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16日電 由湖北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6日共同發佈的《文化建設藍皮書:中國文化發展報告(2021)》指出,“網絡發行”成為中國電影發行的新趨勢,應積極促進形成“院網融合”的電影新業態。
藍皮書課題組綜合中國文化發展總體建設情況,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文化發展指標進行綜合排名,其中,浙江、廣東、江蘇、上海、山東的文化發展水平處於全國領先地位。
藍皮書指出,2020年,中國文化產業正處於蓬勃發展階段,市場活力凸顯,成為當前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也平穩增長。2015~2019年中國文化產業規模日益壯大,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也逐年上升。
根據藍皮書,2020年全國居民每天用手機或電腦上網瞭解各種資訊的時間呈現差異化、多元化和階梯化的特徵。按照藍皮書調查問卷中的選擇人次佔比從高到低排序,第一位的選項是1~3小時,第二位是3~5小時,第三位是5~8小時,第四位是8小時以上。
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一些原本在賀歲檔上映的電影放棄了實體電影院發行採而取了網絡首發的發行方式,“網絡發行”正成為一種新的電影發行形式,受到民眾的廣泛關注。
對此,藍皮書認為,固守“院線首發”的發行方式不利於電影行業復甦。首先,中國電影市場集中度較小,院線巨頭在觀影人次和票房方面領先,但小成本運行的中小影院卻仍然佔據超一半的市場份額。其次,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電影因為傳統的院線發行模式的成本高、收益期短、風險較大等弊端,而無緣與觀眾見面。
總體上看,藍皮書稱,目前中國電影行業的供需並未平衡,單單依靠院線發行和影院觀看的方式,難以充分滿足民眾的觀影需求。為此,藍皮書建議,電影從業者應正視和重視“網絡發行”的新趨勢,積極促進“院網融合”的電影新業態。
藍皮書進一步解釋稱,“網絡發行”對於播放平台和電影片方是一種雙贏的選擇。對於網絡播放平台,“網絡發行”不僅可以增加充實平台內容,提升平台流量,還可以給平台帶來“網絡發售”的紅利;對於片方,發行電影不再是一道單選題,院線發行也不再是唯一的可選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