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的解禁潮、減持潮讓正處於市場調整中的科技股表現更加引人關注。
科技股素以波動大、彈性足、波段操作難度高著稱,投資浮盈可觀而落袋為安不易。因此,科技股表現的鬆動似乎開始動搖投資者的信心。“現階段市場情緒多於實質,估值重於價值。”針對這種現象,一家投資機構的研究員柳向(化名)一針見血地説。在他看來,近期科技股的調整,雖受行業變化的影響,但更多是受多方面情緒的壓制;雖是估值高企後的回調,但大部分公司基本面情況變化不大。
未來,科技股投資需要尋找新的“錨”。有基金經理指出,科技股投資中,當期業績的重要性顯著高於消費和醫藥股。科技股半年報披露的業績,或成為下一階段科技股投資的“錨”。從中長期來看,科技成長仍是全年的投資主線,新能源車、智能汽車、5G、消費電子等行業景氣趨勢明確,這些品種階段性回調後仍可繼續佈局。
減持公告密集發佈
科創板開市滿一週年,一批科創板公司限售股解禁。伴隨而來的,是一批公司的股東減持公告。僅7月23日,就有光峯科技、瀚川智能、沃爾德、新光光電、西部超導、樂鑫科技、嘉元科技、容百科技、中微公司等多家科創板公司集中披露股東(含董監高)減持公告。
例如,光峯科技的減持公告顯示,此次減持方包括知名投資人閻焱執掌的SAIF HK、Light Zone以及CITIC PE、海峽光峯,擬分別減持不超824.3588萬股、78.75萬股、2709.3264萬股、451.5544萬股,合計減持不超過4063.9896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9%。西部超導公告顯示,股東中信金屬計劃減持不超過882.544萬股,佔其持股的12.86%,佔公司總股本的2%。深創投計劃減持不超過2647.632萬股,佔其持股的52.34%,佔公司總股本的6%。另外,陝西成長新興計劃減持不超過1045.81萬股,佔其持股的52.29%;陝西成長新材料計劃清倉減持,減持不超過1600萬股。兩者為一致行動關係,合計減持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6%。
與此同時,科創板還出現了首單詢價轉讓計劃。中微公司公告顯示,嘉興悦橙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等6名股東擬通過詢價轉讓方式轉讓888萬股公司股份,佔其所持股份的9.98%,佔中微公司總股本的1.66%,詢價轉讓的價格下限為178元/股,為中微公司7月23日收盤價205.23元/股的86.73%,為中微公司前20個交易日股票交易均價242.20元/股的73.49%。
不僅僅是科創板公司,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也不乏科技股大額減持的案例。例如,日前,立訊精密公告,公司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公司1.85%的股份,摺合交易總額超過69億元。減持資金擬主要用於償還立訊有限銀行借款及支持立訊精密相關資金需求。此前,立訊精密及其控股股東欲斥資33億元,全資收購WIN公司旗下緯創、資通兩家全資子公司100%的股權。若此項交易達成,立訊精密將成為蘋果公司的首家中國內地代工廠商。據悉,控股股東大舉減持回籠資金,或與立訊精密近期的大手筆收購事項有關。一位關注立訊精密的券商分析師表示,由於立訊精密和控股股東計劃收購緯創崑山子公司,此次減持或因收購所需。
國盛證券指出,從歷史上看,2009年、2015年是上市公司的解禁大年,但股市表現都非常好。此外,當年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大規模解禁也並未對市場形成大幅衝擊。上述兩年的歷史情況是:巨量解禁增加了此後兩個交易日市場行情的震盪,但無論是對解禁個股還是對板塊整體的衝擊幅度實際相對有限。
“更大影響在於心理層面,特別是通過信息的傳遞擴散這樣的心理恐慌後,帶來科技板塊特別是科創板相關個股短期走勢的壓力。但實際上,解禁不等於一定要減持,減持計劃也不等於馬上實施股份減持。投資者需要關注可能的解禁和減持壓力,但也不宜過度恐慌。另外,還要看看股東減持是為了什麼,是純粹套現離場還是另有所圖。”柳向表示。
辯證看待減持潮
從解禁對股票市場的影響來看,華泰策略團隊認為主要分為兩類:一是解禁前效應(更多是心理衝擊)。解禁信息屬於歷史公開信息,其實並沒有增量信息,上市公司需提前公告解禁信息(證監會規定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須提前3個交易日發提示性公告),解禁前股價下跌更多是投資者出於風險迴避的需求而引發的拋售行為;二是解禁後效應(實際減持效應以及減持帶來的羊羣效應)。一方面,解禁後股東減持行為將使得個股供求情況發生變化,導致股價下跌;另一方面,也會引致其他流通股東的拋售行為,進一步加大股票的供給壓力,導致股價繼續下跌。
