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具有成為奢侈品的外表,但不具備成為奢侈品的內涵

【原創】茅台成奢侈品,恐不只是“喝”字那麼簡單
(非特別標註,文章皆為譚浩俊原創)
為促進貴州旅遊業的發展,茅台酒廠對外地飛往貴州的乘客有一個優惠政策:憑登機牌能在機場的茅台專賣店,以1499元/瓶的價格購買2瓶茅台酒。於是,黃牛們就聚集在機場,以2瓶800元的價格買乘客可以購買茅台酒的酒指標。黃牛説,他們以2200元/瓶的價格賣出後,也能賺到600元。
茅台具有成為奢侈品的外表,但不具備成為奢侈品的內涵
此舉,本身就是在製造茅台酒供應緊張的氣氛,從而讓黃牛們多了一個玩耍的東西。只是。如此炒作茅台酒,讓茅台酒從普通白酒變成尊貴白酒,再由尊貴白酒演繹成奢侈品,茅台酒的身份之變、價格之變、地位之變,可能不是一個“喝”字就能回答得了的。更多情況下,茅台酒已經成為某些方面的工具。
事實上,就茅台酒的品嚐價值來説,並沒有價格所顯示的那麼高。國內許多白酒,都能在質量和品質方面與茅台酒一決高下。但是,這些白酒的價格卻沒有能夠像茅台一樣被爆炒得很高很高。原因就在於,茅台已經被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特別是前些年茅台自定的“國酒”身份,以及廣告中不該出現的XXXXX專用白酒等,把茅台酒神化了,從而為茅台酒價格與價值相背離提供了機會、留下了空間。如果夠理性,就不可能出現這樣的現象。
其實,茅台作為白酒中的一個品牌,在相當一段時間,與其他品牌白酒沒有太大區別。所謂的中國幾大名酒,茅台只是其中之一,且市場地位沒有五糧液等高。不知何時,突然颳起了喝茅台之風,茅台酒也就越來越緊俏、越來越價格與價值相背離了。
茅台具有成為奢侈品的外表,但不具備成為奢侈品的內涵
很多人在分析茅台酒現象,研究茅台酒成為奢侈品的原因。實際上,細細分析,大致也就這樣幾方面的原因。首先,源於喝酒者的身份。國內能夠喝得起茅台酒的,決不是普通百姓。尤其是常喝茅台酒的,不是有錢人,就是有地位的人,是買得起或受得起的人。想一想,一瓶酒就要2000多元,有幾個普通百姓能承受得起。即便難得喝一瓶,也要下很長時間的決心呢。自然,茅台酒的價格,就不是普通百姓炒起來的,而是有錢有、有地位的人“喝”起來的,或者説是相互爭出來的。房子是必備用品,價格再貴,百姓也要參與。茅台酒非必備用品,普通百姓可以置身事外。
其二,源於資本的炒作。哪裏有利益,哪裏就有資本,哪裏有資本,哪裏就有炒作。這是資本在市場的基本狀態,也是資本與利益的關係。茅台酒出現今天這樣的上漲,甚至一瓶茅台指標就能賣400元,也決不是黃牛能夠抬起來的。能夠把茅台酒價格炒城這樣,很大程度上與資本的進入有着密切關係,且資本不僅在炒作實物茅台,還在炒作茅台股票,使茅台的實物與股票都呈現價格與價值的嚴重背離。
其三,源於風險意識的淡漠。據悉,在一些地方,有投資者投資了3000萬、4000萬,用於購買白酒,且一點都不着急賣出。他們打的算盤是:存次新酒一年至少可以獲得10%以上的增值,扣除銀行每年3%不到的利息,每年可以淨增值7%以上,以投資3000萬計算,年增值會達到210萬元左右。這樣的如意算盤,根本就沒有把風險放在以上。也就是説,在他們看來,白酒價格只會越漲越高。殊不知,酒只是一種普通消費品,且不是每個人都必須享受的消費品。既然是炒作,就必然會有泡沫破裂的一天。到時候,誰站在了價格最高的地方,誰就成了“接盤俠”,就會受到嚴重的利益損害。所以,必須具有一定的防風險意識。
可以肯定,茅台酒決不會像有的投資者認為的那樣,真的可以越存越保值、越存越增值。一旦茅台酒市場供需矛盾得到緩解,供需關係協調,價格也就會地迴歸正常。而資本炒作也會趨於平淡,並退出白酒、特別是茅台酒市場。
茅台具有成為奢侈品的外表,但不具備成為奢侈品的內涵
眼下,由於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且調控政策毫無退出之意。同時,“房住不炒”的定位,也讓房價上漲失去了以往的威風,不大可能再持續快速上漲。最有可能的,就是平衡有序。因此,資本不大可能再大規模進入房地產市場。同時,股市也一直處於低迷狀態,很難讓投資者放心進入。所以,資本一定尋找新的投資風口。而茅台酒,也包括部分優質白酒,自然成了資本的新寵。短期內,茅台酒的價格還有可能繼續被炒高。春節之後,則誰也保不住,茅台酒價格會出現一波不小的下跌。茅台就是用來喝的,根本不具備炒作價值。茅台具有成為奢侈品的外表,但不具備成為奢侈品的內涵。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97 字。

轉載請註明: 茅台具有成為奢侈品的外表,但不具備成為奢侈品的內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