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股半年報觀察:擴產積極性高,引來“錢”“地”爭議

新京報訊(記者 王思煬)新京報記者梳理33家豬肉概念股半年報發現,上半年,在國內豬肉供給偏緊,豬價仍未回落的情況下,上市豬企的業績飄紅。享受生豬價格紅利的同時,豬企大步擴張引來的資金、土地問題爭議開始顯現。

伴隨市場熱度以及政策支持,我國豬企正在迅速擴充產能。2020年半年報中,温氏股份指出,自身簽訂生豬養殖投資協議規模1090萬頭,新增儲備1500萬頭豬苗、1000多萬養豬產能用地。6月29日,新希望宣佈擬投資33.41億元,建設12個生豬養殖項目。而在8月30日至31日,新希望在接待投資者電話調研時,將最新的養豬規劃從2021年1500萬-1800萬頭、2022年2500萬頭,提升至2021年確保2500萬頭出欄,挑戰3000萬頭,2022年確保出欄4000萬頭。另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規模豬場全覆蓋監測,今年以來,新建規模豬場投產累計已達9093個。

跑馬圈地的同時,豬企的“資金”和“土地”問題也引來爭議。5月22日,因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裏披露8份投資協議,累計金額達79.3億元,唐人神收到深交所關注函。深交所指出,上述金額佔唐人神一季度末總資產的90.57%,佔淨資產的207.21%,要求唐人神説明是否會導致流動性枯竭及重大財務風險。

對此,唐人神回覆稱,從資產負債率指標來看,公司一季度的資產負債率為51.38%,整體負債水平不高。同時,唐人神發行的可轉債將在7月6日進入轉股期,轉股後,資產負債率預計下降至44%左右。唐人神不會出現流動性枯竭的情況,出現重大財務風險的概率較低。

而在8月27日,牧原股份在河南省南陽市推進的“百場千萬”工程引來用地質疑。8月28日,南陽市政府進行通報,表示將立即組成專題調查組進行全面調查,停建牧原集團相關項目,查清事實後,調查組將依據現行政策對存在問題進行處理。牧原股份也回應投資者稱,在建設過程中將嚴格依照國家相關規定,保證合法合規建設和運營。

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副研究員朱增勇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國內資源環境整體還是比較適合家庭農場型的養殖模式,即通過“公司+農户”的合作方式,減少在土地資源和環境方面的壓力。無論哪種模式,養殖企業擴張到一定程度後,還是會面臨土地資源問題,土地資源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企業養殖業務未來發展空間,但要遵守“不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國家政策”。

朱增勇還認為,生豬產業不僅涉及大型企業和中小養殖户在未來市場的競爭,還有龍頭企業之間的競爭,擴張速度不宜過快。客觀來講,產能擴張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企業在發展時,還需慎重把控速度,穩健擴張,對未來市場週期和風險等也要冷靜預判。相較於擴充產能,養殖業的未來競爭更在於價值鏈競爭。“目前國內養殖品種大多都是三元商品豬,在肉質方面不會有本質的區別。所以除產能外,豬企也應注重提升生產成本的競爭力和對下游豬肉品牌的塑造。”

新京報記者 王思煬

編輯 李嚴 校對 李世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92 字。

轉載請註明: 豬肉股半年報觀察:擴產積極性高,引來“錢”“地”爭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