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湖鐵礦,礦山與周圍牧民和諧共處。□鄒震攝
伽師銅輝礦業建成的“膏體膠結充填系統”,不僅解決了泥質砂岩遇水泥化的難題,還能有效避免井下采空區造成的地表塌陷和生態破壞。□王暉攝
一處礦山的前身,往往是一座青山。綠,原是礦山的本色。
本是同根生,但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礦山與青山是一對難以兩全的矛盾——一個山石裸露、灰塵漫天;一個生機盎然,花紅柳綠。
近年來,如火如荼的綠色礦山建設,讓這兩者重歸於好。
通過大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新疆各個礦山逐步告別粉塵污染、地表塌陷等對環境的破壞,人與自然、資源與環境的和諧發展不僅使礦區換了容顏,更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
礦產開採 從源保“綠”
森林茂密,花香撲鼻,清澈的溪流沿着河道蜿蜒而行……面對此情此景,任何人都無法想到,這裏居然是片礦區。
“我們礦區的空氣好、景色美,比起城裏的公園有過之而無不及。”9月3日,河南能源新疆天欣煤礦職工孟令元説這話時透着得意和自豪。
矸石山,是煤礦和選煤廠集中堆置矸石的場所。多年以來,有煤礦的地方矸石山都在日漸增高。座座“黑山頭”,如同塊塊瘡疤附着在地上,風一吹,煤灰四揚。
而天欣煤礦卻沒有矸石山。“開採之初,我們不斷優化採煤計劃和技術方案,提高機械化水平,嚴格控制採高和下刀角度,最大限度控制矸石採出量。”天欣煤礦相關負責人説,“產出的少量矸石儲存在筒倉內與塊煤摻配後破碎,將原本不易處理且價格較低的矸石與塊煤一併銷售出去,保護環境的同時,也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
立足開發源頭,確保礦山之綠,新疆礦企紛紛亮出自身的“金剛鑽”。
尼勒克縣深山處的唐布拉草原腹地,有一泓清潭,當地哈薩克族牧民稱之為松湖。新疆寶地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天華公司松湖鐵礦便坐落於此。
巴哈爾已在這裏生活了40餘年。2008年發現大鐵礦後,聽説要建廠,她和其他牧民害怕開礦破壞草場生態,大家就騎着馬擋在挖掘機前。“現在來看,當時確實多慮了。”她笑着搖搖頭。
開發礦業,必然會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在松湖鐵礦開發時,建設者們就對此有所考慮。“其中,對生態影響最大的選礦工藝成了討論的焦點。”新疆寶地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鬍建明説,“通用浮選工藝的鐵礦石利用率高,但是對環境影響大;物理磁選選礦工藝比浮選工藝對鐵礦石的利用率低近兩成,然而對環境的影響非常小,幾乎沒有污染。”
經過反覆討論、論證,最終生態效益戰勝了經濟效益,松湖鐵礦捨棄浮選工藝,選擇無污染的磁選工藝,而轉向管理和挖潛要效益。
時代在發展,各項開採技術層出不窮。放眼各地,更多的礦區採用了目前廣泛應用的充填開採技術,將堆積成山的矸石重新填回地下。過去“千瘡百孔”的採礦塌陷區恢復平整,在生態修復的過程中漸漸披上“綠衣”。
尾礦挖潛 吃幹榨淨
綠色礦山不單單是綠化礦山,而是要求體現礦山全生命週期的“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綜合效益最優化。
“如果把礦山比作一個人來講的話,曾經粗放的開發方式就是一個原始人;而綠色礦山則是一個文明人、現代人,要有面子、有裏子、有腦子。”新疆礦業聯合會秘書長張志敏説。
依然以人為例,有“裏子”,代表着內部的器官機能要好,呼吸、消化、排泄系統健康,能對周圍的資源進行最大程度地吸收,做到少投入、多產出、少排放,形成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對標綠色礦山,將資源“吃幹榨淨”,便成了其內涵式發展的永恆課題。
尾礦,是破解這道課題的題眼。作為礦山固體廢棄物堆放的集中區,大量的尾礦不但佔用土地,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還會對周圍山體產生威脅,形成安全隱患。
事實上,尾礦屬於放錯位置的資源。以技術手段或是其他方式加以利用可變廢為寶、化害為利。
9月4日,哈巴河縣的紫金礦業阿舍勒銅業老尾礦庫碧水盪漾,數百隻野鴨安然棲息。
老尾礦庫能變為野生動物的樂園,得益於阿舍勒銅業在奎屯—獨山子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了尾礦綜合利用循環經濟項目,年產硫酸40萬噸、鐵焙砂17萬噸、餘熱發電7200千瓦時,將阿舍勒尾礦全部消化。
在松湖鐵礦,為解決隨着生產發展尾礦不斷增加的問題,開發者沒有淹沒大片草場給尾礦庫擴容。“在選礦過程中產生的尾礦全部集中排放在尾礦庫,利用尾礦再選車間生產出55%鐵質產品銷售給水泥廠,剩餘部分製作免燒磚等建築材料,以實現固體廢物零排放。”天華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趙頎煒説。
越過天山,塔克拉瑪干沙漠旁,伽師縣銅輝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在尾礦處理方式上走出了一條更為“技術流”的路子——用尾礦來採礦。
“我們與北京科技大學聯合開展了項目攻關,開發出國際領先的‘膏體膠結充填系統’,建成了我國軟破難採礦體安全高效開採示範礦山。”公司負責人王金波説。
膏體,是充分利用尾礦中的尾砂、冶煉廢渣、粗骨料等物質經過濃縮製備而成,充填至井下采空區能快速凝結,從而解決了泥質砂岩遇水泥化的難題。凝結後的膏體堅實無比,能有效避免井下采空區造成的地表塌陷和生態破壞,延長尾礦庫服務年限。
“表裏如一”的綠色礦山建設,在新疆如今呈千帆競發之勢。自治區地礦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孫斌表示,當前,我區正加強綠色礦山、生態修復、地質環境、災害防治技術研究,探索綠色發展理念下的礦山治理新方法、新模式,不斷拓寬新疆礦業的持續發展之路。
