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經參時評|提升保供能力完善調控機制 引導大宗商品價格有序回落

由 宿秀榮 發佈於 財經

  新華社北京8月5日電 《經濟參考報》8月5日刊發署名王立坤、王青的文章《提升保供能力完善調控機制 引導大宗商品價格有序回落》。文章稱,今年以來,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引發各界廣泛關注。前不久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將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作為下半年重要的工作任務之一。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由國內外多重因素推動。一是供需因素。隨着全球主要經濟體持續復甦,大宗商品需求穩步提升。而供給受制於開採或冶煉環節產能約束,難以快速提升。供應偏緊是價格上漲的主要推動力。二是貨幣因素。受美國、歐洲等發達經濟體超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影響,全球流動性過剩,大量資金進入大宗商品市場,使其金融屬性增強,推動價格上漲。三是市場秩序因素。期貨和現貨市場投機炒作、市場預期自我強化等因素一定程度上推高大宗商品價格。四是定價機制因素。部分大宗商品的國際基準價格形成機制不透明,易漲難跌,帶動國內期貨和現貨市場價格上漲。

  5月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提及大宗商品漲價,部署做好保供穩價工作。相關部門先後採取了提高部分鋼鐵產品出口關税、嚴厲查處哄抬價格等違法行為、投放銅鋁鋅等國家儲備、規範重要商品價格指數發佈行為等措施,使鐵礦石、鋼材、煤炭、銅等商品價格上漲勢頭得到一定程度抑制。

  鑑於下半年大宗商品價格仍有保持高位運行的趨勢,且市場自發調節存在滯後性,建議繼續發揮好政府作用,進一步提升調控能力,完善調控機制,引導大宗商品價格有序回落。

  短期來看,調控的重點在於緩解供需矛盾。一方面,應提升供給彈性。在重點金屬和能源礦產開採和冶煉領域,簡化相關審批手續,提升優質產能或產量。尤其是在當前供應短缺情況下,可臨時增加相關企業的能耗和排放額度,短期內快速提升供給。

  另一方面,可臨時性壓減部分需求。由於上半年我國經濟恢復基礎較好,近期世界銀行等多家權威機構紛紛上調我國經濟增長預期,這為宏觀調控提供了一定空間。可適當引導市場和政府將部分投資轉移至明年,通過跨期調控,減少當前大宗商品中基礎原材料的需求,以緩解供需矛盾,推動價格有序回落。

  從中長期看,應當從提升保供能力和優化定價機制等方面,提高大宗商品價格調控能力,促進價格持續平穩運行。例如,應加強儲備能力建設,加大部分重點大宗商品的國家儲備規模。推動重點行業、企業在國際及國內貿易中更多參照國內期貨和現貨市場權威價格定價。推動國際貿易定價基準多元化,盡力規避單一指數不公平、不合理問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