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開放新格局帶來更多驚喜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通過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國西部地區可以更好地掌握先進管理經驗、引進國外資金、培育全球市場、利用國際資源,在高起點上實現“後發優勢”
今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性意見》,成為中國自2000年提出“西部大開發”20年後再次發出的新號令。這份《意見》,不僅為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提出了針對性政策,還將對中國經濟的協調發展、開放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一方面,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另一方面,擺脱貧困也並非“畢其功於一役”,而是要“真脱貧、防返貧”。在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必須從產業結構、科技創新能力、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形成堅實保障,從根本上進一步推動西部地區實現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以及人才隊伍多層次化。
可以説,《意見》是在中國與貧困做長期鬥爭並徹底擺脱絕對貧困之際的戰略性新舉措。其中,“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加大西部開放力度”被置於非常突出的位置。
為什麼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離不開對外開放?原因在於現代化不是封閉起來的現代化,而必須是敞開胸懷、擁抱世界的。通過“走出去”“引進來”,西部地區可以更好地掌握先進管理經驗、引進國外資金、培育全球市場、利用國際資源,在更高起點上實現“後發優勢”。
近些年,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均衡性不斷提升,西部各省區市經濟有了長足發展。西部地區藉助“一帶一路”“西部大開發”“長江經濟帶”等頂層設計的東風,不僅承接了東部沿海地區投資與產業的梯度轉移,還開闢了與中亞、東歐、東南亞、中東等地區的陸路貿易通道。不僅如此,西部地區吸引了來自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的跨國企業,並與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等國家建立了廣泛的國際分工與合作關係。這些,既是以往開放的成果,也是持續擴大開放的基礎。
與此同時,也應該看到,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在觀念理念、體制機制、服務意識特別是真招實招的推出和落實上,與沿海地區還有一定差距。《意見》的推出,恰恰為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過程中如何“補短板”提供了施工藍圖。比如,“落實好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支持西部地區按程序申請設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大幅壓縮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等。
未來,開創新時代西部開放發展新格局,還要注重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吸引更多投資者。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投資者難以找到經濟前景看好的場所。此時,中國西部地區應該以更強的自信和更多的機會吸引海內外投資者,為承接東部製造業轉移與改造提升創造軟件和硬件條件。
二是充分用好待開發空間。西部地區投資成本低,預期回報比較高,因此有充足的資源加大引資引才力度,為發展匯聚資本、技術和人才。抓住“兩新一重”的重大發展機會,既謀劃好近期經濟復甦反彈,又為長遠經濟發展奠定好戰略基礎。
三是持續下好“開放”這盤棋。在“一帶一路”建設和拓展中,西部地區應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用好政策支持,鞏固強化一批陸路和海陸經濟帶,為自身實現開放型經濟發展創造廣闊空間。
如今,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關注西部、投資西部、經營西部,反映的就是西部地區開發開放的潛力與機遇。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西部開放發展的新格局將帶給參與者更多驚喜。
(作者為南開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