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2月24日報道:印太和中東許多經濟體的增長,快於北美和西歐,使得全球經濟活動的重心穩步趨向東方。印太和中東在能源、科技,以及雙向貿易與投資等方面也在開展新的夥伴關係,合作以加快經濟現代化和多元化。
新加坡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昨天為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東研究所年度研討會致開幕辭時,指出這點。
張志賢説,世界的重心正從大西洋轉移到太平洋和印度洋,這現象在經濟領域尤其顯著。印太和中東地區面對相似的外部與內部環境,卻也具有各自的特徵,這讓彼此間的接觸和交流更有趣和有成效。
他指出,中東向來是能源的重要來源地,但隨着全球努力應對氣候變化並轉向清潔能源,中東各國正在尋找替代經濟模式和增長來源。
另一方面,東亞和印太地區傳統上是工業和消費品來源地,但區域各國也在尋求工業轉型、探索綠色增長和走高增值路線。
在這個背景下,兩個區域正在建立新的夥伴關係,彼此間的貿易也在增長且變得更多樣化。
張志賢舉例,2000年至2018年的18年裏,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GCC)同中國的貿易額增加了五倍,達1390億美元,同印度的貿易額也增長了四倍,達770億美元。
新加坡則是中東以外首個同GCC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張志賢説,傳統供應鏈去年受冠病疫情干擾時,新加坡轉向中東來拓寬供應鏈和保護糧食供應,像是從沙特阿拉伯進口蝦。
印太和中東地區的投資流動也是雙向的。張志賢指出,儘管海灣國家主權財富基金過去更關注北美和歐洲等成熟市場,但它們近來對亞洲興趣漸濃。例如,卡塔爾投資局上個月宣佈,它正在亞洲尋找商機以分散投資組合,包括在印度、馬來西亞、新加坡和中國。
談及兩個區域在綠色能源領域可如何產生互補,張志賢表示,許多海灣國家想要出口能源,不僅是傳統的化石燃料能源,還有綠色能源,因為這些國家擁有大量陽光和空曠空間,而本區域對於綠色能源的需求很大。
中東應更加重視東南亞 陳詩龍:新加坡是理想門户
總理公署部長兼人力部和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昨天也為研討會預錄一段主旨演講,提到東南亞是中東應更加重視的地區,尤其是本區域的基礎設施需求方面。
普華永道估計,東盟國家每年的基礎設施融資缺口總計為1020億美元,這為中東主權財富基金和私人領域提供了大量的投資機會。
陳詩龍也強調,新加坡是中東公司進軍東南亞市場的理想門户。新加坡同中東國家的雙邊貿易,過去五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為4.2%,達約432億美元。與此同時,中東強勁的消費經濟可為新加坡企業帶來機遇。例如,中東的電子商務市場正蓬勃發展,銷售額今年可達到692億美元。
餐飲業方面,沙特阿拉伯和阿聯酋的餐飲市場也預計在2020年底超過800億美元。陳詩龍透露,目前有30多家新加坡食品公司在中東經商,他希望下來會有更多。
他説:“顯然的,通過相互參與各自區域的經濟發展,可以釋放出巨大潛力。”