智慧上山 如虎添翼
“吃幹榨淨”尾礦,設備、工藝起到了直接效果。技術革新以及智能化、數字化管理,更進一步提升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整體效率與質量。
伽師銅輝礦業智慧選礦調度中心內,碩大的LED屏實時顯示選礦各個環節的作業情況。覆蓋選礦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對採集的生產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並實現尾礦庫、設備震動、能源管控等環節的在線監測。
每個環節的精細化把控,促使量變產生質變。依託智慧選礦系統,伽師銅輝礦業的選礦回收率提高到了95.5%以上,選礦綜合能耗降至3000克標準煤/噸,比國標先進值降低了45.45%。
綠色礦山的發展步伐,大致為自動化—數字—智能—智慧—無人。“面子”“裏子”內外兼修,不是“綠色”的完成時,僅是一個開始。
從這個跨度不難看出,完成每步之間的進階,最重要的是需要比上一階段至少多一個數量級的“智慧”。
“智慧”代表當下最先進、熱門的科技。在新疆煤礦領域,已有不少企業憑藉5G技術,向着無人礦山這一終極目標進行探索。
露天煤礦中,改造後無人駕駛礦車載着煤炭,在礦區中來回穿梭,技術人員一人就可操控多車於固定路線進行無人駕駛運輸……在特變電工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這項基於5G技術的無人礦車駕駛系統,目前作為示範項目正在進行試點測試,待工信部批准,將應用到無人開採煤礦等領域。
新疆疆納礦業有限公司興盛露天煤礦是我區“十三五”煤炭規劃建設的主力礦井。今年5月,該公司在興盛露天煤礦成功布置了首批5G基站並進行應用組網,基本實現了礦區5G網絡全覆蓋,成為新疆首家應用5G網絡的煤炭企業,具備了在礦區地面實現‘無人駕駛’的應用條件。
業內人士分析,結合全國乃至世界的礦山發展趨勢來看,礦山未來的生產模式一定是朝着少人化和無人化方向發展。然而要完全實現無人礦山,現階段還須攻克完善無人駕駛技術、礦山機器人技術、採礦工藝等諸多難題。
斬關奪隘,任重道遠。綠色礦山創建已經展現出了迷人的魅力,未來,將更加精彩。
留住綠色 發展才有出路
當前,綠色礦山已成為生態文明建設在礦業領域的生動實踐,成為我區自然資源系統和礦產行業的自覺行動。
綠色礦山建設,從把“綠”留住,到讓“綠”長青,折射的是新時代礦業人日益增強的綠色環保意識,以及創新實踐“兩山”理論的主動思考和有益探索。作為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礦山之“綠”不是簡單的披綠和綠化,而是一場深刻的生產革命,既涵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的變革,也涵蓋資源、資本、技術、制度等多要素的重組。
新疆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同時也是生態環境相對脆弱的地區。這就要求我們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必須用心呵護好本已脆弱的生態環境,守護好我們的生存家園。
多年以來,包括綠色礦山建設的一系列實踐已充分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
綠色發展是要求,也是出路。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於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自然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是捨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而是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向改革創新要動力,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建立起適宜自然資源稟賦和良性循環的經濟發展模式,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柱,也是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關係的關鍵。
當前,在我區各項發展規劃制定中,綠色成為鮮明的底色;各級黨委和政府進行決策時,經濟和環保兼顧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成為自覺選擇;在廣大黨員幹部和各族羣眾的心裏,天藍水綠成為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良好生態環境不僅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更是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守護好綠水青山,就能做大金山銀山,沿着這條道路,新疆必將迎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攜手共贏的美好未來。
來源:新疆日報
來源:礦山地質環境網
本平台轉載內容,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平台觀點。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有侵權或非授權發佈之嫌請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審核刪除處理。
歡迎添加小編微信
添加時請備註單位和姓名
學地質、搞礦業、賞美石
就關注礦業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