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速由負轉正,國民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期預測,中國將是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充分證明中國經濟具備充足的韌性與活力 。
回望“十三五”,在外部風險與挑戰增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帶來衝擊的大背景下,中國經濟巨輪無懼風浪,穩健前行,取得了新的輝煌成就。
“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總量穩步攀升,從2016年到2019年,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6.7%,高於世界經濟平均水平3.9個百分點。2019年,我國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元,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我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在30%左右,持續成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 。
與此同時,“十三五”時期也是中國經濟的一個轉型期。週期性、體制性、結構性矛盾相互交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國經濟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根據國際國內環境變化,特別是我國發展條件和發展階段變化作出的重大判斷。
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 。
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內需特別是消費對於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作用更加明顯。2019年內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89%,其中最終消費支出貢獻率達到57.8%。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1.2萬億元,我國已形成超大規模市場。
產業結構也在持續優化。製造業增加值多年位居世界首位,2019年裝備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增速均快於規模以上工業。服務業“穩定器”作用進一步增強,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9.4%,高於第二產業22.6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53.9%,比2015年提高3.4個百分點,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新興服務業近4年年均增速高達19.4%,成為助推服務業持續增長的新動能。
成就的背後是發展內生動力的不斷增強。我國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推進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
“十三五”期間,我國着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有效化解產能過剩,在去庫存、去槓桿、補短板、強弱項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目標任務“十三五”基本完成,一大批“殭屍企業”出清。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不斷擴大,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不斷增強。
與此同時,“放管服”改革、國資國企改革、財税金融體制改革、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減税降費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政策效應明顯,經濟社會發展動力活力進一步增強。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快創新驅動,向科技創新要質量,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2019年,全社會研發支出達到2.17萬億元,佔GDP的比重達到2.19%。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居世界第2位,創新指數位居世界第14位。
生態環保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 。“十三五”規劃首次納入綠色發展理念。5年間,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綠色成為發展的鮮明底色。2019年,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累計下降超過15%。大氣環境持續改善,全國PM2.5濃度呈逐漸下降趨勢,2019年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2%。
“十三五”期間,我國持續增加民生投入,加快推動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居民收入繼續提高,貧困人口進一步減少。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實際增長5.8%,與GDP增長基本同步,快於人均GDP增速。來自國務院扶貧辦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脱貧攻堅目標任務接近完成,“兩不愁三保障”存量問題全都解決,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呈現良好態勢。此外,國家在醫療保險、養老等方面也持續加大投入,社會保障持續完善,教育文化衞生體育等事業得到加強,為增進民生福祉奠定堅實基礎,也進一步豐富了高質量發展的內涵。
奮鬥的五年,也是輝煌的五年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將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展望“十四五”,堅持高質量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方針,是經濟發展不變的主旋律。
今年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指出,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們科學研判、把握規律,制定了科學的決策,現代化經濟體系在進一步改革開放中不斷完善,進一步彰顯了制度優勢。下一步,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我們仍然要堅持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表示,我們仍然處於戰略機遇期,要保持戰略定力,苦練內功,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使一切有利於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力量源泉充分湧流。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户端(記者李予陽)
動圖設計:渠麗華 王子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