板招股書,均沒能成功上市。此次諾禾致源改道科創板的時間,距離其第二次衝擊創業板的結束,僅過去了3個月。

此前諾禾致源未能成功上會的原因,有分析認為,是與公司技術含量、股權問題有關。此次改道科創板,公司的問題又是否已經解決呢?

上市一波三折,神秘股東低價入股

《每日財報》注意到,早在2016年7月25日,諾禾致源就簽署了《A股上市輔導協議》,並在隨後的8月在證監會網站上披露,上市輔導機構是招銀證券。四個月後,諾禾致源完成了一筆5億元的B輪融資,這輪融資之後,諾禾致源估值達到70億元。

儘管前後經歷了上市輔導和大額融資,但證監會仍未批准諾禾致源的上市申請,公司也只好暫將上市計劃擱淺。2018年,諾禾致源再次把上市計劃提上日程。然而,此次的上市路途也並非坦途。

直至2019年底,諾禾致源終於要面臨上會審核了。但公司彷彿被下了魔咒一般,上會前夜,證監會宣佈,鑑於諾禾致源尚有相關事項需要進一步核查,取消第二天的審核會議。又經過了三個月等待,諾禾致源被證監會終止審查。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初,樊世彬、莫淑珍的名字出現在諾禾致源的股東名冊之中。

諾禾致源創始人李瑞強將其持有諾禾致源9.29萬元的出資額以7.48元/註冊資本的價格轉讓給樊世彬,同時,李瑞強也以同樣的價格將另外9.29萬元的出資額轉讓給莫淑珍。該兩筆股權轉讓於2016年3月1日正式完成工商變更。

2016年6月,李瑞強再度分別與樊世彬、莫淑珍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將其持有的諾禾致源7.39萬元的出資額轉讓給樊世彬,同樣也轉讓給了莫淑珍,該次股權轉讓的價格為8.87元/註冊資本。

通過上述兩次股權轉讓,自然人樊世彬、莫淑珍便同樣以134.95萬元的價格分別獲得了諾禾致源的16.68萬的出資額,分別對應1.35%的出資比例。

在進行折股改制後,自然人樊世彬、莫淑珍兩人分別持有的16.68萬出資額則對應兑換成了54萬股諾禾致源股份,也就是説,樊世彬、莫淑珍兩人僅以134.95萬元的成本便獲得54萬股諾禾致源股份股份,摺合每股僅不到2.50元/股。

這與後期諾禾致源通過增資擴股,引進國投創新和國投協力的82.50元/股的價格,相差甚遠。與公司第二次增資擴股的153.21元/股的價格,更是相差了60多倍。

這兩名神秘人究竟是何身份?為何李瑞強手中以極低的價格獲取公司股權?這之間是否存在大量的關聯交易及利益輸送?

對此,諾禾致源表示,樊世彬、莫淑珍二人的入股定價差異較大是因為“該定價系基於樊世彬、莫淑珍入股意向達成時間較早、對李瑞強個人事業發展曾給予幫助、與李瑞強個人關係較為緊密等因素綜合考慮”。

值得關注的是,為何保證公司能夠在科創板順利上市,在本次申請上市前夕,2020年的4月至5月,諾禾致源集中處理了股權問題。

兩名神秘人將持有股份轉讓給了成長拾貳號;國投創新的股份轉給了紅杉安辰;國投協力的股份則分別轉讓給了招商招銀、海河百川、服貿基金、中集資本和建創中民。

基因服務“中間商”,毛利率低於同行

據招股書顯示,諾禾致源的主營業務為主要依託高通量測序技術,結合其他基因檢測方法,為科研機構、高校、醫療機構、藥企等企事業單位提供基因檢測和生物信息分析等研究服務。

公開資料顯示,在基因測序產業鏈中,上游為測序儀器、設備和儀器、設備和試劑供應商,中游為基因測序服務提供商,下游則是使用者。

而諾禾致源便處於這條產業鏈的中游,公司向上遊的供應商購買相關測序儀器,為下游使用者提供測序服務。而美國廠商Illumina則是其主要供應商,數據顯示,近三年來,其直接或間接從Illumina處採購的儀器與耗材佔到了總採購額的近7成。

由此得知,諾禾致源只是一名賺差價的“中間商”,自身沒有突出的研發能力,通過上游公司的技術支持,來獲得下游客户。

缺乏產業核心技術,後續發展能力較差,科創底色不足,這讓諾禾致源如何頂的起“高精尖”的帽子。另外,公司的7成的儀器均來自於美國廠商,當下海外疫情嚴重、中美貿易關係緊張,對公司的業績難免造成影響。

其實,靠“中間商”起家,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國內多家知名基因企業,都是靠着中游服務做大做強的。比如説華大基因和貝瑞基因。但頭部基因企業早已深知,只做“中間商”是沒有前途的。所以華大基因早早轉型,轉而研發自己的測序儀。

據公開資料顯示,諾禾致源創始人李瑞強曾在華大基因有過近十年的工作經歷,還曾擔任華大基因副總裁。然而創立諾禾致源後,李瑞強也一直是帶着公司“吃老本”。

諾禾致源的發展便是因華大基因放棄了“中間商”業務,轉而開始推廣自己的測序儀時“撿漏”,佔據了中游服務的市場。

雖然佔據了中游服務市場,依然也抹不掉諾禾致源自身缺少核心研發技術的缺點。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諾禾致源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42.81%、42.89%和39.15%,而同期,同行業毛利率平均值為53.74%、51.73%和54.84%。

可以看出,諾禾致源的綜合毛利率與行業平均值相差較大。且行業平均毛利率從2017年的53.74%上升到了2019年的54.84%,而諾禾致源2019年的毛利率卻出現了下降。

或許是意識到極速擴張為公司帶來的問題,隨着諾禾致源上一次上市失敗,公司便從年前開始裁員,年後情況則更為嚴重。

公開資料顯示,公司內部同時有大批一線員工待崗,在職的員工也收到了通知,三月後兩週,上一半休一半,少發一個禮拜的工資。

對於大規模裁員是否為真,以及公司未來是否準備轉型研發自己的測序儀等問題,《每日財報》發函詢問諾禾致源,遺憾的是並未收到公司的回覆。

此次諾禾致源闖關科創板,雖突擊解決了公司一直以來的股權問題,但核心技術問題仍未處理。諾禾致源“帶病”闖關科創板能否成功,《每日財報》還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