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萬得通訊社報道,全球大宗商品漲勢近期頗為疲軟,大宗商品牛市已經結束的觀點變的流行起來。不過,大宗商品的“死多頭”高盛並不這麼認為。
高盛大宗商品主管Jeffrey Currie 在本週四的研報中表示,近期大宗商品出現調整,明顯是一個逢低買入的大好機會,因為大宗商品牛市邏輯不在於某個地區某個國家需求變化。他在報告中寫到:“石油、銅和大豆等關鍵大宗商品的基本面仍然顯示下半年供應緊張,鮮有證據表明供求關係反轉足以破壞這輪牛市。”
更具體來講,本輪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費者更多的來自西方發達國家。
現在市場正在反映這一點,歐美的基建項目正在拽着銅價逐步走高。與2000年的牛市相比,這是一個巨大的角色逆轉。高盛還表示,大宗商品上漲,投機並不是主要的驅動因素。實際上,高盛認為,投機者只是反映基本面。數據顯示,“投機者也是跟蹤基本面,因為投機只是將基本面信息轉化為價格發現。”
美國製造業由於長期的招工難,自動化發展更為迫切和迅速,因此在能源和材料使用效率上的發揮更大的作用。
加上美國不斷出台的大規模的財政刺激,高盛的工業企業美國股票分析師指出,美國製造商正在將商品價格的強勢傳遞給最終使用美元消費的人。近兩年來,全球供應鏈逐漸重塑,發達國家對大宗商品的定價權也隨之增強。
Jeffrey Currie 進一步表示,美國的刺激規模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導致美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也會前所未有的上升,因此導致角色轉換,美國將從工業成品消費國轉變為資源消費國。
高盛認為,近期人民幣升值,外匯實力消除了一些人民幣計價的商品價格通脹,對中國進口大宗商品有利,中國消費者可以維持更大的需求量。正是這種需求增加,可能最終導致庫存數量減少,並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這與2000年代原油漲價的情況完全一樣。
最後,高盛經濟學家認為人民幣升值還會持續(未來12個月預期目標為升至6.2),但中國還需要保持出口競爭力,升值空間受限。此外,由於人民幣約佔美元貿易加權籃子的15%,升值會重新引發美元商品的通貨再膨脹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