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電動“失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消費鈦度
“淨虧損2960萬元”,今年一季度小牛電動業績“馬力”並不足。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被小牛歸結為鋰電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等成本壓力。而在小牛電動創辦三年即登上納斯達克的發家史中,“鋰電池”、“高端”都是其高速起步的關鍵動力。業績失速的當下,小牛“天才”創始人李一男操刀的首款新能源汽車正在接受市場預訂中,計劃9月交付。從兩輪到四輪,是驅動還是拖累,業內人士還在觀望中。
淨虧損2960萬5月23日,美股上市公司小牛電動發佈截至3月31日的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期內小牛電動營收人民幣5.755億元,2021年同期為5.473億元,同比增長5.1%;淨虧損2960萬元,上年同期淨虧損540萬元,同比擴大448%。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調整後的淨虧損為1630萬元,而上年同期淨利潤為670萬元。每股攤薄後虧損0.19元,2021年同期為0.04元。
按區域劃分,小牛電動第一季度國內市場電動踏板車營收為4.577億元,同比增長12.6%,佔電動踏板車總營收的87.5%;國際市場電動踏板車營收為6570萬元,同比增長68.9%。
國內外市場銷量也呈現增長勢頭:一季度小牛電動踏板車銷售量為16.37萬輛,同比增長9.4%。其中,國內市場電動踏板車銷售量為14.90萬輛,同比增長3%;國際市場電動踏板車銷售量為1.47萬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93.7%。
銷量樂觀,但利潤承壓。數字顯示,期內小牛電動營收成本為4.658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1.7%;毛利率為19.1%,而去年同期為23.8%。此外,公司運營開支為1.43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9.6%。其中,研發開支為4180萬元,與去年同期的2560萬元相比增長63.4%。
增收不增利的局面被小牛歸因於成本因素。“原材料價格的持續上漲,特別是第一季度鋰電池價格上漲,使得公司毛利率承壓。作為兩輪電動車市場的高端品牌,我們將繼續為消費者打造獨具價值主張的創新產品,逐漸改善毛利率水平。”小牛電動CEO李彥表示。
今年4月,頂不住上游鋰電等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壓力的小牛電動開啓漲價,對全系鋰電產品零售指導價進行一次上調,上調金額200至1000元不等。
一邊是上行的價格,一邊卻是下降的口碑。今年央視“315”晚會,小牛電動車被曝出提供解碼裝置,使得產品得以違規提速問題。在黑貓投訴平台,小牛電車也被消費者投訴1660餘起,涉及新車趴窩、電池起火等質量問題。
《消費鈦度》向小牛電動致函瞭解質保方面的對策,但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回覆。
戰略定位專家、上海九德定位諮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分析稱,小牛電動車本就因為價格高端而下沉困難,在與雅迪、愛瑪的市場份額競爭中難佔優勢。此番口碑下滑,再加上提價,很大程度上將對其銷量造成不利影響。
從高速到瓶頸一季度業績略顯失速的小牛電動,在“天才”創始人的掌舵下,曾經歷了高速起步期。公開資料顯示,小牛電動成立於2015年,於2018年10月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市場。
短短三年時間,卻是一場劇情曲折的創業故事。小牛電動創始人之一李一男,曾被稱為“天才少年”,15歲考入原華中理工大學少年班,26歲成為華為公司副總裁,38歲出任百度CTO。2011年41歲的李一男以合夥人身份加盟金沙江創投。2015年,李一男拿出了新的創業項目小牛電動,並出任CEO。