從解禁日收益率看,華泰策略團隊認為,解禁收益率是影響解禁股份股東減持意願的關鍵性因素。一般來説,解禁收益率越高,股東解禁後減持的意願越強烈;而解禁收益率越低,解禁後上市公司股東減持的概率也越低。
中國證券報記者聯繫到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東方。作為一家產業投資機構,這家上市公司股東就表示減持行為是順勢而為。“一是這個公司最近的股價表現相對較好,解禁後減持的收益率高;二是監管層對股東方減持有數額和時間的限制,到了解禁時間,先拿出減持計劃,後面可以伺機而動。”這家機構的相關人士表示。“作為大小非股東,在這個公司的投資上是項目制形式的,並不會長期持有。”
但上海一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則指出,此次上市公司解禁減持所面臨的情況比較特殊。“首先,科創板可以説是國內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最直接的結合,科創板公司解禁後,隨即有股東擬清倉減持,給市場傳遞的信號比較複雜;其次,科技股本身彈性較大,雖然年初以來幾經反覆,但是整體漲幅明顯,在高位上有回調壓力,解禁減持成為觸發市場資金落袋為安的一個因素;第三,受外圍環境影響。如疫情的變化帶來對科技行業全球產業鏈的擔心,外圍環境的變化更讓部分投資者對科技產業的確定性產生動搖。”該基金經理表示。
柳向表示,事實上,近期市場資金已經在部分科技股上“搶跑”。“不論是出於短期躲避解禁減持帶來的衝擊這一目的,還是因為前期積累的收益有落袋為安的需求,市場資金都有動力暫時在科技股上降低配置比例。其中,一些缺乏景氣和業績支撐、因為概念和主題而崛起的科技股,更是成為資金兑現收益的首選。”柳向指出。
“你不能要求資金在看到豐厚的收益時,還要堅持長期持有。這類大小非股東本身多是財務投資者,不能因為二級市場投資者希望個股持續強勢,就不允許這些股東減持。”柳向直言。
不過,基金經理也提醒,股東減持對於科技股也並非是“滅頂之災”。例如,在騰訊控股一路走高的表現中,馬化騰曾多次減持。但是這些減持出來的股份卻成為活躍個股交易的籌碼,個股走勢並未因為股東減持而出現大震盪。
“科技成長”仍是主線
對於下一步的市場走勢,華寶基金研究部總經理曾豪認為,短期市場上漲過快,積累了回調的風險,但市場中長期走強的根基依然比較牢靠:一是經濟從底部不斷復甦回升,二是流動性環境依然偏寬鬆,三是海外資金和居民理財資金加速入市,四是資本市場改革提升了市場中長期風險偏好。在具體配置方向上,隨着下游施工旺季即將到來,週期行業具有上漲的動力,優選有色、化工、建材等競爭格局較好的品種;從中長期來看,科技成長仍是全年主線,新能源車、智能汽車、5G、消費電子等行業景氣趨勢明確,這些品種階段性回調後仍可以繼續佈局。
浦銀安盛基金FOF業務部投資經理姚衞巍認為,前期A股市場連續上漲,積累了較高漲幅,市場短期獲利回吐的壓力較大,疊加外部因素影響,全球風險資產價格出現調整,A股短期出現調整也符合市場預期。姚衞巍表示,短期A股承壓,不改中長期結構性機會。3月份以來,上證指數從最低的2646點上漲至3458點,最大漲幅超過30%,隨着流動性寬鬆預期的修正,短期估值承壓。後續關注經濟增長恢復的斜率,增長的回暖能否彌補流動性的邊際減弱,將是影響股票市場走勢的關鍵。
具體來看,姚衞巍表示,前期市場漲幅較快較多的消費、醫藥板塊個股迎來調整,一定程度上釋放了積累的調整壓力。股票內部消費、成長仍是主線,重點關注新能源汽車、光伏等行業。此外,代表中國經濟未來核心發展方向的消費、醫藥、科技等行業的優質個股仍然是長期佈局的投資標的。
也有基金機構強調風格均衡和估值與成長匹配。德邦基金指出,從大的經濟週期看,目前正處在從底部向上的階段,市場適當回調有利於風險釋放,為中長期上行積蓄動能。在半年報披露期間,市場可能進入橫盤期,以消化和反映企業基本面的變化,尋找新的進攻方向。但後市整體會較上半年更為均衡。因此,德邦基金強調注意風格均衡,對今年漲幅過快過大的行業,如部分醫藥、科技股,要提高風險意識;對前期滯漲、處於估值底部的板塊和公司,則可加大關注力度。
中歐基金則指出,科創板集中減持對市場會造成一定的情緒壓力,也會對資金面產生一定影響。但相對來説,其對市場整體影響有限,僅對相關個股產生一定影響。市場對於2020年下半年中國經濟的持續反彈並無疑問,但大部分投資者認為經濟的復甦仍是弱勢復甦,在此背景下,結構性行情仍然是未來一段時間的主基調。
“半年報業績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科技股優劣的試金石。科技股投資中,當期業績的重要性顯著高於消費和醫藥股,科技股需要用業績來補充確定性方面的不足。只有擁有堅實業績支撐的科技股,結合科技行業的成長空間,才有可能成為較好的投資標的。當前,從業績角度來看,部分科技股的估值高企問題突出,這部分個股將面臨回調壓力。”前述基金經理表示。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