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述評:“17+1”機制及中捷合作的現實挑戰與未來展望

由 酒書端 發佈於 財經

  中東歐國家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下的重要區域,中國和中東歐國家在“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下各層級和各領域的合作交流不斷深化和推進,在產能園區合作、互聯互通建設、發展戰略對接、科教人文交流等領域持續取得豐碩成果,這些都為新時期雙邊戰略伙伴關係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中國和中東歐關係發展過程中,經貿合作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互利共贏合作是雙邊關係發展的主旋律。

  中捷合作中的現實問題

  首先,中捷雙邊經貿關係一段時間以來存在着貿易不平衡現象。按照中方統計,從2012到2019年,捷對華貿易逆差從2012年39億美元增加到2019年83.4億美元。在雙邊貿易額翻倍的同時,捷逆差也翻番,雙邊貿易不平衡的緩解程度仍相對有限。雖然這主要是由兩國產業結構差異以及跨國公司跨境採購等原因造成的,但雙方已有共識要採取積極措施來緩解貿易不平衡,尤其是鼓勵捷企業積極開拓中國市場。就中國在捷投資而言,目前的投資規模與存量仍偏小,尤其是綠地投資項目不多,捷媒體和智庫學者常提到這一點。

  其次,捷國內存在制約深化雙邊合作的壓力集團與輿情。2019年5月初,捷外交部召開了布拉格5G安全國際會議,32個國家的代表與會,會議達成了強調保障電信基礎設施和應用安全性的文件——“布拉格提案”。其重點是強調政府、運營商和商業用户在5G安全構建中的共同利益,以此構成針對第三國技術與設備的立體化防控體系。針對中企參與捷核電、5G建設,捷議會一些政黨和部分媒體反覆炒作安全威脅。2019年10月,捷眾議院外交國防委員會海盜黨議員召開捷對外政策研討會,議題之一涉及中國對歐洲國家安全和經濟構成的潛在威脅。在中國廣核集團競標捷杜克瓦內(Dukovany)核電建設項目上,今年5月捷媒體對中企發起有針對性的輿論攻勢,輿情渲染的要點是,中、俄企業參與捷具有戰略意義的核電項目建設將帶來國家安全風險。

  在地方合作中,自2018年底以來,捷右翼民粹主義海盜黨控制的布拉格市政府的一系列錯誤言行損害了中方核心利益與雙邊關係健康發展的基礎。在兩國關係升級提質、成熟度不斷增強的背景下,布拉格市政府挑起的風波以及一些議員的言行對雙邊關係的健康正常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促進中捷合作的解決對策

  一是要擴展中捷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合作空間。在後疫情時期,歐盟及其成員國將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尤其是更加重視加大對衞生醫療、生物醫藥、新興戰略產業的基礎性投入,以突出追求科技進步的領先性,發揮新興產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歐洲國家間將進一步加強政策協調與科技交流合作,增強歐洲自身產業鏈和供應鏈的戰略安全與穩定。較長時間裏汽車產業仍是維謝格拉德集團國家經濟增長的主要發動機,這些國家將在保障汽車產業鏈和供應鏈開放、穩定與安全的同時,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推廣力度,建立歐洲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這將給中捷在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的合作提供新機遇,這方面雙方可通過聯合研發、雙向投資等方式加強合作。

  二是要拓展中捷核電合作。後疫情時期,歐盟及其成員促經濟、穩民生、保就業的財政寬鬆政策將導致各國出現歷史性赤字,並提前釋放基建項目的資金儲備,這將為中企參與包括捷在內的歐盟國家大型項目建設創造機遇。在新能源領域,中歐對於構建生態命運共同體具有共識,歐盟氣候中立倡議為中歐在全球氣候治理和清潔能源領域深化合作提供了政策基礎。中捷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具有傳統,山西神頭電站是兩國能源合作的典範和佳話。開展核電合作有利於推動兩國戰略伙伴關係發展邁上新台階,併為雙邊經貿合作拓展更大的空間。

  三是繼續鼓勵企業在捷佈局物流和產業園區,強化兩國產業鏈、供應鏈的深度對接,建設跨境協同發展的經濟走廊,以此進一步夯實雙邊關係的經貿基礎。同時,中方也希望捷企業積極拓展中國市場,尤其是利用中國進口博覽會和寧波中東歐博覽會的平台,更多地向中國消費者推介先進或特色的產品與技術,從而擴大對華出口,緩解雙邊貿易不平衡。

  “17+1”機制的挑戰與展望

  中東歐歷來是大國利益交織的地區。2017年以來,美藉助能源外交新工具和新設巴爾幹事務特使凸顯美在歐的地緣戰略利益,不斷強化與波、捷、羅等為代表的中東歐國家在防務、經貿、能源領域的合作來擴大其在歐亞大陸心臟地帶的影響力。

  中東歐雖具有地域上的整體性,但次區域及國家間的差異性明顯,有較發達工業經濟體與欠發達農業經濟體,歐盟經濟體與非歐盟經濟體,歐元區國家與非歐元區國家,最富裕國家與最落後國家的人均收入差距近10倍。在“17+1”機制框架內,中東歐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增加了提升中國-中東歐經貿合作水平的現實難度。中東歐國家情況不同,訴求各異,對機制的評估與希冀存在差異。這需要以促進普遍性原則和利益為指導,在尊重差異性與不平衡性的基礎上,確定中國與中東歐不同次區域經濟體和國家合作的重點與優先方向。

  中方重視捷克等中東歐國家對“17+1”合作的目標期待,並希望增強與中東歐國家關係發展的內生動力,充分發揮合作機制的創新性和建設性作用。只要雙方繼續共同努力並尊重彼此的重大關切,雙邊關係發展將會邁上新台階。在當前“17+1”合作面臨更多內外部因素影響的情況下,雙邊關係與合作中出現的新問題也要求雙方採取切實措施進一步提升雙邊關係發展的穩定性和成熟度。“路漫漫,其修遠兮”,對中國和中東歐關係的發展既要有充足的信心,更要充分發揮合作潛力,拓展合作空間,增強雙邊關係發展的內生動力,走出一條深耕細挖、行穩致遠的合作之路,以推動雙邊關係發展與合作不斷邁上新台階。(作者:高曉川  華東師範大學中東歐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