成立初期,小牛電動連續拿到了梅花天使創投和明勢資本的天使輪投資,以及紀源資本GGV、IDG資本、紅杉資本中國基金的A輪投資。但2015年6月,李一男因涉嫌內幕交易罪被刑事拘留。胡依林等高管和明勢資本黃明明等投資人共同組成了“小牛電動工作小組”,同時曾在KKR私募股權基金任運營副總裁的李彥加入小牛,由其全權負責小牛運營。
2017年李一男出獄之後辭掉小牛所有職務,保留股份,並加盟梅花天使創投擔任合夥人,而李彥則正式出任小牛電動CEO。2018年9月,小牛電動向美國SEC遞交招股説明書,計劃IPO籌集最多1.5億美元資金。在提交招股書一個月之後便成功上市納斯達克,不過募資規模只有計劃募資的一半,為7470萬美元。
小牛電動早年間的高速增長,除了要論創業者的號召力,還需歸因於產品差異化及政策紅利。據悉,小牛電動車是第一個使用續航更好、電池壽命更長、更輕便的鋰電池的品牌。原本的鉛酸電池在2015年成為消費税的徵收對象,競爭力下滑,給了鋰電池機會。
上市後的小牛電動似乎“續航”並不強。數字顯示,上市後的前三年,小牛電動累計虧損7.67億元。2021年小牛電動實現營收37.05億元,淨利潤2.26億元。其中第四季度淨利潤僅4764.67萬元,同比下降18.1%。股價來看,從去年2月的高點53.38美元算起,到央視“315”曝光前後的低點7.495美元,小牛電動一年多以來股價已跌86%。
在業內人士看來,政策紅利的結束,還要與雅迪、愛瑪等老牌企業爭搶有限的市場空間是小牛面臨的難題。
徐雄俊向《消費鈦度》分析稱:“小牛電動曾是中高端智能電動車領域的開創者,成為行業黑馬,前期快速增長。這幾年因電動車行業國標效應下雅迪、愛瑪、台鈴等品牌越發強勢,使得小牛高端定位受到衝擊。當下它正遇發展瓶頸,掙扎謀轉型。”
在下沉市場中,雅迪與愛瑪都是老面孔,但新面孔小牛還需靠營銷混臉熟。2021年上半年為例,小牛電動銷售費用率為9.54%,雅迪控股、愛瑪科技則分別為4.89%和3.32%。去年四季度,小牛電動的銷售費用同比增長65.9%。
有分析指出,小牛曾帶着“鋰電池”和“智能化”等賣點,到現在,已逐漸失去互聯網、科技屬性對於市值的加成,在競爭中,優勢漸漸弱化。
從兩輪到四輪展望二季度,小牛電動方面預計第二季度實現營收8.03億至9.45億元,同比下降0%-15%。“隨着消費市場逐步回暖,積蓄的市場需求有望得到集中釋放,公司對於實現業績強力反彈抱有充足信心。”
不滿足於“二輪”賽道上的奔跑,小牛還轉向了“四輪”造車之路。據悉,李一男的造車想法早在2018年11月就已立項,牛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於2020年成立,去年該公司發佈品牌“NIUTRON”,中文名“自遊家”,首款產品自遊家NV將於2022年3月上市並接受預訂,今年9月啓動交付。
似乎有着小牛電動早期高速起步的影子,自遊家的面市也堪稱神速:對比來看,小米造車將首款車交付定在了2024年。
面對燒錢的造車路,熟諳資本之道的李一男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自遊家”從來就沒缺過錢。目前牛創新能源已經獲得了梅花創投、IDG資本和COATUE等機構的5億美元A輪融資。
以小牛電動為家底的技術團隊為牛創新能源提供了技術和人才支持。公開資料顯示,就連小牛電動的設計副總裁劉傳凱目前都“跳槽”至牛創新能源任職。李一男對外稱目前自遊家擁有近1000人的核心研發團隊,在上海已經設立研發中心,常州設立了研發及智能製造基地。
與傳統新能源車的打法不同,牛創新能源更顯“短平快”。據媒體報道,為解決生產資質問題,牛創新能源已“拿下”大乘汽車金壇生產基地,計劃“先租後買”;至於何時買過來,企業內部人員稱“會擇機收購”。另有消息稱,牛創新能源常州基地就是從大乘汽車工廠收購而來,牛創新能源一舉獲得了18萬輛的汽車產能。
對於牛創新能源的前景,徐雄俊表示:“李一男在資本市場具有一定的號召力,研發技術團隊也有些優勢。但總體來看,當下入局新能源汽車的時機已經為時較晚。國外有特斯拉等大牌,國內有小鵬、理想、蔚來三大品牌,還有小米、百度等巨頭的進入,這一賽道既是資本密集型也是資金密集型,需要百億甚至千億的資本加持。從牛創新能源目前融資體量來看,遠遠不夠,近兩年的金融市場環境也難再現燒錢模式。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商戰將會非常慘烈,一眾造車的中小品牌都可能會成為炮灰。”
對於小牛電動與新能源汽車能否相互驅動的問題,徐雄俊認為難度較大,本身其電動車發展已遇到了挑戰,新賽道的資金、品牌勢能、資源整合都是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