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元半信半疑試水入場,到1個月賠了12萬元。近兩日,一自稱理財小白的讀者向北京商報記者講述了他在“三峽能源”山寨詐騙平台的血淚投資史。
有投資者透露,該平台遭到上市公司三峽能源打假後,還蹭熱度推出“時利率”體驗福利活動,號稱投資5000元,一小時收益55元。
截至目前,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已有超60人在這家山寨平台投資,被騙投資款項總計數百萬元。目前有部分投資人報案,而平台已經處於徹底失聯狀態。
半信半疑入局,1個月虧12萬
“説理性容易,但實際你看羣友們每天幾千幾千的收入,誰看到都想跟着投。”近兩日,讀者王力(化名)向記者表示,他4月初通過朋友介紹在一家名為“三峽能源”的平台投資,但僅一個月的時間,就血虧12萬元。
王力是一名小微生意人,他稱自己平時對投資理財研究不多,4月初偶然在朋友圈看到了好友曬的“三峽能源”收益圖,因為看利息比銀行高多了,但也不知道真假,他索性抱着試一試的態度充了2000元。
一開始王力也請教過身邊朋友,被告知這類投資不靠譜,但2000元投資款“賺取”的數百元收益很快就衝破了王力的理性,於是,他開始加大投資。
據王力稱,他投資後就被朋友拉進了幾個投資羣,還被告知,這類平台“正常的玩法就是先投資一筆錢,等回本後再拿着這些利潤去利滾利,這樣就會穩賺不賠”。因為平台發佈的大部分項目時間短、收益高。王力稱他的“投資”越來越衝動,到後來幾萬幾萬地買。
而好景不長。從4月中開始,王力發現平台提現速度越來越慢,從之前兩個小時就能提現,到後來延遲至1天的時間;另外,4月20日他再次發現平台的每日分紅被暫停。這時,他已經往平台投入了十餘萬。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王力告訴記者,自5月初,平台就徹底無法提現,從前的投資交流羣變成了維權羣,羣友的話題也由從前的“曬收益”變成了“算虧損”。
值得注意的是,王力的經歷並非個例。另一位被騙的“投資者”透露稱,平台“跑路”前還曾試圖二次收割,“一邊給用户賬户多打了5800元,一邊發公告説系統緊急修復給賬户多打了分紅,需要繼續充值轉賬才能驗證用户真實性,不然就會被視作虛假用户凍結賬户。當時嚇得大部分投資人爭先恐後轉錢驗證,最多的充值了58.8萬元,但最後平台等會員相繼充值完後就徹底失聯了。”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另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超60人在這家名為“三峽能源”的平台投資,被騙投資款項總計達數百萬元,其中有多人被騙十萬元以上。
仿冒知名公司,被打假後繼續蹭熱度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名為“三峽能源”的所謂投資理財公司,實則是一個山寨詐騙平台。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就在3月底,由央企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公司三峽能源發佈公告稱,“公司接到羣眾反映,有不法分子假冒公司名義,利用手機App、網絡投融資平台虛假宣傳,進行詐騙活動”。
三峽能源提醒廣大羣眾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其表示,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公司的投融資活動都通過合法途徑規範操作,不會開展民間集資活動。三峽能源從未發佈過民間理財產品和相關的App/網絡鏈接等信息,未授權任何個人或單位開展上述業務,以後也不會發布此類信息或授權任何個人或單位開展此類業務。
然而,根據投資人所述,在三峽能源官方發聲打假後,該平台還蹭着這一消息繼續誘導用户投資,甚至推出“時利率”體驗福利活動,其號稱產品時長3小時,“時利率”1.1%(投資5000元一小時收益55元),三小時到期返本即刻提現。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對於該平台多次冒名詐騙有何進一步舉措,北京商報記者向上市公司三峽能源採訪,官方電話回覆稱以公告內容為準,而對於是否有更多措施,對方未給出進一步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類仿冒知名公司、蹭熱點用以誘導消費者“投資理財”的詐騙平台不在少數。而作為“鐮刀手”的這些山寨詐騙平台,又是如何吸引“獵物”入場?
具體來看,在宣傳上,這些平台一般會以“投資新風口” “零風險”等説辭誘導投資者通過非正當渠道下載App;在資質上,平台大多自稱或仿冒國企背景,甚至偽造金融許可證等材料以假亂真;另在操作上,一般都以小額高息的方式吸引投資者入場,博取投資者信任後,等待對方投入大額後再一筆“收割”。
另在操作特徵上,這類平台一般打着“低碳”“新能源”等旗號,多方蹭熱點引起關注;同時,平台一般只提收益不提風險,甚至以“保本保息”的方式忽悠投資者;而投資扣款一般也是通過轉賬的方式流向馬甲公司甚至個人賬户,資金存在極高風險;此外,平台還會通過“拉人頭返現”的操作,誘導投資人推薦身邊面好友。
一個接一個的連環套路,受害者們直言防不勝防。
投資詐騙層出不窮,該怎麼辦?
事實上,對於這類投資詐騙平台,北京商報記者曾進行多次深度揭露和報道。
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李亞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類投資詐騙現象層出不窮,原因主要是多方面的。第一,行為人會利用投資者獲得高額回報的心理以及信息差,讓投資者在日常生活中防不勝防;第二,主要在於信息傳播渠道發展飛速,但很多信息真假難辨,就會導致金融詐騙現象的出現”。
在李亞看來,整個金融行業管理制度需要進一步規範,金融投資方式需要依法進一步明確,同時也要做好互聯網行業的監管,防止詐騙信息的非法傳播。
這類理財詐騙亂象不止,後續又如何治理?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分析師蘇筱芮指出,整頓規範主要有兩方面思路,一方面應在非法金融活動高頻現身的平台如微信、微博、短視頻平台、小程序等展開大力監測,並設置相應的舉報機制;另一方面則需要督促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等加大賬户監測,通過風控水平的提升做到早發現、早處置。
而對於消費者方面,多地警方提示,要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堅信“高額回報”“快速致富”等投資理財項目都是陷阱。不輕易點擊安裝他人推薦的來歷不明的App。若需使用App進行投資理財,請先核實是否合法可靠。遇到主動上門的投資理財營銷,務必提高警惕,或者到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購買理財產品。
記者丨劉四紅
圖片來源丨受訪者提供、壹圖網、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